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三三一章关键时刻怎么可以分心

第三三一章关键时刻怎么可以分心

第三三一章关键时刻怎么可以分心

一百三十毫米后装滑膛炮,虽然是后装炮,炮弹也是开花弹,不过这并不是成功的炮弹,这种开花弹,可以看作是一枚神火飞鸦缩小版本的火箭。

只不过,用来推进的火箭,变成了用来在炮膛里爆炸,利用爆炸的冲击力,将炮弹推出去。

由于后装炮炮膛的密封性更佳,所以火炮射得更远,不过威力依旧不能让全旭满意。别说与后世同样一百三十毫米口径,哪怕是八十八毫米口径的榴弹炮,也足以甩开这种滑膛炮几条街。

但是,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考虑,这次一百三十毫米的滑膛炮以用圆柱型花花弹的研发成功,都是一种跨时代的变革,战争之王,终于有了一些战争之王的样子。

全旭原来想过购买,不过无论如何购买,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该有的环节不可缺乏,大明无法实现从农业社会,直接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那只能采取循环渐渐的方式,一步一步来,步子大了,就比较容易扯到蛋。

全旭目前最大的优势是他不缺钱,不缺地盘,缺的是人力。当然人力资源要想转变成效率,那还需要合理的制度。

全旭在辽南这个更广阔的地盘上,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可以供所有人放手施展自己的才华。

旅顺口,全记造船厂正在兴建一座巨无霸的造船厂,木材、钢铁、沙石、水泥将采取自产的方式。

这座巨无霸的造船厂拥有一共要修建八座船坞,每座船坞至少可以修建三千料以上的大海船。当然全记船厂此时并没有修建三千料以上大海船的经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全旭的要求。

同时,全记船厂的管事们也拿着钱,前往福建、广州、南京、天津等几个老牌造船厂挖人,那些一辈子都在跟舰船打交道,技术精湛的老工匠是他们的最爱,从小便耳濡目染,年纪轻轻便学会了怎么造船的年轻人同样也很受欢迎,没经验不要紧,可以学嘛!这帮家伙挖墙脚的本事实在凶残。

船厂都还没个影呢,他们就挖到了八百多名工匠。

不少巨木也被钉成木排,被大船顺着海流或辽河的河流拖了过来,在岸上堆积如山。

那些从各个造船厂挖来的工匠正忙着处理这些木材,确定没有虫眼之后便拿去熏,使其脱水干燥。

这是一门技术活,造船的木材得花上几年时间晾干才能用,太过干燥不行,被海水一泡便发涨,吸水变沉,太湿也不行,在海上烈日暴晒之下木材会脱水,整个船体结构也就被破坏了,太干太湿都会要人命的。

只有最富有经验的工匠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木材保持最佳状态,确保船体结构稳定和牢固,这正是那些老工匠珍贵的原因。

遗憾的是,大明并没有给这些宝贵的工匠以他们应得的待遇,清朝也没有,但是在辽南,他们却有着符合身份的待遇。

全旭为工匠们采取了更为详细的级别待遇,从原来在全家庄镇模糊的五级制度,改为九级制度。

既初级工三级,初级工比较容易获得,在见习期或称为学习期一年期满后,参加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理论和实践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成绩。

初级一等工,月薪不低于五百钱至一两五钱银子之间。

初级二等工,既拿到初级工工作满三年,表现良好,考评合格,与初级一等工一样,工资待遇。月薪不低于二两银子,到三两银子之间,这样以来,初级二等工,一年的收入至少在二十四两银子以上。

到了中级工级别,在全记各工厂里,已经算是顶大梁的老师傅了,成为中级工,要么有至少八年从业经验,要么有突出贡献,要么可以独挡一面。

中级工的收入就可以赶上普通官员的合法收入了,他们每年收入至少在六十两银子以上,多者则达到三百两。

至于高级工,从业年龄十五年以上,技术里面属于领军人物,比如说全记体系内,目前可以评为高级工的一个人也没有。

全旭非常清楚,全记招募的工匠,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出身,他们的技术只能算马马虎虎,勉强可以过关,与真正的大匠师相比,那还差得远。

如果降低了高级工的含金量,与将来是非常不利的。

就像全家军的军衔目前为止,只提到上校级别,挂着上校级别的都是挂旅长职务,比如炮兵旅刘全,第一步兵旅马应虎、骑兵旅戚元弼等等。

全旭没有办法给他们提到大校或少将军衔,将来全家军扩军到十几万,或几十万的时候,他们应该挂什么军衔?

所以,全旭只能往下压,团长只能是少校。当然,全家军的团也是小团,才五百多人马而已。

工匠级别薪酬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减少所谓管事人员待遇,拥有九级工,管你什么厂长,副厂长,在九级工面前,都要降低姿态。

金州就了全旭的工业基地,沿着造船厂周围,则是规模更为庞大的木料加工厂,这里的规模,比登州的木料加工厂大了十倍不止,光占地面积就多达四千五百多亩。

木料工厂北面,则是一座专门生产马车、手推车、鹿车以及各种车辆的车辆工厂,工业基础建设,对于车辆的需要是无穷无尽的,有多少车辆,将来都能用上去。

除了车辆工厂,还有造船的配套工厂,

在距离金州卫城附近,也兴建了一大批与火炮、火铳、火箭配套的工厂,当然,目前铠甲、兵刃、以及马鞍、马镫、马蹄铁也无法减少。

当然,为了羊毛衫,为了三娘手底下那四五千名妇女可以幸福开心的活下去,也为了完成羊吃人的计划,纺织工厂也需要兴建。

一大堆配套的工厂一字排开,挨个数一遍都能数连全旭都无法知道到底有多少工厂,总之现在金州就是一座巨大的工地,到处都在紧张地施工着。

陈应从各地购买的人口,也陆续上船,沿渡海而来,他们上岸以后,赶紧洗澡,消毒、杀菌、然后换上全记的工作服,开始分配工作。

此时的金州,就仿佛是一个无尽的漩涡,无论过来多少人口,他们都会感觉人力非常短缺,无论有多少人来,马上都会被消化掉。

有技术的自然是进工厂,没有技术,直接去配合全家军将士,兴建营房、厂房等等。

全旭一忙起来,自然就忘记了二娘这一岔。

他参观各个工厂,又跑到铁矿那里参谋被发现的铁矿,跟着众工匠一起钻进矿洞,查看铁矿石的成色,提出修建高炉的建议。

这一忙,就是半个月多边。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二娘和三娘都没有见着全旭。

沈明泽虽然很忙,也非常累,但是他却非常充实,因为全旭带给他了一个完全与大明不一样的世界。

终于等到全旭将所有工厂转了一圈,再次回来的时候,他那身衣服穿得都黑亮出光泽,没有办法,全旭最后是钻了一通煤窑。

因为煤炭才是重中之重,关系着全旭能不能在辽南立足,苦寒的辽南,没有足够的煤炭生火取暖,军民吃饭都会成为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甚至比粮食更为严重。

二娘在得知全旭到来的时候,非常开心。

可是看着全旭靴子上露着大洞,皮肤晒得漆如墨,躺在一椅子上,呼呼酣睡。

他的脚正在泡着热水,靴子也臭气熏天。

沈良材在旁边向二娘解释:“全爷这才些到处钻山沟,可累坏了,他说时间有限,必须在八月之前完成初级建设,否则麻烦就大了!”

二娘本来以为全旭是躲她,没曾想,全旭居然如此辛苦。

全旭虽然手底下的人越来越多,可是金梯书院培养的人才太少,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办法派上用场。

“不容易啊!”

二娘蹲下身子,伸手给全旭洗着脚。

全旭这段时间可没有时间洗脚,他的脚非常敏感,被二娘一碰,马上就醒了过来。

全旭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你过来这么长时间,我都没……”

“相公,妾身明白!”

二娘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只恨妾身无能,不能帮助你,对了,大名知府南大人说,全家庄镇……”

全旭仿佛想起什么“二娘,你起来,你起来,我这身上都臭了,我去洗个澡,洗澡!”

全旭急忙起身,朝着旁边的浴室走去。

这个浴室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也有一座小型的水塔,可以实现全府的水管网络。

全旭其实是没有想好如何处理全家庄镇,按照他原来的计划,他应该跟着卢象升在大名府训练天雄军,那么全家庄镇自然就可以继续大力发展。

眼下,一切的计划都乱了。

不可否认,在辽南,更容易实现全旭的目标,这里天高皇帝远,也没有人眼红,只是……如何处理?

就在全旭浮想联翩的时候,袅袅升腾的蒸汽中,若隐若现出现一个朦胧的人影。

佳人在怀,此时此景男人怎么可以分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