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八七二章幸福的烦恼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八七二章幸福的烦恼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8:39

第八七二章幸福的烦恼

第八七二章幸福的烦恼

“奥斯曼帝国海军再一次向我们威尼斯城邦共和国发起了进攻……”

没有等海伦娜说完,全旭打断道:“奥斯曼帝国?他们现在还有多少舰船?”

在全旭接到的战报中,奥斯曼帝国海军的战舰已经被击沉不下两千艘,损失海军士兵超过六万人。

这可不是虚报战功,而是实打实的战绩。

奥斯曼帝国海军的战舰,基本上换了一茬,眼下的奥斯曼帝国纵然还能东拼西凑弄几百艘战舰出来,可是海军士兵却无法搞定,海军可是技术兵种。

“战舰倒是不多五六百艘的样子!”

海伦娜苦笑道:“。当然,这不算什么,我们跟土耳其人打得还少么,早就习惯了。最要命的是欧洲背叛了我们,在我们与奥斯曼人血战的时候,法国、英国、荷兰三国海军突然出动,向我们发动进攻!”

全旭愕然,良久才苦笑:“他们又还不起贷款了,要用武力逼你们销账是么??”

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几乎每一次他们总能如愿,威尼斯城邦共和国,说到底只是一个城邦共和国,人口满打满算不到三十万人,就算全民皆兵,也根本无力与这些庞然大物抗衡。

海伦娜咬牙切齿的道:“不,这次不一样了,他们倾尽全力不是为了迫使我们销账,他们是铁了心要灭掉我们!”

西欧人的短视和贪婪威尼斯早就见识过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些以上帝的名义走到一起挥舞长剑的十字军战士与威尼斯人一起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并且占领君士坦丁堡长达五十年之久。

拜占庭灭亡之际只有威尼斯派了一支海军前去支援,整个欧洲不为所动,放任奥斯曼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让欧洲失去了最坚强的堡垒。现在他们居然与奥斯曼人联手对付威尼斯?

“他们被威尼斯的财富和地盘迷住了心窍,将基督徒最起破的良知和道德都抛到了脑后,野蛮地污蔑我们是非基督徒,向我们发动圣战!”

海伦娜非常气愤的道:“最可怕的是热那亚、那不勒斯、米兰、都灵等城邦也明里暗里的加入了他们的阵营,现在我们已经被整个欧洲孤立了,现在整个欧洲都在围攻威尼斯,我们末日将至,没有人愿意救我们,我只能指望你了!你……你能不能救救我们?求你了!”

“事情不好办啊,欧洲离我们太远了……”

全旭皱着眉头道:“你也知道,我们大明帝国打败了卧莫尔,却没有占领卧莫尔帝国,就是因为将士们打得太久,太疲惫了,他们想要歇息一下,我身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却很难说服政务院出兵去为一个远在万里之外的威尼斯城邦打仗。”

“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整个欧洲都在围攻我们,我们找不到哪怕一个愿意帮我们一下的盟友,只能请求你们了!”

海伦娜扑在全旭的肩膀上,哀哀哽咽着,她的眼泪悄然滑落:“只要能打赢这场战争,让我们的城邦幸存下来,我们愿意把城邦所有黄金都给你们作为报酬!……”

全旭叹了口气道:“关键是大明现在不缺黄金……”

听到这话,海伦娜有些绝望了。

卧莫尔简直就是一个黄金的国度,印度人是天生的喜欢黄金,这次大明洗劫卧莫尔帝国,可是掘地三尺,连寺庙里佛像上的黄金都扣了下来,更甚者,打扫战场的时候,连尸体上的金牙也砸了下来。

财政部几百上千人正在日夜加班,不时的统计着这次战争的收益,他们还没有统计出详细的数字,可以说卧莫尔帝国几百年的财富,都被大明帝国一扫而光。

无论威尼斯城邦共和国多富,可是体量的问题,他们绝对拿不出卧莫尔帝国那么多的黄金。

黄金价值有一定的限度,大明不缺黄金,这不是全旭的托词,而是血淋林的事实。

海伦娜将自己的脑袋,仰望着全旭道:“如果你们不愿意出兵,就请你们卖一些炮弹给我们,没有这些威力巨大的炮弹,我们会彻底完蛋的!”

全旭曾经卖给过海伦娜一百三十毫米滑膛炮,不过,却没有膛线,射程精度远远不如大明皇家海军装备的舰炮。

威尼斯城邦在拿到130毫米口径舰炮之后也组织了大批专家进行仿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炮不难造,以威尼斯的资源,一年造出六七十门都没问题,难在炮弹!”

全旭卖给海伦娜们炮弹一共是两种,一种是在剧烈燃烧之余会散发大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浓烟的硫磺弹,另一种则是用石油和火药按比例混合、风干后制成的火雷弹,后者威力尤为恐怖,那些排水量上千吨的战舰挨上两三发基本上就完蛋了,用水去灭火的话只会烧得更猛。

这两种炮弹都需要很强的化工底子才搞得出来,而这些都不是威尼斯城邦所具备的,他们当然生产不出来。

海伦娜这一次带着四艘战舰,装载了了二十万枚金币充当经费,执政官要她用这笔经费尽可能多的购买炮弹,一枚金币都不要留。

她也知道大明的难处,就在海伦娜带着四艘威尼斯战舰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美丽的马六甲海峡已经遍地狼烟了。

虽然说卧莫尔帝国哪怕打到亡国,也不知道他们的对手是谁,可是荷兰人、葡萄牙包括英国,却非常清楚,那支黑衣军队就是大明的皇家海军与皇家陆军。

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报复大明对印度荷兰各据点的袭击,蛊惑东印度的土著人口,对大明人展开袭击。

东印度,其实亚洲南部的印度和马来群岛为“东印度”,也就是指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这可是拥有传统**土壤的地方。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政府的蛊惑下,大量土著人向华人和大明人展开了攻击。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华人是孤立无援的,他们只能依靠自己,他们面对数量超过他们数十倍的土著与装备精度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政府军的夹击,死伤惨重。在这个时代,他们并不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有一个强大的母国可以依靠。

虽然大明的强大海军被分散在大明本土、南美、印度、奥斯曼帝国和西欧,可是当荷兰人挑起这场战争的时候,全旭直接下达总参谋部,针对东印度进行毁灭性打击,彻底铲除欧罗巴人在东印度的势力。

刚刚依旧出击还没有两年的大明中南都督府,立即动员组织南下军团,南下军团是以黎、彝、壮、侗、土、苗等诸族青壮组成的军队,他们穷了几千年,做梦都渴望可以获得一个肥沃的土地生存。

在全旭的支持下,他们越过凉山一路向南,往缅甸、暹罗、真腊、高棉等地区歼徙,没错,是歼灭敌人,然后迁徙。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开拓疆域的机会。

别看南下军队的装备并不好,可以说非常落后,这只是相对的,与荷兰殖民军相比,他们的装备并不算太差。他们是中南各民族的噩梦。

南下军团那所向无敌的重步兵军团手持火枪、大炮在前,大批武装移民手持刀斧弓弩跟在后面,南下军团每打下一地,就由武装移民将该地的平民全部驱逐甚至屠戮。

正如真腊一位官员所说:“这些野蛮人像蝗虫一样扫过我们的土地,在被他们扫过的地方,不管是平民还是牲口,很少有活下来的!”

这些国家也曾跑到北京去哭诉,但是很显然,百夷共和国的扩张是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允许的,他们的哭诉屁用都没有。好不容易清理完了中南半岛,他们还有些不习惯这种平静的日子,经常各镇时而不时来一场友谊赛。

现在好了,他们又有用武之地,赶紧拿起久违的枪炮,背着砍刀、长枪、披上铠甲,在大明皇家海军战舰的运输下,像蝗虫一样扑向马六甲,扑向东印度的荷兰人据点,扑向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巴达维亚。

很显然,荷兰人作大死的举动已经将大明海军彻底给激怒了,他们要将荷兰人的势力连根拔起!

仅仅马六甲海域,就集结了大明超过两千艘的战舰,上万艘民间运输船,帆影重叠,遮天蔽日……

这一切,海伦娜都看在眼里,她心中苦涩无比。

这种开疆拓土的场面威尼斯城邦在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中不知道上演过多少次,但是现在,这些辉煌正像夕阳一样渐渐消失,留给威尼斯的,是一个极为黑暗的未来。

古老的威尼斯,传承了古罗马的荣光的伟大祖国,您能熬过这无边黑夜,迎来日出那耀眼的瞬间吗?

大明主要的精力是对付海上马夫的荷兰人,英国人和葡萄牙人在东方的势力,一点点被清理干净,海伦娜对大明直接出兵支援不抱什么希望了,只希望能多买一些炮弹。

全旭看着海伦娜哭得眼睛红肿的样子都有点心疼,默然片刻:“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办法?”

“威尼斯城邦毕竟是最早跟大明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现在你们被围攻,如果我们袖手旁观,估计以后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跟我们建交了。”

全旭淡淡的道:“现在需要你去说明政务院的代表们,一旦他们同意出兵,威尼斯城邦共和国的危机就会迎刃而解!”

海伦娜微微一愣:“我去说服他们?”

“没错!”

其实,全旭真正的想法是让威尼斯改制,把共和制改成王国制,由海伦娜担任女王,将来把王位传给凯瑟琳,也就是全景柔,大明的尼罗河公主。

大明没有理由给远在万里之外的威尼斯城邦共和国打一场战争,但是大明有足够的理由为大明的尼罗河公主打仗。

全旭从景山温泉宫离开,并没有从玄武门直接返回北京城,而是经广宁门进入北京城,自从全旭进入北京已经四年多了,在这四年多的时间内,北京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伦娜来过好几次,每次都会为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所震惊。不过以前她都是以游客的身份进入这座城市,现在却是以威尼斯使者的身份,身份不一样,心情自然不一样了。

面对那巍峨壮现的城墙和宫宇,她心中忐忑不安,要不是全旭就在身边,恐怕她还得花更长时间才能鼓起足够的勇气进入北京。

四年多了,北京城的街道更宽,大多数街道都拓宽变成了水泥路,整洁美观。很多飞桅画栋木质建筑被拆掉了,变成了用钢筋水泥和红砖砌起来、外贴瓷砖的楼房,一幢就是一座要塞。

排污管道和自来水管道已经覆盖了大多数街区,尤其是自来水管道,那可是从密云那边一路铺过来的,以前对于北京人来说密云那边甘甜纯净的水是很奢侈的东西,现在它已经成为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拧开水龙头就能喝到,非常方便。

不过在很多显眼的地方都钉着牌子,上面用红漆写着“节约用水”,提醒市民要节约。几乎每一个街区都办了工厂,有纺织的,有制衣的,有做家具的,有做粮食加工的,品种齐全得很。

酿酒厂数量激增,这也间接的证明北京缺粮的历史已经彻底过去了,这得益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铁路,从天津卫到北京,从山海卫到北京的铁路已经修通,运输方便,运输能力大大提高。

其次是大量磷肥和粪肥使得粮食产量激增,北京周边地区输送的粮食便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了,剩下的缺口则优先从辽东购买,鼓励更多的人移民过去开拓辽东嘛。

现在粮食的价钱低到让人难以置信,而且还在一路下跌,供过于求了嘛,没办法,朝中一些官员甚至开始担心粮食价格这么低会不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幸福的烦恼!

海伦娜体会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