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左良玉时代的落幕

第二百八十一章 左良玉时代的落幕

沈浪的大军还未抵达应天府,应天府的所有城门便全部打开了,一干守军高级将领全部出城迎接。

他们本就没有多强的斗志,在得知马士英、徐弘基等人已经被全部拿下之后,生不起丝毫的反抗之心,何况还有留守的方国安麾下军队的影响。

而随着沈浪大军入驻应天府,朱由崧、徐弘基、马士英、阮大铖等首脑全部被俘获之后,也宣告监国朝廷的彻底覆灭。

从五月十八日监国朝廷建立,到其六月二十八日灭亡,仅仅过了四十天而已。

而且,这大部分时间还是沈浪在路上行军耽搁的。

从沈浪率军从京师出发,一直到应天府,期间打过规模最大的一场仗是在沐阳城,而且是和刘泽清打的,可刘泽清和监国朝廷并没有直接联系。

一北一南两个朝廷打架,最先死的是刘泽清,不知道他知晓这个结果后会作何感想。

而监国朝廷,坐拥几十万军队,甚至都没有正面和沈浪的大军交战过,说起来真的可笑。

纵观监国朝廷极其短暂的一生,可以看出真正掌权的那些人,都只是嘴炮厉害,不懂军略和治国之能,却又牢牢掌握着权力。

再加上反应迟钝,遇事不决,大事降临时,瞬间慌了手脚,然后就开始甩锅逃避,这就是大明的勋贵和大臣。

京师这样的一群人已经被清除了,剩下的残余,大多集中到了应天府,迅速将新建立的监国朝廷给侵蚀了,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所以,一旦让这样的人掌握重要权利,他们永远成不了气候,这也是沈浪极力劝诫崇祯要对这些人下狠手清洗的主要原因。

现在证明,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啊。

沈浪和崇祯用无线电通话后,崇祯也是感慨不已,难怪正史中南明那么短命就结束了。

当初南宋面对的金国比现在的满清强盛多了,都没能灭了南宋,可南明,短短一二十年就彻底灭亡了。

应天府的事情,崇祯交给沈浪全权处理,但是沈浪以无线电通讯方便为由,还是每天都和崇祯连线一下,汇报当天的情况。

一些事情还主动请示一番,崇祯自然是无不批准。

他虽然嘴上说不用,但沈浪知道他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这是人之常情。

领导给你权力是信任你,但没有哪个领导希望你真的什么事情都不经过他就私自处理,时间长了难免会有隔阂。

由于该抓的人大多都抓了,只有少数漏网之鱼,所以沈浪并未在应天府大动干戈。

虽然没有大动干戈,但并不代表沈浪不动,他首先动的第一人不是别人,正是方国安,这个还立了一些功劳的威远侯。

当然,他这个勋贵不是崇祯册封的,而是监国朝廷册封的,在崇祯这里,他只是一个总兵,手握重兵的总兵。

可他,最终还是为了利益背叛了朝廷。

大明手握重兵的总兵有不少,若是叛国这样的大罪都因为立了一些功劳就可以赦免,那无疑是开了一个坏头。

此例不可开,所以沈浪直接以宴请的名义,将方国安和其几个重要部下一起诱骗来了之后,迅速拿下。

当即宣判他的罪行,论罪当死,立即押赴刑场枪毙。

“沈浪,你卸磨杀驴,你不得好死……”方国安怒不可遏,破口大骂,但最终也改变不了他的结局。

还有投降的几个叛军首脑,也都一起拉出去枪毙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沈浪对手握重兵的将官是非常狠辣的,动则就拉出去枪毙。

刘良佐、马化豹、王之仁等人心头大凛,生怕沈浪也找个理由将自己也拖出去枪毙了。

将方国安和其部几个重要将官全部处死之后,沈浪又迅速的将其部,以及投降的叛军与刘良佐、马化豹、王之仁,甚至是最开始投降的张国柱的队伍进行混编。

这些重新混编的队伍,先划拨一部分到杨御藩和黄得功麾下,增强两人的兵力,两人自然兴奋不已。

余下的再分给刘良佐、王之仁、马化豹、张国柱等人率领。

刘良佐、王之仁的兵力和之前没多大变化。

不过马化豹的兵力增加了不少,他之前麾下只有两万人不到,现在增加到三万五千人了,翻了近一倍。

但他还没办法和张国柱相比,张国柱之前的兵力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不但职位被提升到了总兵,而且兵力一下子增强到了三万五千。

之所以张国柱能得到这般优待,是因为他投降最早,而且在之后对刘泽清的作战中也非常卖力,以及在随后的进军中也都唯沈浪的命令是从。

沈浪就是要通过张国柱告诉其他人,忠诚、卖力就会得到回报,否则的话,老子压根儿就不会信任你,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拖出去崩了,好自为之。

刘良佐和王之仁的队伍经过混编之后,将和兵大部分已经不是原来的麾下了,千总及以上的将官统统都被换到别人麾下去了。

他们知道这是沈浪通过这种手段削弱他们对麾下的掌控力,从而让他们不敢再生出其他异心。

但他们不敢有任何怨言,只得好好的配合。

整合了军队之后,沈浪才开始清查抓捕的人员,以及抄掠的家产。

经过一番统计,那些财宝居然有超过三千万两的价值,这还不算房产、店铺、田地等固定资产,当真是令人咂舌。

都说大明的财富是藏富于民,确实如此。

不过这民不是指百姓,而是指民间,是那些达官贵人,士绅地主,普通百姓该穷还是穷。

崇祯听说缴了三千多万两,兴奋得合不拢嘴,抄一次比他崇祯当皇帝十多年攒的银子都多,还是抄家来钱快。

不过现如今,除了各地的宗室,其他该抄的也抄得差不多了,以后再想这样赚大钱就比较难了。

沈浪向崇祯申请了五百万两用来当军费,其余的都分批运往京师。

崇祯自然没有意见,他不担心沈浪会贪污银子,因为银子在现代并不是多值钱的东西。

至于那些珍宝,沈浪若是喜欢,拿些就拿些,崇祯不在乎。

不过,沈浪却不会偷拿,如果真有他喜欢的,他完全可以直接开口向崇祯要,崇祯也肯定乐意给,那何必私自贪墨呢?

至于那些勋贵大臣,沈浪也没有动他们,正分批让人押往京师,让崇祯自己去发落。

毕竟牵扯的人太多,朱由崧就不说了,是老朱家的人,和崇祯还是同辈。

而像徐弘基、赵之龙这样的勋贵,是老朱家世袭了很多代的家臣,与老朱家渊源甚深。

若是沈浪直接给咔嚓了,有些越俎代庖的意思,也容易拉仇恨,所以他懒得淌这趟浑水。

随着这些事情处理完,这场闹剧算是告一段落了。

沈浪让黄得功率军回到他的驻地庐州府,王之仁回到松江府。

杨御藩部回山东,待他回到山东后,崇祯的任命应该也会抵达了,到时候他就会接替刘泽清成为山东总兵。

这些军队分批离开之后,应天府还有近二十万人,数量太多了,要这么多干什么?

沈浪先从勇卫营中抽出两个千总部,千总分别是刘大虎和人称赵老四的赵长生。

他们都是勇卫营最早的一批老兵,刘大虎和赵老四之前还只是百总。

但因为作战勇敢,屡建战功,随着勇卫营的扩编,他们迅速的提升到了千总的职位。

沈浪有意培养勇卫营的年轻将官,这两人自然迅速的进入他的视野。

他知道这两人是同乡,也是一起当的兵,有过命的交情,所以这次才特意将他们抽调出来。

沈浪给他们每个千总部各配两门野战炮和两门攻城炮,另外还各配备一百门燧发炮。

赵老四和刘良佐、一万关宁军为一路,路线是经南直隶进入河南汝宁府,然后进攻南阳府,威胁闯军的侧后。

刘大虎与马化豹、张国柱为一路,路线是经南直隶进入河南开封府,然后进攻如今的大战中心汝州府。

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配合孙传庭和周遇吉对闯军进行包围分割,一举将闯军剿灭在河南境内。

同时,沈浪还给左良玉下令,让其从湖广出兵,加强对闯军的进攻,并直言不讳的警告,若是敢不用命,直接以叛军剿之。

虽然从正史中知道这家伙还有不到一年就要病死了,但沈浪可没有耐心等到这一天,说不定他突然活得更久也未可知。

所以,只要这家伙还敢阳奉阴违,沈浪哪怕是让赵老四和刘大虎两路大军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也要先将其消灭。

老子连左良玉都敢剿,看以后还有谁敢给老子拖后腿,统统打死。

得到沈浪这个后辈如此不客气的命令,左良玉自然是非常的生气,老子左良玉为朝廷征战四方的时候,你沈浪还不知道在哪个石头缝里呢。

如今,壮着陛下庞信,勇卫营有些能耐,就如此的颐指气使。

可生气归生气,他最终还是接受了命令,因为他知道沈浪这厮恐怕不是在危言耸听,而是真的会这般做。

刘泽清和方国安就是前车之鉴,特别是方国安,之前还是他左良玉麾下的兵,一直混迹到拥兵上十万的大将。

结果,没死在流寇手里,却直接被沈浪这厮给抄家灭族了。

左良玉知道自己已老且多病,恐怕时日无多,如今形势也变了,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没有精力和这些年轻人斗了。

既然如此,那得为子孙后代以及老部下考虑考虑了。

所以,他将唯一的子嗣左梦庚,以及心腹部将卢光祖、赦效忠、金声桓等人召集一起,已现病老之态的他语重心长的道:

“如今,陛下威望渐起,勇卫营战力无双,吴三桂、刘良佐、马化豹、张国柱、王之仁等统兵大将全部归顺,不敢再有二心。”

“养寇自重,拥兵自重都行不通了。”

“如今的陛下,已不是我认识的那个陛下,陛下真有太祖之风了。不为朝廷所用者,不管达官显贵,抑或是一方统兵大将,尽皆除之,毫不手软。”

“若陛下早些年便有此等手段,我左良玉哪会变成如今这般。”

“哎,以前之事,是我左良玉一人为之,我会上书向陛下请罪。”

“此次你等遵从沈浪命令,全力配合剿寇,戴罪立功,或可不被清算。”

左良玉的这番决定和话语,无疑是宣告属于他的时代的落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