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一百八十二章 请太子读书

太子别动 第一百八十二章 请太子读书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一百八十二章 请太子读书

上位者最忌喜形于色。

这一条和主播的职业操守类似。朱厚照向来做得很好。哪怕心里恨得牙痒痒,他也能露出不失礼貌的微笑。

能让他当众爆粗口的事真不多见!

他没有心情重复密信的内容,只能说武官再一次刷低他的三观。武官没有文官的文化素养,在贪腐捞钱上的段位也低得令人发指。

朱厚照很快收敛情绪,对报信的刀疤脸道,“一路辛苦,先退下休息。邱聚,把人照顾好了。”

又笑问众人:“泡面的味道如何?”今日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产品、快速回笼资金,其余的事情靠后。

李兆先、谢亘初见朱厚照快速变脸,看得一愣一愣。君心莫测啊!太子小小年纪城府如此之深,他们白白痴长十几岁。

“味道尚可。臣建议面饼与料包分开。如果在外打的猎物、或野炊,撒上料包可提味。只是不知售价几何?”杨廷和心知太子手头缺银子,主动讨好道。

在没有河套太子府前,杨廷和是太子身边唯一“亲近”的文官。有了太子府后,太子再也没有私下召见他。以他的资历当不上詹事。但如果王鏊顺利升迁,他与其他人争一争少詹事,成功的希望很大。今日也是他撺掇王鏊堵住太子。

朱厚照摸摸下巴。

在两个月亮世界,一包泡面与五个白馒头等价。在大明五个白馒头卖一文。一文都不够炸面饼消耗的菜籽油钱,至少得两文。加上利润,至少得买到五文一包。可卖得太贵,兵部也不可能买账。马文升那老头可不好说话。

等等!

看看辽东和刚收到的大同情报,朝廷拨出的军粮到了地方总会有损耗和缺失。途中会有很多人中饱私囊。与其朝廷的东西被底下的武官侵吞,为何不能让利给他?朝廷拿不出银子,可以直接用物资换啊!

售价还可以包括运费啊!皇帝爹只是让江南人缴纳的白粮赋税改为官解官运,江南百姓马上安分了。把朝廷税粮运输到京师一直是一件让地方官员和百姓头疼的事。如果他把运输也揽下,一定会让官员心动。他本就要建立全国畅通的物流体系,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吗?

朱厚照眯起眼,一手磨搓着塞入衣袖中的密信。好像可以利用一下。

“七文一包。买满100包另外送10包。”朱厚照很快做出决定。官方价700文兑换1两银子。1两银子110包,平均每包6文多。

“这……”杨廷和面露难色,“殿下开价似乎贵了些。七文能让一军卒一日三餐吃饱。”

朱厚照摇摇手指:“杨先生说错了。分到军卒手中的粮食每日只怕连五文都不到。”

“……”太子殿下您知道啊?

朱厚照笑道:“本宫说得七文一包,是指把泡面送到大同、宣府、榆林、宁夏、兰州等接壤河套地方的军卒手中。也就是说,本宫负责送货。诸位先生应该知道,从京师送粮到北方,实际送达的只有原来的一半。更别提泡面的料包里包含盐,还能省下盐等香料。一斤盐就得十文呐!”

程敏政提醒:“王威宁在世时,从京师调了五百万石粮食运往北边。当地粮草充裕。”在遇上“岐王”从京通仓偷粮,导致年前京师缺粮,出了很多事情。

“呵呵。程先生确定?”朱厚照挑挑眉,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玩味地问。

很确定的程敏政被这么一说,突然就不确定了。他用眼神询问王鏊。难道北方和辽东一样出了事?太子府一切比照藩王府规格,太子府的官员没有上朝的资格。朝堂上或许出了程敏政不知道的事。

王鏊摇了摇头。太子不是无的放矢的人。没人会把他当成无知孩童。太子会这么说必有其意。

王鏊问:“如果兵部采购泡面,是否可以用税粮等物资付款?”囚牛宝钞让众人明白以物换物的门道。太子把物资送到密云作坊,加工后能卖高价。双方让利可双赢。而且,以现在僵持的局势,万一北方真出了事,户部也未必能顺利从太仓银中取出银钱应急。

朱厚照合十的双手搓动大拇指,思考片刻后道,“又快到了缴纳夏粮的时候。本宫可以派人前往陕西各地帮助当地官府运粮。货款直接从陕西的夏粮中扣除,多退少补。交税的百姓可以少一笔杂税,陕西布政使司无须运粮抵京,本宫也无需从京师运粮到河套。此举对三方都有好处。”

太祖出身底层,制定的税赋并不算多。只是在征税过程中,地方官府会追加很多杂税。比方说夏粮,还会征收一笔运粮上京的费用,几乎占了夏粮的一半。对百姓而言是一笔不少的负担。如果真如朱厚照的想法推行,唯一伤害的是陕西的征粮官。

朱厚照想运粮到河套,再一次表露了对河套的势在必得。

程敏政不知是喜还是忧。从目前资料上看出,汉朝时期“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的河套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沙漠。只有贺兰山一带还有成片的草原,那里也是鞑靼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至今太子仍在废弃的东胜卫和贺兰山之间选择太子府驻地。东胜卫在大同已北,最接近鞑靼的大前方。但那里四周大部分是沙漠,粮食需要内地供给。贺兰山靠近宁夏卫,如果太子府建在此地,必将遭受鞑靼人的攻击。程敏政觉得,两个地方都不好,留在京师最好。

王鏊和詹事府几位同僚交头接耳了小半个时辰。

朱厚照面上装做不在意,耳朵竖起偷听。詹事府的人对他“病假”期间没落下英国公的兵法课耿耿于怀。想用帮他做事的代价,把他请回学堂。

原本他只想借王鏊等人的口给马文升递话。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不久后,王鏊直截了当地道,“臣愿出面与马尚书交涉。若此事办成,希望殿下每十日抽出四、五日进学。学海无涯,除了四书五经还有众多的典籍可以学。殿下不满意臣等的学识,臣会请皇上召来大儒。但请殿下不要荒废学业。”

太子王鏊等人为了让朱厚照好好读书,也是绞尽了脑汁。

“可!”

一顿饭吃得双方尽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