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佑的大唐 > 第七百七八章 天子赐九锡

李佑的大唐 第七百七八章 天子赐九锡

作者:西关钛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6:42

第七百七八章 天子赐九锡

李弘是李治和武则天的长子,这个太子其实很不错,李弘幼为储君,深得父皇宠爱与重视。高宗曾对侍臣称赞太子:“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礼节,从不曾有过失。”

李弘早年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掩书叹息:“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经典应该记载垂范后世的好事,为什么要记载这个?”

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善恶之事都加以记载,是为了褒扬善行以劝谏大众,贬斥恶行以告诫后世。书写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令其罪恶遗臭万年。”太子又说:“这种事情,不仅讲不出口,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别的书。”郭瑜闻言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李弘做太子期间以仁德著称。当时朝廷大量征兵,那些逃亡或者期限内没有报到的士兵会被处死,家人也要充官。李弘为此上书进谏:“臣听说军队征兵,但凡没有及时报到的全家都会被牵连,有的甚至没被断罪就被囚禁,人数众多。

但当中有因为疾病才逾期不到,或者途遇山贼、渡河遭难、畏惧逃亡、身负重伤等多种情形,军法却要连坐他们的亲属。(臣认为)军法该兼顾实情,如果不是战死就被定罪或者备注逃亡,并牵连他们的家属,实在(有冤)值得同情。臣希望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也不用受连坐之罪。”高宗批准了请求。

他是一名很仁孝的太子,但是最后死的有些惨,很可能是武则天的鸩杀...《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鸩杀的传言。

后世持此观点者有如下理由:一,李弘深得父皇高宗宠爱,立为太子后仁孝谦谨,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后期高宗虑及身体不支,有提前禅位给太子之意。

但当时的武则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为了其掌权的障碍。

二,李弘与武则天之间存在矛盾,主要反映在两件事上:第一件事发生在咸亨二年(671年),李弘留在长安监国,发现宫中幽禁着两位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俩人因母萧淑妃获罪,年龄很大了仍不能出嫁。

李弘怀着悲悯之心奏请父皇恩准她们出嫁,却违背了武后旨意,由此失爱于母后。第二件事是太子选妃未能如愿。武则天最初选择的太子妃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

但定下婚期后杨氏竟被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奸污,婚事被破坏。客观上可能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和疏离。

李佑是过来人,所以李佑知道李弘,他也看好李弘,当李治提出了想要让李弘做太子之后,李佑才会答应,不过,李佑同意之后也说了,李弘聪颖可以来敦化坊学习,李佑将亲自为李弘的老师。

李治一听自己的五哥将要亲自教导李弘,那就更加的高兴了,第一时间下旨,加封李佑为太子太师,赐九锡...!

这个圣旨一下,朝堂之中也是炸开了锅。

太子太师顾名思义就是太子的老师,这是荣誉之衔,基本上太子太师只授给宰相相官未至仆射者与致仕的枢密使,这个太子太师的官衔还是一般。

倒是后面的九锡,那是大有来头。

很多人会疑问,九锡是什么东西,“九锡”就是“九赐”,是天子赐给臣子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的礼遇。据古书《礼记》所载,这九件东西分别是:车马、衣服、秬鬯(jùchàng)、朱户、纳陛、弓矢、斧钺、虎贲、乐县,它们各有不同的含义。

1.车马:指天子所乘的马车,用六匹马牵引,豪华又威严。天子赐车马,表彰德行高尚的人。

2.衣服:指衮冕之服和赤舄(xi)。衮冕是古代皇帝及大臣参加重大活动时穿的礼服和礼冠,赤舄是天子和诸侯穿的鞋子。天子赐衣服,表彰能安定人民的人。

3.秬鬯:古代一种香酒,用于祭祀和赏赐诸侯。天子赐秬鬯,表彰有孝道的人。

4.朱户:指红漆的大门。古代富贵之家也通常将大门漆红,但和天子赏赐的朱户有些区别。天子赐朱户,表彰拥有民众多的人。

5.纳陛:特制的台阶。有两种不具体的说法,一是能隐藏登阶人身体的台阶,二是阶级平缓的台阶。天子赐纳陛,表彰能进善言或贤才的人。

6.弓矢: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天子赐弓矢,表彰能征讨不义的人。

7.斧钺。上古两种相似的兵器,代表刑罚、杀戮,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天子赐斧钺,表彰能诛杀罪者的人。

8.虎贲:古代称皇宫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也称勇士为虎贲。天子赐虎贲,表彰能除退奸恶的人。

9.乐县:乐悬,指制定和校正音律的工具。天子赐乐县,表彰使人民安和快乐的人。

九锡之物有着象征意义,是天子用来表彰品德高尚,能力不凡,功劳卓著的大臣。而得到了九锡的大臣,不但拥有和天子相近的装备,还拥有和天子相近的权力,身份相当于“副皇帝”。

西汉末年的王莽,就是第一个接受九锡的人,而王莽最终也篡汉称帝了。王莽的九锡之物与《礼记》所载的物品略有不同,它们分别是:车马、衣服、秬鬯、朱户、纳陛、弓矢、斧钺、虎贲、珪瓒。不同之处是“乐县”换成了“珪瓒”,珪瓒是古代的玉柄酒器。

曹操接受接受的九锡之物与《礼记》所载的相同,但加了珪瓒,严格算起来是十件,但将珪瓒算作秬鬯的副品,就是说酒杯和酒算作一件,所以仍是九锡。后世的人加九锡,也是依照曹操的例子。

有王莽和曹操的先例,在皇权衰微时,九锡就成了权臣要篡权的象征之物。权臣不好意思直接向天子开口索要九锡,通常是趋炎附势的下属揣摩主子的心思,然后向天子奏请。这时天子虽然心里明白赐九锡的后果,但又不敢不给,否者权臣可能赏天子一杯毒酒。

天子赐九锡,通常权臣最终都会笑纳,但吃相不能太能看,还是要面子的,天下人都看着呢!于是权臣往往惺惺作态,辞让几番:“哎,老臣羞愧,德行浅薄,受不起这等待遇。”天子虽然心里鄙视:“看你装到几时”,但还得劝说权臣接受,不然自己的诚意不够,性命难保。最终,权臣还是接受了九锡。

也因为这样,很多人都说多数得到九锡的人都会篡位称帝...李治这个皇帝居然主动给李佑加了九锡,而让所有臣子都荒唐的是,李佑居然还接受了,这对大唐的兄弟,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