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人得势

太子别动 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人得势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人得势

寿宁侯和建昌伯兄弟在密云纺织作坊拿到可观的利润,可观到能直接忽略田地的产出。

他们和无数江南商人一样受市场经济引导,有脱离土地走向实业的趋势。土地在两兄弟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前。所以他们才愿意舍弃违规获得的田地。

不得不说大明的外戚挺不好做。外戚差不多和宗室一样,除了身上的爵位不能当官重用。除非本身有军功,否则很多外戚的爵位传袭不了几代。外戚除了仗势欺人揽财也没别的壮大家族的办法。而打击为非作歹的外戚一直是历代御史的使命。无数双眼睛盯着外戚,把他们身上的错处放大并闹上朝堂。

寿宁侯兄弟身上的弹劾就没消停过。自从接管密云纺织作坊,建昌伯难得过了段没有御史嗡嗡叫的自在日子。冷眼看了许久的戏,建昌伯偏向于亲近朱厚照。建昌伯认为朱厚照将来会成为了不起的皇帝。

寿宁侯却对朱厚照越来越忌惮。英宗无子的钱皇后晚年过着什么日子,和宪宗生母如今的太皇太后不可同日而语。寿宁侯怕弘治帝宾天后姐姐没好下场,想要撺掇张皇后弄死朱厚照从未见过一面的生母。

兄弟俩为此爆发激烈的争吵。这也是建昌伯偷偷让罗祥传话的原因。直到朱厚照花二十万两悬赏蒙郭勒津部两万人首级建京观,寿宁侯才彻底放弃愚蠢的想法。建昌伯本想和朱厚照亲近一二,又闹出改革的事。

一听普查人口、清丈土地,寿宁侯两兄弟马上知道自家要倒霉了。皇帝要改革,首个倒霉的肯定是外戚。寿宁侯气得不行,再次动摇和朱厚照亲近的心思。

以上内情,朱厚照一概不知。在他看来,就算张皇后犯蠢,皇帝爹也不会让生母出现闪失。

不管中间有过什么波折,最后的结果和朱厚照预想的一样。

张皇后是皇帝爹的软肋。寿宁侯、建昌伯不出幺蛾子,张皇后不会插手朝政,皇帝爹能坚定地推行改革。

当朝廷重拳出击,又有其它种类的稳定投资超过土地时,权贵们会减缓兼并土地的脚步。只要让改革顺利推进,海贸中分出的利益不值一提。

京中别说寿宁侯,公主、郡主、公侯伯子男,几乎都有违规霸占良田的不良历史。要说例外,也只有新任宗人府宗令的驸马都尉蔡震、皇太后王氏家中的瑞安侯、崇善伯等少数几人。

愿意主动退还田地的人,朱厚照都会把他们加入海贸分红的一份子。想要两者兼得的,不好意思,还是回家做梦去吧。

————

想要拿视财如命的寿宁侯、建昌伯开刀的户部尚书侣钟,算盘再一次落空。早知道两兄弟好说话,侣钟也不会起清丈田亩的头。现在侣钟已经被架在火上烤,唯有一条道走到黑把“普查人口、清丈田亩”办好。

侣钟认命了,其他人可没。都是进士当官,谁家没个上百亩说不清来源的土地!朝臣知道皇后、太子是弘治帝的两处软肋。要阻扰弘治帝改革,先从软肋下手。太子动不起,没有实权的皇后娘家好欺负。就算寿宁侯、建昌伯吐出上万亩良田,御史也能找到抨击的点。

一日早朝,户科给事中弹劾寿宁侯。

“宗室勋贵庄田征收佃户每亩三分银,寿宁侯、建昌伯征银五分!身为国戚不体恤百姓,恳请皇上处置。”

“给事中确定佃户是民籍吗?说不定都是流民。”有五品官阴阳怪气地道。

“寿宁侯曾与庆云侯为了庄田大打出手。对同为国戚的庆云侯都敢如此,对百姓肯定更加恶劣。臣恳请户部仔细核查寿宁侯、建昌伯名下庄田来源。”

龙椅上的弘治帝抿了抿嘴,把不悦显露在脸上。小舅子们支持改革,主动退了万亩良田,竟还要被官员追着骂!除了他们,哪家权贵主动退田了?

可有些话不能从皇帝口中说出来。弘治帝给新任左都御史戴珊使眼色。

还没等戴珊站出来充当和事佬,刚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的焦芳跳了出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若真要论土地来源,在场诸位清白的有几人?如果都是正人君子,也不会明里暗里抵制清丈田亩!翻翻史书,哪一个强盛的朝代没有清丈田亩!土地兼并严重,天下烽烟四起,这才是你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吗?你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当官!”怒火冲冲的焦芳一语道破同僚们龌龊的心思。

焦芳虽然进士出身入了翰林,秉性却更像无赖。宪宗朝,万安、彭华为阁臣时认为焦芳的才能不能当学士,没让他按例升迁。焦芳直言是彭华的算计,甚至叫嚣“当不上学士,就在路上把彭华杀了”。弘治朝,刘健、谢迁、马文升都因为阻了焦芳的升迁而被他骂过。焦芳是文官中少有的滚刀肉!

刘健侧目。

焦芳的语气和太子有七八分像!太子腰板硬不怕,焦芳就不怕被敌对吗?不过从正四品升到正三品而已,值得如此?

户科给事中跳出来:“庄田不提,征五分银怎么说!”

焦芳轻蔑地扫了眼对方:“你这给事中怎么当的?都不问一声寿宁侯、建昌伯为何敢收五分银?本官从《京报》上看过一则消息,囚牛商行能提供良种和肥料,首期买一送一。听说寿宁侯、建昌伯买了不少。如果地里的种子和肥料都是主家提供的,收五分银有错吗?”

给事中气短。谁会仔细瞧《京报》上登的广告!

焦芳鄙夷地道:“闻风奏报和学妇人嚼舌可是两回事!”

弘治帝用手捂住嘴清咳了一声,遮掩嘴角止不住的笑意。难怪照哥儿会举荐焦芳,这的确是个妙人。

官员中出了“叛徒”。对张家兄弟的弹劾夭折。

看着迅速接替杨廷和升官的焦芳,朝中不得志的官员们好像看到了希望。

散朝后刘健沉着一张脸独自离开。

“首辅大人留步。”李东阳追了上来。

现在文渊阁天天有会议要开,两人也只有散朝的短暂时刻能说几句悄悄话。

“宾之有事?”

“小人得势君子危。若皇上提拔焦芳之类的小人,您会后悔促成改革吗?”李东阳问。

刘健淡然而笑。朝中总会有聪明人看出改革是他有意促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