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三百三十一章 焚烧良田,诱敌出战

第三百三十一章 焚烧良田,诱敌出战

天边渐渐泛起鱼肚白,建虏营地已经一片狼藉。

横七竖八的尸体,来不及逃走,躺在地上发出痛苦低哼的伤兵。

还有少部分选择投降,已经被捆缚住的士兵。

赵老四和刘大虎留下两百余人看守俘虏,照顾己方受伤的士兵,其余人依然在疯狂的追击着逃窜的建虏。

已经被打散的建虏士兵,士气跌落谷底,即便天亮了,也没敢反击,只想着尽快逃离魔掌。

因为马群在天亮之前就被勇卫营扰乱驱散,他们只能用两条腿奔逃。

可已经占着主动的勇卫营,却在赵老四和刘大虎的带领下,先花些时间驯服了一些躁动的战马,然后骑上战马去追击残敌。

磨刀不误砍柴功,四条腿的战马迅速的带着勇卫营士兵追上了它们之前的主人。

于是,建虏逃亡之路也是充满血泪。

叶臣早已经脱掉了沉重的盔甲,就为了能够快些逃跑。

可是勇卫营骑着战马穷追不舍,他东躲西藏,最终只得躲进一条臭水沟,一直挨到天黑才躲过一劫,然后一路逃到锦州。

最终,被勇卫营击溃的建虏有四千人左右,加上叶臣派出偷袭失败的八百余人,建虏的五千骑兵仅仅一个晚上便彻底失败,只有不到一千人陆陆续续的回到锦州。

明军进入辽东后的第一次大战,建虏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消息传到在辽阳坐镇的多尔衮这里,他脸色极其难看,立即急调郑亲王济尔哈朗入锦州坐阵。

因为锦州、松山、大凌河这条宁锦防线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几城若失,明军便可长驱直入,进入辽东腹地。

叶臣新败,明显不适合再担任守城主将。

而且第一仗就如此大败,不加严惩,如何服众?如何震慑诸将?

一般人恐怕也无法降服叶臣,但郑亲王济尔哈朗是绰绰有余的。

济尔哈朗不但威望很高,而且战功卓著,是坐阵锦州非常适合的人选。

当然,合适的人选还有其他人,比如多铎、谭泰等人,但是这些人是他多尔衮的兄弟或亲信。

这么重大,危险性又高的任务,自然是优先考虑济尔哈朗这样的对手。

济尔哈朗抵达锦州之后,第一时间便拿下了叶臣,并公开处死。

一个固山额真,说杀就杀了,这不但是多尔衮的意思,济尔哈朗自己也是非常赞同的,他必须通过此举来竖立权威,并震慑其他人。

不然,接下来的防守将会更加艰难。

可是反观明军这边,沈浪并没有趁机快速进军,而是稳步推进,沿途占领建虏放弃的堡、驿、铺等据点和小城,甚至还在宁远进行了一番休整。

济尔哈朗不知道沈浪打的什么主意,但他不敢大意,派出大量哨骑、探子探查各种消息。

即便这些哨骑和探子在与锦衣卫的对抗中损失惨重,他也没有停止,因为他需要这些眼睛。

从七月十日开始,沈浪才率领大军姗姗来迟,陆续兵临塔山、松山、锦州。

这里一线是当初大明精心打造的宁锦防线,就是为了抵御满清的步步紧逼。

可随着松锦大战的惨败,大明倾国之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除了孤城宁远,大明在关外的城池悉数被占。

这一战,可以说是大明永远抹不去的伤疤。

如今,大明精锐又重新打回来了,只不过满清却利用这些坚固城池来抵御大明精锐的前路。

几年前的松锦大战,大明精锐十三万,满清精锐十一万。

现在,沈浪率大明精锐二十万,满清却只有不到五万,兵力相差悬殊。

倒不是满清无法聚集更多的兵力,而是多尔衮没有做好与沈浪决战的准备,也不想与沈浪在松锦一带决战。

所以,他不敢倾巢而出,能给济尔哈朗四五万的兵力已经是极限。

正因如此,济尔哈朗只敢据城而守,不敢出城与沈浪在外野战。

沈浪将大军分成几部,任命刘文秀为攻击塔山的主将,率军四万五千围城。

任命吴三桂为攻击松山的主将,率军五万三千围城。

任命李定国为攻击锦州的主将,率军五万八千围城。

同时,任命周遇吉为东路军主将,率领两万两千骑兵从松山和锦州之间穿过,绕过广宁右屯卫直接深入辽东腹地。

而这两万两千骑兵,其中有一万两千是勇卫营,五千是关宁军,另外五千是抽调的其他精锐。

可以说,周遇吉率领的这支军队,是沈浪这支大军中精锐中的精锐。

居然冒险深入辽东腹地,自然是沈浪有更大的图谋,那就是尽可能的毁坏建虏的所有作物。

这也正是沈浪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辽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辽东的作物成熟时间大概就在七月底到八月初左右。

若是粮食还未收割就被毁了,那对满清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粮食可都是在城外,若是想保护这些粮食,那么就必须出城阻止周遇吉的行动。

这虽然不是围点打援,但与围点打援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大凌河、广宁右屯卫等城池的建虏虽然看到了周遇吉的行动,却不敢盲目的出城阻止,因为他们知道明军的目的。

若是盲目出击,不但无法阻止周遇吉的行动,反而还会中了圈套,得不偿失。

于是,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片片良田起火,即将成熟、等待收割的粮食纷纷被毁,气急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周遇吉毁了广宁一带的作物之后,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继续率军深入,与后方大军越来越远了。

大凌河、广宁的建虏守军本想趁机截断周遇吉的粮道,却是震惊的发现,周遇吉的后方压根就没有粮道,没人给他们提供补给。

在辽阳得知消息的多尔衮,愤怒至极,他没想到沈浪如此大胆。

“这沈浪如此得意忘形,仅派两万兵力就敢直入辽东腹地,连后勤补给都不管,简直不把我大清放在眼中。”

随即,多尔衮任命亲兄弟多铎为平远大将军,率军六万出辽阳,入海州,主动迎向继续向辽东腹地深入的周遇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