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佑的大唐 > 第七百章 人口流失大问题

李佑的大唐 第七百章 人口流失大问题

作者:西关钛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6:42

第七百章 人口流失大问题

李佑的登州城位于蓬莱县,整个登州人口大约在五万左右,再加上这次李佑带来的一万多人,也就只有六万多人,最无奈的就是现在李佑失去一切的经济来源,香水,肥皂...还有其他的所有李佑建立起来的商业,全部都被李世民给截胡了,现在名义上是李治的,但是赚得钱全部都送到了宫中,以供李世民的挥霍。

而登州是很穷的,登州的百姓几乎没有什么赚钱的营生,就是靠种地或者是出海打鱼。

但是你要知道,古代渔民可是很苦的,曹操的儿子曾经写下过一首诗,《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第一句说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狂风暴雨时常有,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这种环境不适合人在这生活。

第二句说海边的渔民多么艰苦,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直接写出渔民们居住环境的荒凉、凄惨。

第三句说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每天在海边的荒林中活动。从这句我们不但看到渔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第四句说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这句通过描写狐狸、兔子四处窜逃的场景,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有人会说有没有这么夸张,住在海边的人应该比内地的人要好,至少海鲜可以吃到饱,这个想法有点想当然尔了,事实上就是,近海其实捕捞不了多少鱼。

想要有收获,就要出远海,可是古代的捕捞技术也落后,出海一次渔获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大。古时也没有天气预报,船也小,船速也慢,下海捕捞风险很大的。

有一句叫宁上山打虎,莫下海打渔...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潮水升,浪花涌,捕鱼人儿世世穷!爷爷留下的破渔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这其实是古代渔民真实的写照。

登州百姓苦,登州的官府也苦,登州的官府苦,登州的百姓就更苦,所以李佑现在要做的就是必须要尽快的给登州准备一条谋生的道路。

这条道路,自身一定不能实现的,毕竟登州的无人无田,资源不足,人手一般,那么李佑到底用什么方法扭转登州的乾坤呢,请拭目以待。

................................

阴诚微笑着带着李佑一行人进入了登州城,要知道阴弘智和阴诚提前来到登州城并没有闲着,为了可以迎接李佑以后的人马。

此时的登州城中已经建造了很多的房屋,这些房屋虽然还仅仅只是茅草屋,和长安城自然不能比,但是总不露宿街头要好,这一万人的入驻,也是让登州城的人多了五六倍,一下有点欣欣向荣的感觉了。

除了房屋,阴弘智还为李佑建造好了两个工厂一个是冶铁厂,大量的铁矿已经从秋凉山运到了这里储存了起来,小高炉也都造好了,李佑带过来的铁匠们第二天就可以开工。

第二个工厂就是水泥厂,生产水泥也是现在的关键,水泥可是建筑的必须品,以后李佑会在这里建造港口,码头...水泥是必须。

所以按照李佑的要求,水泥厂也是早早建造好,而制作水泥的原料也是早就囤积好,只要人来了就可以立即投入工作。

李佑的家是在登州城之中是在一个高坡之上,可以俯瞰整个登州城,但是李佑的家并不是高楼,是一户类似四合院的房屋,但是这个四合院占地十亩左右,也是很大的。

至少是可以将李佑的全家都给住下来的,只是李佑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入驻自己的新家,李佑第一时间去的地方是登州府衙。

权芷溪,春娘等人先去的新家。

李佑,薛仁贵和阴诚一起去的则是登州府衙,等来到了府衙之后,阴诚将登州府的一切全部都拿了出来,说真的,看到这些之后,李佑也是微微的叹息了一声。

原来登州这个地方,年年都被朝廷救济,几乎每一年都需要开仓赈济,而且登州也是历来人口流失最大的州,因为登州这个地方就在海边,所以太多的人逃往了内陆,毕竟在内陆有更好的发展。

海边的渔民是真的很难熬,逃到别的州,运气好还会弄片荒地开垦一下,跟着只要表现好,这些开垦的荒地就会属于自己。

这登州有什么,除了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几乎什么都没有,海里虽然有丰富的资源,但是你要知道,海里死亡的危险也是很高的,一个巨浪打过来,什么坚固的船都没有用。

“今年又走了多少人?”李佑看着桌子上的数据叹息了一声。

“至少走了三百多人,而且现在马上就要到年关了,可能走的人更多,因为天气冷了,近海的鱼虾更多的是捕捞不到了,一些青壮只能走,因为走出这里才有出路。”阴诚看着李佑道:“我们也做过很多的努力,但是作用都不是很大。

现在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可以让登州百姓摆脱贫困,可以吃上饭的东西,可惜这个东西我是找不到,你就不一样了,你发明了肥皂,香水,蜡烛,你是可以带领登州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只要过上好日子,登州的百姓就不会跑,搞不好还有人会回来...所以一切都要看你了。”

阴诚用期待的眼神看向了李佑,而此时的李佑也是被这个眼神看着哭笑不得,要知道登州这个地方,和别的地方可不一样呀,登州这个地方可以说要什么没有什么,曾经这里根本就不算一个地方,连名字都没有。

还是武德4年,唐高祖首次设立登州,治文登,领文登、观阳县,属河南道。

起初,登州行政区的名称、管辖范围和治所并不固定。此时的登州范围黄县、文登、牟平等3县...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地方,到底登州能有什么特产可以大卖,李佑在这个时候,也是皱起了眉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