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宗室书

太子别动 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宗室书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宗室书

傅瀚越来越看不懂局势走向。

文渊阁遭雷击起火,内阁和六部堂官不去处置流言,竟然有心情围在文华殿廷推了礼部左侍郎和右侍郎的人选!

傅瀚虽然被推为礼部左侍郎,但他并无丝毫的喜悦。他兢兢业业做事,从没有出过大的纰漏。程敏政下台,他顺利升迁乃是常理。他甘愿充当棋子拉程敏政下台,为的可不是左侍郎,而是詹事的官位!杨廷和连升五级成为右侍郎,虽史无前例却是经过六部正式廷推产生的。杨廷和是太子的心腹,礼部的事不可能绕过他决定。

只要杨廷和在礼部一日,哪怕徐琼致仕、傅瀚按常规晋升礼部尚书,也不得不分权给杨廷和。当不上詹事,傅瀚几年内无望进入内阁。

但听了刘首辅的分析,他又觉得有杨廷和在,万一和宗室起了冲突,他无须为难。

礼部会和宗室起冲突吗?

傅瀚很肯定地点头。

“夺去岐王王爵,贬为庶人”的圣旨刚下,岐王设在十王府的灵堂被宦官拆除。灵柩和岐王妃等女眷被扔到大街上。岐王的同胞弟弟雍王上书弹劾宗人府、礼部不近人情。刚接任左侍郎的傅瀚,迎来了讲究礼法的言官们一顿痛骂。

傅瀚心中腹诽:有本事你们去骂监国的太子啊!一群榆木脑袋!只要是明眼人就能看出徐尚书是如何“病休”的。找礼部麻烦有用?彰显朝廷仁义?

被骂几句也就罢了。当官的人,尤其是正三品高官,哪有人没被弹劾过。

他绞尽脑汁地安排被贬为庶人的岐王家眷。既不能被人说道朝廷无情,也不能惹太子生气,他也太难做的。在左右为难之际,杨廷和转交了一份太子亲笔书信。

“《告宗室书》?江山大危!北有鞑靼枕戈待旦、南有倭寇骚扰、西有吐鲁番蠢蠢欲动、东有异族伺机而动。外部众敌环视,内部天灾不断。国库艰难,故需宗室解囊相助。本宫以皇太子名义向宗室的叔伯等众长辈借款,一年后以倍息偿还。万望众长辈慷慨解囊。”

傅瀚目瞪口呆。太子竟然想要向宗室伸手借钱!

太子殿下不要脸面了吗?

“殿下希望礼部担保,发往各藩国。”杨廷和面红耳赤地说道。

太子不觉得丢人,杨廷和替太子丢人。太子明显要敲诈宗室。倍息算什么!海船出一次还,获利在五倍以上。太子只要本钱多次派人出海,一年的获利将相当可观。

看看《告宗室书》里写的都是些什么!好像大明四面楚歌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一样。

东面的异族指谁?被开原卫欺负得要哭的朵颜三卫,还是成化梨廷后实力大损的女真?

西面吐鲁番蠢蠢欲动,太子对吐鲁番就安了好心吗?在宫里“养病”的皇上多次召见在京密宗高僧。以大能仁寺为首的密宗寺院派出超过千人的喇嘛队伍前往北方。囚牛商行押送一车有一车的货物随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南面的确有倭寇袭扰,但规模极小,很快就被当地卫所击败。杨廷和在太子身边甚至听到太子命东厂拷问倭寇,打听日本的消息。当东厂回禀日本岛有黄金但缺盔甲、刀剑等兵器后,太子睁大两眼,发出比太阳光更耀眼的光芒。

“殿下还有事让下官处理,下官先行一步。”杨廷和扔下《告宗室书》就跑。所幸他身上还有左中允的官职在,把难题扔给了傅瀚。

傅瀚赶紧前往文渊阁请求内阁指点。

刘健抽搐着嘴角看完《告宗室书》,仍回,“礼部看着办。”

李东阳、谢迁无语望天,同样没给出任何建议。

傅瀚离开文渊阁的时候,远远见到了程敏政。程敏政双手抱胸,对他冷笑连连。似乎等着看他的笑话。

心虚的傅瀚快步离开。估计程敏政已经猜到了弄出科举泄题的人是他了。程敏政虽然丢了正三品高位,但成了太子府的左长吏,京中依旧无人敢小瞧了他。太子不好相与,有本事留在太子身边的都是能人。

政敌程敏政待在太子身边,傅瀚很快在《告宗室书》的太子私章之后加上了礼部大印。并且让礼部文吏誊写多份发往各藩国。

有人嘲笑傅瀚没有骨气拒绝太子。傅瀚当场怼回去:“太子监国更改了无数规矩,尔等有骨气上朝时为何不发一言?”

……

刘健以文渊阁需要修缮为由,命中书舍人把奏章搬到主敬殿处理。每日下午,刘健三人在主敬殿票拟,朱厚照在文华殿上英国公的兵法课。

隔三差五逃掉上午课的太子,延长了兵法课的时长。而每每刘健遇到不好处理的奏章,直接到文华殿打扰认真上课的太子。每天的次数也不多,控制在五十次上下。

英国公正在讲解骑兵在草原上的优势,听到熟悉的咳嗽声,立刻识相地停下。坐到一旁端着茶杯看戏。因为岐王突然暴毙,太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宗室身上,并和文官们起了冲突,暂时不提军制改革的事。勋贵武官身上的压力一轻。

这段时间足够英国公从容安排各类事务,端午节射柳以及北边的防御。太子对勋贵武官的态度很明确,一切以实力说话。勋贵武官展现出了相应的实力,太子就不会改制。可若九边出现第三次破防,军制改革势在必行。

原本认为太子年幼不会有魄力改军制的人,在看到“烽火戏诸侯”一幕后,不会再报有侥幸心理。

就算不惧怕太子层出不穷的手段,也要担心弘治帝的想法。朝野内外对宽和仁厚的弘治帝风评很好。陕西、山西、辽东等北地经常遭遇旱灾,弘治帝连年减免赋税,派出巡抚督察官府赈灾。被抓到的逃跑的军户,也在弘治帝宽恕下免了死罪和流放。北方几个布政使司任命的官员全都是老成持重之人,盯紧了各地卫所。边军想要造反,都找不到适合的借口和机会。

英国公希望一切平稳,千万别在闹出什么事刺激太子做出意想不到的事。

“殿下,派往辽东的巡查御史奏章。开原卫滥杀朵颜三卫已经查清。择日就会把人押解进京。”刘健一板一眼地问,“十万两预备金已找到,御史问如何处置。”

朱厚照呵呵一笑:“这就找到了?把如何找到的原原本本写下来,给户部找找茬。”

显然朱厚照不会轻易放过辽东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