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合伙人 >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路向北

大明合伙人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路向北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3:53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路向北

岫岩至九连城、宽奠六堡一线,道路崎岖难行。

狭窄的小路上,绵延十几里的人群正在缓慢前行,每个人脸上都显露出疲惫之色。

一个老人走着走着,突然毫无征兆的一头栽倒。

“阿玛,阿玛。”一个中年男子连忙扑上去悲痛的叫喊着,老人却只是虚弱的睁了睁眼,连话都说不出来。

周围的人只是略微扫了一眼便移开了目光,然后面无表情的继续赶路。

因为这段时间这种事情太多了,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倒下去了再也爬不起来。

路难走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肚子还填不饱,而且明军一直在后面疾追,根本不敢停下来好好休息,又累又饿又乏。

时间长了,别说老弱妇孺,就是一些青壮也吃不消。

这一切,多尔衮自然知晓,但他却无能为力,也没心情去管,因为体弱的他再次生病了,一路上还需要亲兵抬着走。

若是没有其他人的照顾,他肯定也是倒在路边中的一员。

经过半个月的不停赶路,终于抵达了宽奠六堡,与先一步从凤凰城方向赶来的人汇合了。

不过,这代价也非常大,沿途上不断的有从其他铺堡赶来汇合的士兵和百姓,人数应该有三万三四千人。

但是到宽奠六堡后,只有两万两千左右了,减损达三成,这不下于一场大规模战斗的损失了。

从凤凰城方向来的损失同样不小,因为他们后方也有明军在不停追击。

而且明军是轻装上阵,都是青壮,而己方浩浩荡荡的队伍中,形形色色的人,拖家带口,老弱妇孺都有。

若不是提前几天就迅速选择撤离,若不是对道路也相对熟悉,恐怕已经被追上了。

在此情景下一旦被追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两路人马汇合之后,带病在身的多尔衮也不敢多作停留,稍微休整一下便下令继续北上。

可是刚动身不久,几个披头散发的人便追了上来,来到多尔衮面前,多尔衮一眼认出正是自己派到盛京的亲信。

他一惊,本能的就想要从担架上坐起来,两个亲兵连忙上前帮忙。

“盛京如何了?”多尔衮急切的问道。

几个亲信扑通一声跪在他身前,为首的一人顿时悲泣的道:“摄政王殿下,我等赶到的时候,明军援军已经先一步抵达并围城。”

“奴才无能,没能进城将摄政王殿下的话传进去,请殿下降罪。”

“盛京,盛京,盛京失陷了。咱们大清,大清……”

说到最后,他再也说不出来了,但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虽然知道这是迟早的结果,但是听到这个消息,多尔衮还是忍不住一阵心口绞痛。

他努力的平息心情,然后追问道:“可知我大清皇族有多少人被明军抓住?”

那亲信羞愧的回道:“回殿下,奴才不知啊。”

随即又悲愤的补充道:“盛京出了叛逆啊,明军援军傍晚才抵达城外,第二天早上就有人打开天佑门和德盛门放明军进城。”

“明军兵不血刃的控制了两门,半天时间就占领了盛京,奴才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啊。”

“明军入城不到半个时辰,城内四处起火,越烧越大,有多少皇族被明军抓住,奴才无从知晓,请摄政王殿下降罪。”

听了这些话,多尔衮猛的一惊,一城之人有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竟然能够直接打开两门,说明叛逆的地位非常高啊。

“叛逆是谁?叛逆是谁?”多尔衮虽然愿意收容敌方投靠过来的人,但却不允许己方出现叛逆,竟然有人直接开门放明军进入盛京,这可是十恶不赦啊。

“守卫天佑门和德盛门的主要是正蓝旗的人,还有少部分镶蓝旗的。”

听到主要是正蓝旗的,多尔衮的目光顿时一凝,然后咬牙切齿的挤出一个名字:“何……洛……会。”

突然,多尔衮的脸色一变,嘴巴猛的一张:“噗……”

一口鲜血喷出。

“摄政王殿下。”

“主子啊……”

周围响起一阵惊呼,连忙上前搀扶住多尔衮。

多尔衮之所以这般气愤,是因为何洛会能有今天,都是他多尔衮一手提拔起来的。

而偏偏,他还知道何洛会是个卖主求荣的小人,因为何洛会就是从豪格麾下投靠过来的。

可为了能尽快的除掉豪格,多尔衮不但没有嫌弃这种奴才,反而予以重用,将其任命为盛京将军,这就为今日之祸埋下了巨大的祸根。

这不就是直接打他多尔衮的脸吗?

虚弱的躺回担架上,多尔衮开始反思皇太极死后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错了很多吗?

皇太极登基后,为了收拢权利,手段和方式也并不比我多尔衮温和,但大清在他在位时却是蒸蒸日上。

可为何,皇太极死后,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大清就这样亡了?

多尔衮不愿承认是自己做错了,更不愿承认是自己无能,而是明国在皇太极死后崛起太快了。

多尔衮顿时想到了当初从明国传出的太祖显灵的说法,真的是朱元璋显灵了吗?

肯定是这样,这是天要亡我大清啊。

想到这里,多尔衮更没信心与大明争斗,只想尽快的远离明军,离得越远越好。

退回建州肯定也不安全,建州离辽东太近了,沈浪肯定不满足于只收复辽东,很可能会趁机恢复明国早已失守的奴儿干都司。

所以,要摆脱明军的围剿,就只能尽快离开辽东和奴儿干都司的范围。

离开这片广阔的区域有两条路,一是跨过鸭绿江进入朝县,另一条路就是北上。

北上的路更远,也要辛苦很多,但多尔衮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条路。

因为他知道,臣服大清的朝县对大清并非真心臣服,只是慑于大清的强大,其内心还是更偏向于明国。

如今大清已经没了,朝县必然会转投明国,在此时进入朝县,完全是自寻死路。

所以,其实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一路向北。

想到此,多尔衮越发急切,他不顾身体的虚弱,立即率领主力八千人脱离队伍,先行北上。

他要尽快、尽可能的带走能带走的一切。

这无异于是在与明军争夺时间,谁的动作更快,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