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六一三章辽东真正的实力(一更)

第六一三章辽东真正的实力(一更)

第六一三章辽东真正的实力

“我回来晚了!”

全旭的心情瞬间不好了。

袁可立是嘉靖四十一年生人,也就是1562年,已经是七十二岁了,在明末这个时代,已经算得是高寿了。

说出来有些人可能不信,明朝人的人均寿命是男人四十六岁,女人五十一岁,当然,明末乱世,数据混乱,根本就没有人统计,但是减少十岁是非常可能的,也就是这个时代的百姓,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六岁,女的四十一岁。

在另一个时空,其实袁可立已经在崇祯六年去世了,然而问题是,全旭心中却难以接受。

袁枢看了看身上的黑纱,急忙扯了下去,随手丢在身边:“此事说来话长,京师之内,眼睛太多,我不得已而为之!”

人死为大,这是这个时代的传统,就算是城门和巡逻,对于白事的送葬队伍,基本不做检查,担心惊扰了亡魂。

全旭这才松了口气:“恩师身体可好?”

“现在不太好,入秋以来,着了风寒,最近一直没见轻!”

袁枢看了看周围:“你就带了几十个人来的京城?”

“不是,还有很多人,暂时没有到!”

全旭朝着城门方向走去:“咱们进城!”

“不,你千万不能进城!”

袁枢急忙伸手拉住全旭的胳膊。

全旭摇摇头:“我还是进去京城,那些魑魅魍魉,我才不怕他们!”

全旭最大的底气,就是三十多万全家军将士,不解决这支庞大的军队之前,全旭一直都是安全的,说句不好听的话,全旭真的在京城病倒了,朝廷上下也要考虑三十多万全家军的感受。

看着全旭的坚持,袁枢反而没有坚持。

全旭与三娘就带着几十名随从,直接进入京城,前往袁可立的府邸上。

全旭来到袁可立府邸上的时候,一名须发皆白的太医,正在给袁可立号脉,全旭没有打扰太医的诊断,直到太医诊断完毕,这才进入室内。

全旭急忙询问太医袁可立的病情。

这时,全旭才知道,袁可立就是典型的老年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血压有点高,腰椎和颈椎是老毛病了,最近有些上火,仅此而已。

不过,袁可立在看到全旭之后,心情明显好得多了,赶紧让人准备饭菜,也不顾冯太医的叮嘱,专门给全旭做了满满一桌子硬菜。

烤全羊、红烧鱼、铁锅炖大鹅,当然也少不了土豆烧牛肉。

让全旭感觉欣慰的是,这些食材全部来自全家山庄,也就是全旭送给朱微媞管理的产业。

“老师,为了您的健康着想,您要加强锻炼,健康饮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全旭淡淡的笑道:“只有心情好,再活二三十年也没有问题!”

在后世,全旭一个街道上的邻居,有个老太太就是从清朝,活到现在,一百一十二岁了,身体依然很好,只是她的命不太好,儿子、女儿、就连孙子也死了,虽然不愁吃喝,却孤苦伶仃,连老朋友也没了。

“好的,好的,我加强锻炼!”

袁可立突然满脸苦笑道:“可国事如此,我如何才能保持好心情?”

袁可立其实不知道,在这个时空,崇祯面临的局势好多了。

首先,全旭从中原和西北移民一千余万人,将灾民人数减少到了最低点,而且还可以每年给京城提供两百万石粮食。

更为关键的是,建奴没有能力入侵,在流寇也陷入了低谷,可就算如此,朝廷财政依靠里的困难,朝廷大臣们天天扯皮,国事堪忧。

如果是在历史的同期,今年的冬天,荥阳大会开始召开,在这次大会上,高迎祥部将的李自成以卓越的军事才能,提出了联合作战、分兵迎敌的战略方针,就是把农民起义军分成东、西、南、北四路,出击和敌人作战,把起义军的主力放在敌人兵力薄弱的东面。

李自成的远见卓识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同意,一致决定就以此战略方针指导作战。随后,高迎祥和张献忠率领起义军的主力东进抗敌,一路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并且一举攻克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并且扒了老朱家的祖坟。

偏偏大明的大臣们把劲没有用在关键的地方,事实上,早在全旭与荷兰人、郑芝龙争战的时候,他们想着一切办法扯全旭的后退。

首先是有大臣建议给湖广长阳辽王换封地,现任第九任辽王朱术雅就被提到了面上,将其一大家子移到辽东。

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把庶十五子朱植封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封为辽王,朱植在广宁卫待了二十多年,直到建文四年,移封荆州。

听到这话,全旭笑道:“好啊,别说辽王,把宁王也移过去,我也愿意!”

袁可立望着全旭,长长叹了口气:“他们是想把你架在火上烤,我知道,烤你的其实不是你,而是朝廷。真让辽王去了辽东,辽东就成了大明的辽东了吗?”

“呵呵!”

全旭道:“辽东一直都是大明的辽东,这一点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

袁可立低头没有说话。

他了解这些大臣,以这些大臣的秉性,他们只会在全旭妥协的时候,变本加利,可是一旦全旭不妥协,只怕朝廷马上就陷入内战。

放眼整个大明朝,根本就没有人可以制衡全旭了,卢象升以前还有机会,可是自从把卢象升调离了广宁府,卢象升与全旭的实力差距越来越悬殊。

袁可立是一个知兵的人,天雄军虽然放在大明是一等一的精锐,可问题是,与全家军相比,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袁可立可是知道全旭有多少战船,就以飞鱼战船为例,这种飞鱼战船有二十四门舰炮,全家军拥有六七百艘飞鱼战船,光火炮就让整个大明的军队为之绝望。

袁可立望着全旭道:“其实你不该回京!”

“老师,我已经回来了!”

全旭擦擦嘴,笑了笑道:“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有人提议,晋封你为德国公!”

全旭目瞪口呆:“德国公?”

袁可立盯着全旭的眼睛:“对,德国公世袭罔替,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

“明升暗降?”

全旭撇撇嘴:“能不能玩点新鲜的?”

“你不满意吗?”

“我应该满意吗?”

全旭反问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现在狡兔未死,飞鸟未尽,是不是急了点?”

全旭的态度让袁可立有些失望。

袁可立也知道,现在的辽东,已经不是全旭一个人的辽东了,而是代表着整个辽东人的利益。

原本辽东就被朝廷放弃了,而是被全旭收复的,他在辽东重新建立了十八个州一百五十四个县,又两千多个镇。

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形成了庞大的辽东系,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全旭如果让步,也就意味着,辽东势力的大洗牌,自辽东的沈明泽以下,十八个知州,一百五十三个县令,两千多个镇守,虽然不至于全部下台。

至少大部分会被逐步换掉。

他们自然不会甘心换掉,就算全旭不想造反,那也只能反了。

全旭望着袁可立道:“那接手之后呢?”

全旭起身,望着屋外:“大明两京十三省,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那些个官员,这么些年也差不多捞够了,两省十三省没有油水了,辽东好不容易有些起色,他们就想向辽东伸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袁可立望着全旭道:“你是陛下亲自册封的武威侯,辽东经略安抚使!”

“老师,你可能有些事情不太清楚!”

全旭望着袁可立苦笑道:“你知道辽东百姓手中有多少火枪吗?你知道辽东有多少弓弩吗?你知道每年有多少官员被辽东的百姓弄死吗?”

袁可立摇摇头:“不知!”

“根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辽东拥有差不多二十六万枝火铳!”

全旭淡淡的笑道:“铠甲和弓弩,不低于五十万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辽东一千多万人,就算拉不起一百万大军,七八十万肯定有,辽东是全兵皆兵,不存在单纯意义上的农民,也不存在单纯意义工匠和贱籍,所有人都是军人,他们每年需要训练两到三个月,比普通卫所强得太多了,辽东两千多镇,随便拉一个镇的民兵出来,正在打一个卫所不成问题,甚至可以全歼他们!”

听到这里,袁可立隐隐有些心惊。

全旭淡淡的道:“如果有人不怕死,可以去辽东试试!”

“这么说,辽东已经有了自立的基本?”

全旭点点头:“早就有了,辽东还兼管着台湾、吕宋和琼州,不过,话说回来,辽东的扩张,对大明是有利的,老师,您也看到了,我从中原移民一千多万人,要不然,那些灾民,就会像蝗虫一样,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全旭其实一直做着跟大明翻脸的准备,总不能一辈子当小弟吧,辽东强到现在这个程度,如果还当小弟,那可真就让人看不起了。

不过,全旭有些矫情,他想学的是和平交节,就像美国从英国手中接过全球霸权一样,没有通过战争,只不过完成了角色互换。

虽然这一点,有些天真,不代表没有可趁之机。

Ps:今天工作有点忙,到九多了才下班,下了班发现网费欠了,郁闷,只好用手机上传!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