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六三六章墨家九十四代巨子墨铧

第六三六章墨家九十四代巨子墨铧

第六三六章墨家九十四代巨子墨铧

全旭可没有杨嗣昌那么矫情,还吐血。

他最近已经忙成狗了,带着他的火箭军满辽东的溜达,看到气象雷达里显示的乌云,可以满足人工降雨的条件,就是对头乌云来一发,然后就是大雨倾盆而下。

在他的努力下,辽东的旱情被极大地缓解,原本下降了很多的水位一路暴涨,老百姓笑逐颜开。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非常惊奇,几次之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虽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是也知道只要全旭对着乌云发射火箭就会下雨。

全旭当然不是在瞎**折腾,辽东本来是不缺雨水的,遇到罕见的干旱,是可以成功进行人工降雨的,甘肃那边也干旱,可是那边是晴空万里无云,就算他把他的火箭弹全打出云也没有用。

人工降雨只可以缓解旱情,却无法解决旱情,当然,另外一方面就是辽东的人口多,而且随着辽东的安宁,移民辽东的士绅越来越多。

这些口口相传加上报纸的影响力,可以让人工降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真要是被调到西北搞人工降雨,那才是真正的打脸。

同时,也是为了收集测试的数据,一枚火箭弹要三千美金,这打出去的都是钱,全旭也心疼,八百多万美金被他当作烟花释放掉了。

辽东人民提前享受到了雨季的清凉,三天一场小雨,五天一场大雨,雨伞和雨衣销售异常火爆,甚至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而最直观的影响则是田里的庄稼喝足了水,一个劲的疯长,看得中原各县那些昼夜守在田头焦急地等待着浇灌自家庄稼的机会的农民眼红不已。

现在真的是太旱了,河里的水位普遍下降了一尺,水车提起的水大大减少,大家只能在官府的统一安排下轮流浇灌,农民心里的焦急就可想而知了。

辽东的旱情得到了缓解,被大臣们逼着要祭天求雨的崇祯皇帝终于等到了救星,他让王承恩前来辽东,让全旭带着他的人前往北京,北京边挺干旱的,能不能北京,让老天下一场雨?

可是崇祯的问题,他不能不解决,毕竟,这场人工降雨,惠及了千家万户。

崇祯八年的三月二十九日,全旭离开了辽东,带领五六千人前往京城。

一时间四方云动。

全旭在登上船的过程,接到了玄鹰卫的情报——建奴异动。

辽东的这场干旱,影响最大的其实并不是全旭,而是建奴这边,因为旱灾的影响,春季需要牛羊涨膘的时候,偏偏没有足够的青草长膘。

这个问题对于建奴而言,实在是太麻烦了。

如果像从前,他们倒是可以南下抢劫,可是现在不一样,辽东的移民和全家军就像润物细无声一样,把建奴的沈阳赶到了双河卫,从双河卫城再赶到了宁古塔,他们现在还能往哪里退?

再退下去,不用全家军打了,寒冷的天气,就足以让他们全部冻死。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皇老八的魄力还是有的,打不过我躲得过。

于是,建奴在崇祯八年的春季,调集人马,开始沿着蒙古漠北草原,向西北北方向迁徙,为了害怕全家军追击这支亡命的大军,皇太极还采取了故布疑阵的策略,命阿济格带领湄沱湖方向侦察。

做出了一副要袭击湄沱湖的样子。

全家军总参谋部也出现了情报的误判,调集一个师两个旅的兵力,准备在湄沱湖北部伏击建奴。

结果,当建奴迟迟没有发动进攻,反而人去屋空。

全旭在急短的时间就做出了判断,他立即下令全家军的第三步兵师北上准备截击建奴,以骑兵尾随追击的方式,给建奴放放血。

现在西北蒙古人的力量太弱,林丹汗死后,他的儿子额哲比起他的能力差点,林丹汗都不是建奴的对手,更何况额哲?

一旦建奴主力北上,他在阿尔泰山附近,突厥里的发源地可以得到极大的休整,能不好会卷土重来。

那个地方太邪性,汉人无法立足,却是柔然、突厥的兴起之地。

这场追击战是戚元弼负责,具体打成什么样,让时间去验证。

四月上旬,全旭率领他的五千名亲卫,以及气象火箭军抵达北京南部的良乡县,全旭准备在良乡县实施人工降雨。

气象火箭军的发射阵地,方圆十几公里,有时候需要几十公里范围,既防止百姓靠近,也防止技术泄密。

最关键是,布置好发射阵地,需要气侯合适的时间,才能取得发射既中,中既下雨情况,一旦火箭降雨失败,全旭不知道那些大臣们会生出什么样的幺蛾子出来。

气象雷达发生冷云向良乡县境内移动,不过带来的不是贵如油的春雨,而是要命的冰雹。现在,全旭就是要将要命的冰雹变成救命的雨水,当然,前提是冷云真的往这边移动。

好不容易部署好了火箭炮,还来不及放松放松,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惨叫道:“住手,住手,我不是刺客,我对侯爷全无恶意!”

全旭摆摆手,他用望远镜已经看到了,被亲卫抓住的三名所谓的刺客,为首的是一名五六十岁,白发苍苍,满脸皱纹,身上穿着一套黑白相间的衣服,精神抖擞的小老头,小老头身边的两名青年倒是五大三粗,不过他们三个人想要刺杀全旭,那也太可笑了。

就在全旭望着对面的时候,那名小老头手一扬,从袍了里取出一个普通风筝大小的竹鸟,然后仿若无人般拨弄起来,接着他的手一扬,这只竹鸟双翅一振,呼一声冲天而起,飞起二三十米高,当那个大竹鸟拍打着翅膀飞到全旭的面前的时候。

全旭的眼睛瞪得比猪尿泡还大!距离这么近,他自然看得清杨,那只大竹鸟是用薄如蝉翼的竹片胶合而成,做工极其精致,可谓巧夺天工,线条极为流畅。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内部肯定还有更加巧妙的机关,不然这玩意怎么可能飞得起来?

传说战国时期,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得水泄不通,协助宋人守城的墨家用木鸟跟外面联系,传递信息,以前他一直以为纯属扯淡,一头跟纸飞机差不多的木鸟,怎么可能飞得起来呢?但是这只竹鸟却证明,两千多年前的传说都是真的!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也太逆天了吧!

三娘子用力眨着眼睛:“我该不会是眼花了吧?我一定是眼花了!”

那只竹鸟大概是飞过瘾了,轻飘飘的落在全旭面前一米多的地方。

全旭摆摆手,亲卫放开这三个人,可以说,现在的全旭亲卫部队,清一色五六枪族,五千余人马,杀穿整个京城一点难度都没有。

那名老头来到全旭身前十多米的地方,站定双手作揖道:“草民参见武威军侯!”

全旭定了定神,拱手还礼:“先生不必多礼,这竹鸟都是先生的杰作?”

“惭愧,惭愧,让武威侯见笑了。”

老头笑着说:“早就听闻侯爷手下有一支冠绝天下的精兵,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老先生你过奖啦,其实这样的精锐我手下也没多少的。”

全旭撇撇嘴,有些凡尔赛的道:“也就三十多万人马,对了,老先生,请问你贵姓?”

“免贵姓墨,名铧,字明智。身后这两位是我的弟子,大徒弟顾巧夺,二徒弟霍天工!”

全旭望着墨铧身后的两名青年,有些疑惑的道:“我怎么感觉你们两个有些面熟?”

“回禀侯爷,我叫顾巧夺,在枪炮局,跟着孙元化孙大人做事,负责制传动机构。”

“回禀侯爷,我叫霍天工,跟陈子龙陈大人做事!”

听到这里,全旭这才恍然大悟。

辽东对于技术工人的审查几乎是敞开的,可以说没有审查,顾巧夺,霍天工,巧夺天工,取名也是这么随意吗?

“墨老先生,你说他们都是你的弟子,那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到底是何门何派的?”

“不瞒侯爷,我们是墨门传人。老朽不才,正是墨家九十四代巨子。”

“你们是墨家?”

墨铧神色黯然的叹了一口气:“现在墨门就剩下老朽和这两个弟子了。”

春秋战国的时候墨家可是非常牛叉的,跟道家分庭抗礼,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两支学派。

儒家?抱歉,那时的儒家还上不得台面。

但是到了西汉,墨家就以惊人的速度衰败下去,渐渐销声匿迹了。

不过这一学派还是顽强的生存了下来,从春秋战国传承下来的学说和智慧同样在顽强地代代相传,这些全旭都有所耳闻,但是他做梦都没想到这么辉煌的一个学派居然惨到只剩下两个弟子的地步。

我靠,这混得也太差了吧!

事实上,两百年之后,在晚清衰落、列强入侵之际,最后一批墨家门人毅然投入到抵抗侵略的战争中,全部战死。

这一传承两千多年之久的古老学派最终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只能在故纸堆中寻见了。

反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什么都不算的儒家笑到了最后,不管这个国家是如日中天还是衰微堕落,始终主宰着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