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一百零九章 讨价还价

太子别动 第一百零九章 讨价还价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一百零九章 讨价还价

弘治帝落座于奉天殿坍台的金座。一眼扫去,发现今日早朝气氛不对。

首辅刘健的脸色像严冬腊月里的冰雕。官员之间“眉来眼去”,似在交流着什么。

“发生何事?”弘治帝轻声询问李荣。

李荣低眉垂眼:“皇爷,小爷一大早命人给等在宫外的百官们送《京报》。”

弘治帝讶然:“《京报》?何物?”

皇爷不知道?

李荣嘴角微不可查地抽了抽:“小爷弄出传递消息的报纸。昨晚小爷从内书房借人。趁着宫门未落锁全都送去囚牛商行。小的们连夜抄了一万份报纸。今早城门一开,有八千份被送出了京。”

内书房专门给宦官中挑出的聪明孩子启蒙。就像非翰林不入内阁一样,没经过内书堂启蒙的宦官进不了司礼监。内书堂请的老师都是翰林,教学态度绝对比文华殿内的侍读官严厉多倍。在内书堂读书的小内侍放宫外,至少也是童生的水平。

“哦,照哥儿提过一句。朕没放心上。邸报而已,百官为何这表情?”

弘治帝哦了一声,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实际上昨日弘治帝和儿子两人在御书房关门商量一个多时辰,都是有关“租用”盐场的事,并没有提其它。弘治帝是真的不知道报纸的事。但见李荣把内书堂的人借了出去,猜儿子定是故弄玄虚糊弄了李荣。

弘治帝不得不装做事先知道报纸的事。谁让儿子是亲生的,就算坑了爹,弘治帝也要捏着鼻子认下。

几乎看着弘治帝长大的李荣,岂能听不出真假?李荣哭笑不得。小爷也真是的!宫里就这么一位皇子,就算不打着皇爷的旗号直接开口借人,他敢不借吗?

但若是小爷要人,李荣一定会留意借人的意图。也不会一大早被《京报》呛了个半死。

李荣拐弯抹角地说:“《京报》的内容……估计惊到了大家。”

“你给他们讲讲这次京察的成果。”弘治帝迫不及待地催促,“拿一份让朕瞧瞧。”

李荣遵从圣意宣读此次京察结果:“罢免或调用官员1265人,杂职1303人。另有326人因年老、疾病等致仕……”

两京加上各布政使司的大小文官约在两万人左右。一次性贬官或罢免十分之一以上,其中又以京师脚下的直隶官员为最,实属罕见。

就在这奉天门,参与早朝的官员比正旦大朝的人数少了十分之一。

京师各衙门一、二、三品实权官员变动不大,下头的人动了再多也不怕。大明永远不会缺做官的人!

不说今科进士,光国子监等着做官的监生都有数百人。

此次空出不少四、五品官位,不管有资格的、还是没资格的,都想往上挪一挪。五品是一个分水岭。到了一定的年纪升不上五品,这辈子也别指望位列大小九卿。

李荣宣读的时候,有不少官员偷瞄正在读报的弘治帝。

有门路的人早已打听清楚京察的确切结果,他们更想知道弘治帝对报纸的看法。太子弄这么一出大戏,没人相信弘治帝不知情。就算太子瞒着,东厂的人也该报上去。

如果说太子弄出《京报》是为了挑衅刘首辅,那么弘治帝的目的又是什么?利用时事版块引导朝堂舆论吗?

先皇早期颇有明君之范,彻底掌握权力后建西厂、广开皇庄、任命传奉官、大肆派出镇守太监,令官员们寝食难安。登基十二年的仁厚皇帝,开始任用武官组建巡捕营、指使东厂抓人,会不会也是性格大变的前兆呢?

金座上的弘治帝把《京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甚至没遗漏纸缝之间的小广告。什么“白糖团购促销,一石起卖九五折”、“囚牛商行推出新式铅椠及配套纸张,可速写、易携带”,“买食盐去囚牛商行”,“买粮食别忘了去囚牛商行”……全都是推囚牛商行的。

最让弘治帝感兴趣的是最后版面上的彩票专栏,公布了彩票的收支。

彩票的本金是从寿宁侯手里均出的一万赏金银子。儿子通过彩票前前后后到手六千多石大米,一定程度上替弘治帝缓解了粮荒。第二期又有人拿走5000两巨额奖金。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弘治帝推测儿子并没有在彩票中获利。因此弘治帝没过问彩票的收益情况。那一万两,就当买粮食了。

谁能告诉他,为什么儿子反而从两期生肖彩票、多期时时乐中赚了2145两银子!本金没亏,还赚了?那上期中的5000两又是哪来的?东厂的人调查过,中奖之人的的确确从大明门前搬走了1000个50两的银锭,不是儿子请来的托。

散了朝一定要找儿子问清楚!

“皇爷,皇爷……”李荣轻声细语地呼唤。

弘治帝收起报纸笑问:“宣读完了?”

“是。”

“再读这本。”弘治帝从龙袍宽大的衣袖中抽出一本奏章。

李荣翻开一瞧,惊得哑了嗓子。奏折上的字,分明是皇爷亲笔所书!

“咳咳咳!”李荣清清嗓子,用比刚才更加洪亮的声音宣读奏折。

“不久之前,户部言长芦运司所鬻陈积盐课久而不售,是因为价太高的缘故,并请降价!原拟一等场每引价银二钱五分,降为二钱;二等场二钱降为一钱六分;三等场一钱五分降为一钱二分;朕已经从之。”

“盐铁乃国库税银之根本。国库空虚,户部不思开源节流,反而贱卖盐引!朕越想越觉得此风不可长之!”

“长芦有盐场二十。朕拟其一连同盐户一并出租。盐课转运司只管收租,租金以三年之内每月均产为基准上浮一成。产量增长,盐引降价,此长彼消,不影响税银收入。”

李荣刚念完,刘健立刻出列询问,“此奏折是皇上的意思?皇上打算租给何人?”

边说边把冰刀子一样的眼神射向寿宁侯与建昌伯。谁让国舅建昌伯突然出现在奉天门。

寿宁侯眼神无辜,天不怕地不怕的建昌伯回瞪。

“太子!”

“……”刘健沉默片刻,“上浮两成。”

弘治帝还价:“一成半。”

“两成。”刘健咬死不松口。

李东阳、谢迁被刘健忽视。

户部尚书周经一点也插不上话。

“如果产量上浮两成,至少租用两个盐场及其盐户。”弘治帝深思熟虑后道。

刘健同意:“租期一年,以观后效。”

“此乃朝堂,不是市集!”听不下去的胡御史出言讥讽。

刘健爆呵:“鸿胪寺官员何在!整肃朝堂纪律!”

胡御史被首辅独断乾坤的气势唬住。

看在首辅今日情绪不佳的份上,胡御史放弃理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