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佑的大唐 > 第七百四九章 寒门齐聚

李佑的大唐 第七百四九章 寒门齐聚

作者:西关钛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6:42

第七百四九章 寒门齐聚

义阳公主是唐高宗的长女,由于生得早,再加上她乖巧可爱,很得唐高宗疼爱了几年。不过,随着萧淑妃的离世,她的厄运也随之而来,与妹妹高安公主被武则天打入掖庭中,和下人一起做粗使活。

身份高贵的公主沦落到下人的境地,往往会受到下人的仇视和嘲讽。可怕的是,她被打入掖庭后,再也没有人记得她的存在,于是只能过悲惨的生活。

让义阳公主重见天日的是太子李弘。

李弘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长子,由于他“仁厚有德”,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

有一次,李弘巡查掖庭,吃惊地发现在那里竟生活着两位公主,并且年纪已经都不小了。心生慈悲的他,立刻上表唐高宗和武则天,希望能把已过婚嫁之龄的两位公主嫁为人妇,并恢复她们的公主身份。

武则天不能反对李弘的谏言,只得不情不愿地同意此事,为她随便挑了叫权毅的侍卫为驸马。

唐高宗见此,颇为不喜,但并未言语。武则天看到了深知他不满,于是只得给权毅封了个蕲州府左果毅的职务。

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大力打压李唐宗室,并设立告密机制。不久,权毅便被人诬告谋反,被武则天处死

失去丈夫的义阳公主不久便在武则天刮起的政治风暴中惊惧而死。

倒是萧淑妃最小的女儿有勇有谋,萧淑妃被武则天整死的时候,高安公主才6岁,但武则天并不因为她年幼便会放过她,直接把她和她姐姐义阳公主打入掖庭。

后来得太子李弘相助,高安公主才脱离掖庭,在武则天的安排下,嫁给了侍卫王勖,当然王勖在娶了她后,平步青去,官阶一再得到提升。

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发起清洗李唐旧部的政治斗争,王勖被人密告谋反,与权毅一同问斩。

王勖死后,高安公主再次被关进掖庭。不过,高安公主却是个聪明人,她为了自救,称要为王勖守孝,90多天都不进饮食,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谁知奄奄一息的她,却突然称观音下凡,不久竟精神十足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众人大为惊奇,于是问她何故能突然身体无恙,她称是得了观音菩萨的保护。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当时武则天推崇佛教,并声称自己称帝是弥勒佛下凡普渡众生。

所以,武则天尽管知道高安公主在糊弄人,但也不能去揭穿她,再加上高安公主对她构不上威胁,所以她便放了高安公主一马。

公元714年,活了66岁的高安公主不仅看到武则天去世,还看到太平公主去世,眼见恩怨终于划上了句号,她才溘然而逝。

武则天太狠毒了,杀的李家的人也是太多了,所以李佑知道王皇后和萧淑妃不是个东西,但是却依旧让自己的母妃护着两人,李佑就是担心以后武则天对李家的后人太过歹毒。

至少现在有自己的娘在,这些孩子们还可以无忧无虑,失去了娘,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李佑却没有想到的是,也正是因为自己这样,反倒是让武则天恨上了自己的母妃,武则天居然会对自己的母妃伸去了毒手。

.............................

李佑看着一边的月影笑了笑道:“以后宫中的事情,你就帮着我多看看,母妃那边还是和以前一样,让母妃自己注意,武媚娘不是善茬。”

“我知道的李郎...!”月影笑着点头。

就在这时候,曜宇走了进来道:“殿下...人都已经到齐了...!”

“哦...!人都到齐了,好...那我等一会就过去..!”李佑笑着起身,对着李明达那边喊道:“我有事就先走了,你们几个人好好玩,不要打架!”

“知道了...!”很快李明达也是给了回应。

跟着李佑就离开了球场,然后在曜宇的保护下,李佑来到了自家的会议室,李佑的会议室是在一处园林之中,园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还一条小溪,李佑走过了小桥,来到了会议室中。

看到李佑进来,会议室中的所有人都起身躬身喊道:“拜见殿下。”

李佑哈哈一笑:“各位都免礼吧,我们都是一家人不需要这样...!”说着,李佑示意大家都坐下,在李佑的示意下所有人都坐了下来。

这群人分别是,徐达茂...曾经刘大庚的狗头军师,现在是李佑的中层管理者,领到了一个六品的衔,周传惜,曾经的襄州刺史,现在的户部侍郎,文言搏,曾经的毒书生,现在的五品官...其他的人也都是李佑的心腹,不过,这里的人有一个特点,那就都是寒门中人。

而这次李佑将所有的寒门都给召集到一起的原因则是改革科举制度,李佑事前已经对这些寒门官员通了气,这次李佑要求改革科举制度。

这个科举制度,必须要有公平公正的特点,考生没有年龄,地位,家族等条件限制,只要有才,即使是寒门子弟也可以参加。

并且这个改革科举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选拔了许多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因为从低层中选拔出来的人才,会更多的为平民百姓考虑,真正做到了父母官的责任义务,使得政治更加清明廉洁,百姓安居乐业。而且为已有的官吏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

选拔的人才都是通过苦读科考而来,秉承儒家教义,因此都具备了较高的素质。

李佑想要摒弃以前的那种科举制度,因为以前的科举制度,完全就是士大夫们看到其中的利益,通过举荐,察举进入官宦队伍,但是这会有很大的危险,什么危险,集体出现对抗皇权的危险,现在这样的危险已经太明显了,所以李佑要打破这样的危险。

还有就是如果不能打破这种有着世袭制度的科举制度,那么那些世家他们贵者更贵,富者愈富;而远离这个阶级被压迫的奴隶、穷苦百姓,却没有一点优势可以与之抗衡;必竟所有的资源都是被金钱所束缚。

李佑改变科举制度,就是为了让寒门学子含辛茹苦悬梁刺股的努力,都转化为成绩,从而改变他们家族的命运,让李佑惊喜的是,很快,李佑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科举措施,那就是糊名。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