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打脸

太子别动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打脸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一百三十二章 打脸

日复一年日的早朝又开始了。鸿胪寺官员唱班完毕。早朝进入奏事环节。

一般来说,首辅会先开口凑事。如果其他官员想要出列,会预先咳嗽一声,给大家打个招呼。

刘健岿然不动,徐琼像个木桩子一样杵在原地。

好像他们两人都没看到大明门前静坐的考生。

奉天门安静的诡异。

弘治帝在金台上稳如泰山。

弘治帝当然听说了大明门前的事。此事影响不好,但与朝政关联不大。溺爱儿子的弘治帝,瞬间原谅了儿子的小胡闹。当然不会主动提及此事。

太常寺卿崔志端硬着头皮出列:“朵颜三卫屡次扰边,臣建议提督四夷馆驱赶朵颜三卫在京通事。”

朵颜三卫攻击边民,反被卫所将士所杀。此事虽称得上是边关军事,但对大明来说,连挠痒痒都称不上。

自打成化犁庭血洗女真之后,大明东北部再也没了威胁。朵颜三卫夹在鞑靼与大明之间艰难求生。朝臣们乍听到朵颜三卫袭击边民,百思不得其解。朵颜三卫的3个都督脑子应该被驴踢了。

按说崔志端的奏事很快就能被通过。偏偏被胡御史找了茬。

胡御史破口大骂:“竖子不过是一道士,懂什么国家大事!皇上,臣弹劾崔志端。皇上刚禁左道惑众,此人就把左道弄进太常寺。”

“臣弹劾太常寺卿勾结左道。”

“臣附议!”

“臣附议!”

都察院和六科的言官纷纷应声支援。

言官们不是对赶走朵颜三卫的通事有意见,而是对崔志端这个人有意见。

弘治帝信道,把道士崔志端任命为正三品太常寺卿,又加了礼部尚书的衔。言官屡次弹劾,都被弘治帝压下。此次张天师进京,被张皇后召见。让人禁不住联想到当年的求子风波。言官们不好直接找掌教张天师的麻烦,加大力度打击左道。

左道往往会套着道士的外皮。偶尔把道士误为左道,理应情有可原。

崔志端也是冤。此次科举泄题的程敏政,乃是上一任太常寺卿。他念着旧情,绕了几个弯,想帮个小忙扯开话题。没想到招致言官们的疯狂抨击。

弘治帝明白言官们的小心思。除了照哥儿,皇后生的一子一女全部体弱夭折。一直有流言说照哥儿非皇后亲生,言官们认为皇后没办法开枝散叶。言官们想让他纳妃,他又不允。很多人便把矛头对准了皇后。

皇后召张天师开坛做法,并不是想要求子,而是让张天师给早夭的儿女超度。

弘治帝把这话传出去,可惜没人相信。人们总是相信他们想相信的。

是他让皇后受了委屈。也连累了张天师和道士们。

出于补偿,弘治帝要给皇后大办千秋节。

“朕许了。停止与朵颜三卫的互市,并在五年之内不准让其踏入京师。”弘治帝做出了决定,匆匆结束了早朝。

散朝后,李荣手持圣旨,到大明门前宣旨。告诉所有的考生,程敏政暂停阅卷,委派李东阳彻查科举泄题一事。放榜延期,待查明真相。

对于这样的安排,考生们表示能够接受。

“丢失试卷的事就没个说法吗?”有胆大的考生起身询问。

李荣一打量,发现此人眼熟。原来是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被李东阳多次赞誉的才子王守仁。

王守仁才学不错,但两次会试都没有考中。今科会试也不知能不能榜上有名。

李荣收起圣旨,笑眯眯地回道,“太子爷去年出阁读书,皇爷想测试太子爷的学业,便让太子爷参加了此次会试。不曾想太子爷入了几位考官的眼,评价还算不错。皇爷担心太子爷的名讳上榜,便让人抽走了试卷。”

“诸位学子们请回吧。今日第四期生肖彩票开奖,过一会儿此地将人满为患。”

李荣如愿以偿看到了考生们集体失态的表情。

王守仁嘴巴大张大,足能塞下一个鸡蛋。那份中规中矩,令人挑不出错的试卷竟是9岁的太子所写?听公公的言下之意,太子能入三甲之列?!

向来自傲的王守仁如遭雷劈。

同样觉得被雷劈的还有唐寅,此次科举泄题的主角之一。

唐寅出了贡院大门信心倍增,自认为能一举夺魁。某次喝酒,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也不知道是哪个妒忌他的人思想阴暗,查到他在考前登过主考官程敏政的家门,便有了科举泄题的说法。

唐寅要求朝廷调查,还他清白。他明明凭借的是自身实力,为何要被一盆污水抹去十几年的寒窗苦读。

唐寅对才名在外的王守仁、伦文叙、丰熙等状元大热门人选不屑一顾,自认为是此科考生中的第一狂生。没想到,还有比他更狂的。

“太子今年九岁吧?”有考生不可置信地道。

有人恍然大悟:“难怪一直没人站出来认领试卷。我先前还以为对方怂了呢。”

没人怀疑李荣的话,也没人怀疑太子事先知道考题。因为那是太子,根本不需要才名加身,也不需要天下人的追捧。

那些质疑此科举泄题的考生开始自我怀疑。他们看都看不懂最后一道题干,九岁的太子做出来了。难道真的是他们才学不足吗?

备受打击的还有詹事府众人。

“试卷是太子的?”

太子出阁读书后屡次被禁足,真正上课的日子并不多。詹事府脸皮不厚,不敢把教导太子的成绩揽在身。

而有能力考进前三甲的太子,还需要他们教导吗?

如果说詹事府上下头疼,那么户部尚书周经就是脸疼。

囚牛商行又来借粮仓了。此次入库一万石,说半个月后还会有两万石粮食运抵。此后每个月至少保证有五万石粮食入库。

管理天下钱粮的周尚书一脸懵逼,囚牛商行从哪里弄来的粮食?

“周尚书,户部缺粮吗?太子爷交代,如果户部缺粮,囚牛商行可以把年前用囚牛宝钞换的1800石粮食换回。如果周尚书手中的囚牛宝钞不足,也可以用丝棉、麦子等抵扣。”

朱厚照不是故意要打周经的脸,实在是占城太热情了,哭着喊着要和他通商。要不是碍于海船吨位的限制,他能买下占城所有的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