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庶子夺唐 > 第四十二章 册封大礼

庶子夺唐 第四十二章 册封大礼

作者:江谨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0:52

第四十二章 册封大礼

于志宁出自高陵于氏,关陇豪族,其曾祖于谨更是北周太师,八柱国之一,世代富贵,是根正苗红的关陇门阀。

更为难得的是于志宁早在大业年末,武德年初时便为李世民麾下,也是最早投效李世民的那批人,故而于志宁极得李世民信重,对李世民更是忠心耿耿。

如果说现在的李世民会忌惮李恪,会对李恪设防,倒也还绝不至此,李世民军马十余载,百战乃有天下,李恪和李世民相比还差地很远,李世民把于志宁放在东宫首先是为使于志宁吸取李承乾之教训,好生辅佐李恪,其次才是安插自己的眼线在东宫。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已经不再紧要了,诏书已下,他已为太子,又何必过分去在意于志宁这个太子左庶子呢。

三日后,显德殿中,太子加封大典。

太子加封,百官齐至,李世民亦服通天冠,绛纱袍自太极宫乘舆而至,待宾、赞就位,百官齐拜后,太子加封大典便算是正式拉开帷幕了。

太子加封大典,其中最为紧要的便是两处环节,一为加冠,二为授玺。

所谓授玺,便是传太子玺印、绶带等一众太子信物,此事自当由宰相为之,而诸宰相中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又为太子詹事府詹事,这授玺之事自然就落在了杜如晦的身上。

杜如晦授玺,合情合理,都在李恪意料之中,但加冠之人的人选却有些出乎李恪的意料,但似乎却又在情理之中,加冠之人不是旁人,正是司徒长孙无忌。

加冠之礼,当身任要职的太子亲长为之,岑文本可为,李靖可为,再不济李道宗和杨师道也可为之,总归是不缺人的,但当李世民把加冠之礼交给长孙无忌时,便另有深意了。

长孙无忌和李恪不和,这事是朝中人尽皆知的,李世民自也清楚,但李世民却还是这么做了,也是有他的考量,而李世民这么做的缘故也不难猜度,李世民这么做只怕是有意借此事来使李恪和长孙无忌缓和关系的。

承乾已废,李恪当立,李恪既为太子,将来便是要成为大唐国君的,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少年相识,长孙无忌既是李世民的至亲好友,也是他的左膀右臂,朝中重臣。

李恪是大唐未来的帝王,李世民自然不希望他的储君和自己的左膀右臂不和。这么做既是让李恪和长孙无忌缓和关系,结好朝臣,也是为将来的长孙无忌和长孙家多留一条退路。

“将加冠于太子之首,卿宜赞冠!”

随着中书侍郎兼太子左庶子于志宁的一声高唱,长孙无忌三拜上前,自礼官的手中接过太子冠,捧着太子冠,慢慢地走向了李恪。

为太子加冠,这不是长孙无忌一次了,当年李承乾立储,便是长孙无忌为赞冠,为李承乾加的冠,而加冠的地址同样是在显德殿。

区区十三载,已时过境迁,旧太子李承乾已废,现流放往黔州,而现在站在长孙无忌面前的却是大唐的新太子,誉满天下的李恪。

谁曾想,当初那个在重明门外,立于角落处无人问津的汉中郡王,如今竟也成了大唐的储君,短短十三载,李恪做到了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原本全无机会的庶出三子,愣住抓住了所有可能抓住的机会,一步步走到了今日。

从汉中郡王,到蜀王,到质子,到楚王,再到扬州大都督、并州大都督,最后到今日的太子,哪怕是长孙无忌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为什么李恪能走到今日这一步,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叫他想不通,看不透的年轻人,年纪也不过才只弱冠而已。

“臣奉陛下命,为太子加冠。”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捧着太子冠走到了李恪的身前,对李恪道。

此时的李恪,当他站在这里时,他已经从初封太子时的得意和狂喜中走了出来。

李恪面朝百官而立,神色郑重,不悲不喜地站在大殿的正中,站在长孙无忌的跟前,对长孙无忌道:“有劳司空了。”

说完,李恪便和长孙无忌一齐屈身,跪坐于殿中,等着长孙无忌为他加冠。

李恪年已弱冠,身体早已长成,再加之李恪自幼习武,身子骨不止结实,也比旁人更高大些,比起六尺上下的长孙无忌整整高出了大半个头,哪怕是同样跪坐着,仍旧比长孙无忌高出了一截,本就身宽体胖的长孙无忌要为李恪加冠并不容易。

长孙无忌站在李恪的跟前,吃力地支起脚尖,向前使力,支起宽胖的身躯,使得身体得以前倾,而后缓缓地抬起手臂,费了许多力气才将太子冠戴在了李恪的头上,设簪、结璎更是不易。

李恪加冠之后,长孙无忌退下,而后便是授印。

尚书右仆射、太子詹事杜如晦手中端着盛了太子印玺的玉盘,稳步走到李恪的身前,慢慢地跪坐下来,将玉盘捧到了李恪的胸前,对李恪道:“臣奉陛下命为太子授印,请太子受印。”

李恪微微屈身,双手自杜如晦的手中接过玉盘,捧在了自己的手中,对杜如晦道:“有劳詹事了。”

当着皇帝和百官之面,加冠、授印之礼已毕,李恪便算是正式成为了大唐的储君,入主东宫的太子。

而在此之后,于志宁又是一声高唱:“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其服,以成厥德。万寿无疆,承天之庆。”

于志宁此言一出,意味着太子册封之礼已近尾声,殿中众臣纷纷由两侧集于正中,对着跪坐于殿上的李恪齐齐俯身作揖,拜道:“臣等拜见皇太子,贺皇太子登临储位。”

大殿之中,京中百官俱在,李恪坐于大殿正中的上首,看着殿下参拜着的众臣,房玄龄、杜如晦、李靖、长孙无忌等一应朝中重臣俱在其中,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的魏王李泰。

此前在军中,李恪曾受万人参拜,但其中的感觉却是远远不及今日的,今日他是在东宫,在显德殿,在他的册封大典之上,这不止是一场朝仪,更是权力的交接,就在这一刻,大唐国储的名头真正地落在了李恪的身上。

东宫,它真正的主人来了!大唐,他未来的君王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