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三百零七章 种子的魅力

太子别动 第三百零七章 种子的魅力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三百零七章 种子的魅力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弘治帝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很快同意儿子在哈密外设太子府驻地。

铜矿的所在地只是靠近哈密,并不属于哈密忠顺王的领地。实际上是鞑靼人地盘。准确来说以前是乜克力部的放牧之所。随着亦不勒死亡,他率领的永谢布迁往亦集乃,那里已经成为无主之地。自打发现铜矿后,马永成把天猪网一半的人迁往那里,先把地盘占了。

能不能在那建太子府驻地,最有发言权的人应该是达延汗才对。大明官员的反对声太远,连个响都听不着。

朱厚照冷处理了此事。所谓冷处理,就是没和官员们吵架,自顾自行事。

“李阁老,听说太子府的驻地改为贺兰山北麓。消息是不是真的?”自以为发出的反对声让太子改变主意的中书舍人,兴奋地向李东阳打听。

李东阳斟酌着说:“小儿的确接到了迁往贺兰山北麓的调令。”

不止李兆先,刘学成、谢亘接到了同样的命令。

但李东阳也知道,一直负责草原水利工程的官员、工匠们,有一半前往哈密。想要在草原、沙漠上建城,水源是重中之重。

东胜卫的暗河和人工林让人叹为观止,那么以亦集乃湖为源头的万亩土地灌溉系统,则让草原人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

谁能想到亦集乃可以种水稻呢!在太子府农人的指导下,亦集乃在稻田养鱼,每亩每年的产量有3石左右。成为真正的塞上江南。在亦集乃种田的朵颜三卫,已经能用自己种的粮食养活自己。

现在朵颜三卫拿到了玉米种子,应该有余粮用来交易。

同在亦集乃、喝着亦集乃湖水的永谢布,就没那么高兴了。原本他们得到了盐湖,靠卖盐与倒卖粮食,很多普通牧民过上了那颜贵族的生活。但大宁城一出现,向他们买粮食的人越来越少,收入直线下降。他们转头羡慕起了能种田的朵颜三卫。巴步岱想要太子府帮忙修建水利、开垦荒地,被太子府拒绝。亦集乃的情势有了些转变。

亦集乃变动,太子府更换驻地的计划将会被拖延。先期派了李兆先等年轻官员前往贺兰山北麓做建城的前期工作。

李东阳从儿子口中收到的消息完美,毫无破绽。可他就是不怎么相信。

“宾之,太子府的事暂时别管。”刘健给了李东阳一个新任务,“琼州儋州七坊峒黎族起事,已经攻占儋州,知府张桓被杀。老夫希望你亲自去琼州处理此事。”

“何时发生的?为何等攻占州府再来报?太子是否提前获知?”李东阳有一肚子的疑问。

刘健摇头:“太子卖了琼州5000亩地,只留下一些实验田。哪怕太子真的知道,他也不会插手朝堂上的事。”

李东阳从琼州府上报的文书中没有看出缘由:“黎族为什么要起事?”

“强征税粮。张恒那个蠢货,以为琼州所有的地里种的都是三季水稻。他按照三季水稻的收成收缴税粮,当地百姓不反了才怪。”刘健冷笑。

李东阳沉默。一旁的谢迁不自在地扭头,逃避刘健的目光。

虽李东阳不知道当地具体情况,但以他浸淫朝堂多年的经验,此事背后肯定没那么简单。为何要在太子的势力大批撤出后才爆发此事?为什么会愚蠢地用三季稻来征收普通百姓的田税?

三季稻的稻种被牢牢掌握在太子手中。想要三季稻只能花银子从种子铺买。有了玉米不能直接播种的前车之鉴,很多人老老实实地掏钱买种子。有老实人,必定也有动歪心思的人。

李东阳无奈苦笑,前往琼州处理此事肯定会沾上一身麻烦。

“宾之出发之前,先去文华殿和殿下谈谈吧。”刘健建议。

“没用太子装着不知道这件事,肯定不会插手。想要种子的人还是花钱买吧。”李东阳已经想清楚了,黎族闹事就镇压,没必要深究背后原因。

刘健笑道:“想要尽快抵达琼州,从天津港坐船出发最快。想要搭顺风船,还是得经过殿下的允许。”

“殿下不是把能调用的船全调走了吗?”

“殿下手里有了钱立马造船。各地造船坊加起来的订单超过500艘。都是两千料以上的大船。”

“殿下手上的银子……所剩无几了吧?”

“那就不是我们该管的,也不是我们管得着的。”

李东阳去了文华殿,没有碰到朱厚照。倒是刘瑾给了他一块腰牌,能无限制搭乘囚牛商行的车船行里所有的交通工具。

“殿下知道琼州的事吗?”李东阳又塞了10张囚牛宝钞。

刘瑾收下:“听说了,没在意。”

“殿下去了哪?”

“被太皇太后、皇太后叫走了。”

-

站在重建的清宁宫中,朱厚照顿感五雷轰顶。

“照哥儿到底想找什么模样的媳妇?”太皇太后打趣地问。

没有人不喜欢钱。奉命泄露消息的刘瑾,坦然自若地把囚牛宝钞塞进衣袖。“小爷找到了那地方有铜矿。搬去太子府就是个借口,方便挖矿并把矿石运回来。”

李东阳对十贯宝钞套来的消息持怀疑态度。朱厚照尽出幺蛾子,李东阳怀疑这个说法是曲线救国。

刘瑾再接再厉:“李阁老,哈密那地打汉朝以来就是咱们的。”

李东阳依旧迟疑。

等到了乾清宫,刘瑾当着他的面呈上前朝的堪舆图,并转述那几句话。

弘治帝揉着太阳穴叹息不止:“照哥儿就是个倔脾气,让他撞一撞南墙吧。”

持反对意见的弘治帝轻易地同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存私房钱的皇庄、皇店的收益在囚牛商行面前微不足道。弘治帝还不到知天命的年纪,已经靠儿子塞零花钱才能过上宽裕的日子。弘治帝也是要脸面的人。

儿子说要把哈密铜矿一半的收益分给他,弘治帝经过几番思考便同意了。不过弘治帝对河套很上心,要求儿子同时把第三驻地建起来。

朱厚照手上有一大笔卖大宁的土地款,咬咬牙能同时建两座驻地。

四百十八万两银子,朱厚照已经花去了大半。得省着点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