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庶子夺唐 > 第十六章 隋王献玺

庶子夺唐 第十六章 隋王献玺

作者:江谨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0:52

第十六章 隋王献玺

杨政道毕竟是前隋皇室,又是少年,杨政道被前军擒拿,唐军倒也没有欺辱于他,而是给关押在了一处营帐之中。

“殿下、大帅,杨政道便在帐内。”前来引路的士卒指着营帐对李恪和李靖道。

李恪推开帐门而入,果然,大帐之中坐着的正是李恪曾今在阴山牧羊时见过的杨政道。

“蜀王别来无恙。”杨政道见李恪进帐,没有丝毫的畏惧和不适,起身对李恪道。

李恪回道:“幸得我大唐将士用命,本王尚能活着站在此处。”

杨政道苦笑道:“初次见面,我为隋王,你为质子,如今再见,我为阶下之囚,殿下已是大唐蜀王,这世事变幻,当真无常。”

杨政道说完,又看了看李靖,问道:“这位想必就是唐军主帅,名震天下的李靖李大帅吧。”

李靖道:“正是李靖,不过名震天下四字却不敢当。”

杨振道道:“灭国之功,何等了得,此战之后,李帅之名当海内皆知了。”

李靖道:“阁下是聪明人,当知我与殿下来此所为何事。”

杨政道点了点头道:“杨某一介孺子,能有什么值得二位亲自跑一趟的,无非就是为了那传国玉玺罢了。”

杨政道一个无兵无权的伪隋王,在已经这么晚的时候,能叫李恪和李靖二人如此惦念的,也就是只有那枚象征着皇位正统的传国玉玺了。

“却不知那玉玺现在何处?”李靖见杨政道倒也直白,于是追问道。

杨政道道:“我区区竖子,流亡北地,万般无奈之下才被立为隋王。这隋王之位本就非我所愿,传国玉玺于我也无甚用处,大帅想要,我自当双手奉上。只不过我尚有一事还需二位应下我。”

李靖同李恪对视了一眼,问道:“何事?”

作为亡国之君,他们的心思倒是不难猜,无非就是想要留下性命,保得富贵,李靖想者杨政道的条件恐怕是希望大唐给予他官爵封地,衣食无忧地度过余生。

不过杨政道却与旁人着实不同,杨政道对李靖道:“杨某别无他求,只愿苟全性命,活着回到长安,于终南山下得一亩三分地,亲耕农事,了此余生。”

杨政道的话说的很平淡,就如同他第一次与李恪见面时那般。

李靖听了杨政道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诧色,他没想到杨政道的要求竟这般简单。

李靖自诩阅人无数,他看着杨政道的眼睛,从他的眼中看不到半点权欲的味道,甚至连富贵之心都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有淡然,在杨政道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淡然。

一时间,李靖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拒绝杨政道,因为杨政道要的实在是不多,只是他自己的性命,这与他将要付出的传国玉玺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李靖不解地问道:“你为何想去关中。”

作为亡国之君,国都并非是一个好的所在,毕竟天子眼皮底下,说不得那天想了起来,便会要了他的性命,远不如封于州郡来的快活自在。

李靖本以为能从杨政道的口中听到什么值得叫他信服的理由,可杨政道给出的答案却叫他有些啼笑皆非。

杨政道对李靖道:“我是关中人,父辈、祖辈也都是生于关中,可我自己却从未踏足关中半步,我想去看看。”

李恪听着杨政道的话,慢慢地他终于明白了过来。为何唐史之上,作为伪隋王的杨政道竟得善终,甚至就连的子孙被还一度在玄宗朝担任朝中要职。

若是杨政道自请放于外地,李世民兴许还会担心他有东山再起之心,可能在凝聚实力,可他却自请躬耕于终南,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李世民自然就会放心许多。

杨政道之子杨崇礼官至户部尚书、弘农郡公,其孙杨慎矜官至御史中丞,父子二人一度掌管太府库藏,位高权重。

隋朝亡后,杨政道后人还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了得了。

李靖问道:“如此说来,只要我等应下你的要求,你便会将玉玺交出了?”

杨政道道:“只要蜀王与大帅点头,玉玺即刻奉上。”

这时李恪想起了一年多前,李恪初被流放阴山时的场景。

那时杨政道便曾来寻过他,告诉李恪他愿意传国玉玺保全自己的性命。

李恪想起了什么,问道:“今夜你是自投罗网?”

杨政道见李恪竟然猜到了自己的意图,笑了笑道:“殿下说的是,颉利本要挟我一同北逃,但我已经逃地累了,已经倦了这种生活,我再也不想做哪怕一日的隋王,所以我便自己偷偷留了下来。”

听着杨政道的话,李靖知道,杨政道的话说的应当不假。

颉利逃地快,若非杨政道一同逃离的话现在早就出了铁山了,哪里还会留在原地,被后续追击的唐军擒获?

其实之前李靖离京之前,李世民也曾与他提及杨政道。

如今大唐已得天下十余载,渐得人心,所谓的前隋早已被天下百姓所遗忘,现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唐才是正朔,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杨政道已经掀不起半点波浪。

李靖道:“你若能将玉玺献上,我与殿下当向陛下请命,不伤你的性命。”

能决定杨政道生死的,只有长安的李世民,李靖虽然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但也不敢越俎代庖,自己直接答应了杨政道。

“有劳。”杨政道也知道李靖的意思,也为多言什么,当即道了声谢。

李恪问道:“却不知玉玺现在何处?”

杨政道对李恪和李靖道:“二位且随我来。”

杨政道说着,领着李恪和李靖出了大帐,来到了他原本住着的营帐之中,指着西南叫的一小块道:“玉玺便藏在此处。”

李靖闻言,面露喜色,当即对身后的士卒吩咐道:“挖。”

士卒领命,生怕磕坏了玉玺,几人徒手便挖了下去。

杨政道藏的不深,士卒挖了不过片刻,便从土中掘出了一个外观质朴的木盒,士卒从衣袖将木盒上的泥土擦拭干净,放到了他们身前的桌案上。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木盒,里面装着的竟是这天下最为珍贵的至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