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能种地的都是好地方

第二百二十八章 能种地的都是好地方

被迫签下渭水之盟的唐太宗,终让突厥可汗在国宴上跳舞,一雪前耻。大唐挽回了面子。

七月初三是弘治帝的万寿节。鞑靼俘虏出现在万寿节上意义非凡,能写入明史彰显弘治帝的文治武功。

以上出自徐琼等部分官员媚主的想法。

朱厚照如果知道,定会笑他们小儿心态。

赛罕的身份不够,献上去只是丢大明的面子!哪怕俘虏了达延汗,送上京师跳个舞又有何用!草原迟早还会出现新的汗王,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扰边。北境始终会成为隐患。

把草原的土地抢到手里,慢慢消化成大明土地才是正理!面子什么的,哪有到手的利益香。

两个月亮世界商业氛围浓重,朱厚照在三十六年的潜移默化下,凡事会先考虑利益其次才是面子。让赛罕等293名俘虏给京师的权贵、百姓当乐子瞧,还不如送到辽东给朵颜三卫、女真等各部瞧瞧。

两千腾骧四卫带上赛罕等俘虏,沿着辽东驿路驿路向西。他们的目的地是开原。接手朵颜三卫撤走的地盘。

开原冷不冷的其次,主要是土地肥沃、五谷丰。

在朱厚照眼里,能种粮食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不止开原,辽东能种粮食的地方很多。朱厚照找到的最早记载是《竹书纪年》。上面提到长白山附近的肃慎国盛产“五谷、牛、马、麻布”。据说肃慎人是女真的先祖。汉朝、三国、隋、唐等多有类似的记载。尤其是唐朝,辽东的卢城稻成为了皇家贡米。

历史上辽东没被开发的原因,除了冷就是不安定。

太祖大力推广棉花种植。朱厚照可以调动足够的棉衣、棉被御寒。再者,从金朝开始火炕在辽东地区盛行。河套发现几个大小不一的露天煤矿。可以把河套的煤运到辽东烧炕。既带动了河套的煤炭产业,又改善辽东的生存现状。

至于安全方面,得益于宪宗爷爷的铁血策略,现在的辽东大明一家独大。

阻碍朱厚照发展辽东的,是辽东的现状。辽东武官军政一把抓,山东布政使司只是名义上管辖,除了巡抚山东的御史上奏弹劾辽东武官,也不管其他了。

政务上,朱厚照就绕不开内阁了。

朱厚照亲自到文渊阁请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位阁老用膳。作陪的是从开原回来的刘学成、谢亘还有李兆先。

文华殿偏殿本仁殿的正堂上,摆放着一张可以同时做20人的大圆桌。即是吃饭的地方,又是河套太子府开会的地方。随着程敏政等人的离开,这里恢复成了饭堂。圆桌中间放了一个可旋转的小桌面,各式丰盛的佳肴美食一一上桌。

爆炒羊肚、胡椒醋鲜虾、烧鹅、鹅脆掌、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迎霜麻辣兔、椒末羊肉,还有一碗蒜醋白血汤。

刘健认真瞧着桌上的菜式:“殿下今日有要事与我等商议?”

太子大方的时候相当大方,请客吃饭却相当抠门。并且顿顿都是鸿门宴。凭借宴请的规格,能大致判断出事情的严重程度。自从弘治帝晕倒后,宫中饮食开始偏清淡。这一桌应该是特意为他们准备的。

李东阳在席面上没看到琥珀酒。不符合太子坑人的常态。事情怕小不了。

改军制?

开海禁?

官绅一体纳粮?

不管是哪个,都是棘手的问题。

“殿下但说无妨。”谢迁坐直身体做聆听状。

太子请客,谁不是先把肚子填饱、振作精神赴宴的。真的没人有吃东西的兴致。

偏偏朱厚照就喜欢边吃边谈。食不言?宫里谁敢哔叨他的规矩。

“大家快尝尝这道鹅脆掌,吃完了我们再说。”朱厚照大口吃了起来。

刘健三人不动筷。

刘学成三人坐着一动都不敢动。

朱厚照轻笑,吃完鹅掌抹了抹嘴。

“食色性也。本宫就很重视口腹之欲,本仁殿即是饭堂又是议事殿。”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吃不饱就会造反。”

“粮食很重要。”

“人在其位谋其职。本宫监国,不得不多思量一些。”

朱厚照勾勾手,让黄献把三份相同的文件分别放在刘健三人面前。刘学成他们就是凑数的,让宴席氛围不至于太僵硬。

“本宫让钦天监梳理了大明立国一百三十年来的天气变化,尤其是旱灾的情况。”农业科技底下的大明,粮食产量与气候密切相关。

“去年京师缺粮,除了人为因素,也与夏日的旱情有关。”

“别的不提,就说直隶地区。弘治十年旱,弘治十一年旱。步入六月,京师的气温又开始走高。暂时看来今年直隶地区没有发生干旱的可能,但河南布政使司已经送上河南多地旱情严重的奏报。山东似乎也不乐观。阁老们应该记得去年河南、山东也遇上了旱灾。”

“人力在老天爷面前……很脆弱。”

今年天气一热,朱厚照和顺天府尹韩重商议。由弘仁殿出技术、顺天府调动各地百姓,利用水车、水井、开河挖渠等手段,完善顺天的水利灌溉。保证遇到旱灾能更大程度上保住粮食收成。朝廷带头现在顺天府修建灌溉系统,完工后将推广到直隶其他几地。虽然费钱费力,确实必不可少的。

可总归治标不治本。

“最后一页是本宫根据钦天监的记录做的统计表。大家会发现近十几年天气异常的情况越来越多。”

“笃,笃,笃。”朱厚照用指关节敲击圆桌,“别提什么天灾示警。如果整理史书上的天灾记载,会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频繁产生天灾。”

刘健认真地翻阅文件。拿起最后一页统计的天灾次数。统计表后,有一排正方形格子。太子在横线上逐一标上年份,纵线上标注天灾出现的次数。按照统计表圈出对应年份的天灾次数。再把几个圈用直线连起来。清楚地看出近些年天灾的频繁。

直观的图标让刘健心情变得沉重。

弘治帝仁厚,地方遭遇灾情总会酌情减免田赋。没人比刘健更清楚各地的情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