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三百一十二章 殿下惹的祸

太子别动 第三百一十二章 殿下惹的祸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三百一十二章 殿下惹的祸

“殿下不可放出育种技术,总可以放出造船、海上航行、蜂窝煤、沥青路面、新式三合土、玻璃等技术吧?殿下想要换土地还是官职,一切好谈。”

刘健代表朝廷,想从朱厚照手中拿走一部分技术。其中蜂窝煤技术很早被破解,但因为技术出自弘仁殿,民间只敢私自仿造。其他的几项都是朝廷迫不及待想要得到的。

朱厚照挑眉:“这就是今日早朝御史抨击传奉官人数太多的原因?怎么着,本宫不答应,你们还想取缔传奉官不成?”

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大明绝对强于两个月亮的世界。

民间的祖传的技艺或秘方,有“传子不传媳”、“传媳不传女”等各种保密规定。匠人们宁愿让技艺流失,也不愿意传给外人。

朱厚照能建起汇集天下能工巧匠的弘仁殿,仰仗的是他太子的身份、传奉官官位、以及许处的优厚待遇。但就算是这样,入选弘仁殿的匠人也不会把所有的技艺交出来。除了能用来换官位或者钱财、前途等好处,很多还是牢牢捏在自己手里。他们会教会自己的儿子,继续占着弘仁殿的肥差。

弘仁殿的差事有多肥?匠人仿制官员品阶分为九品。每位进入弘仁殿的工匠都要从最低等的九品做起。匠人升迁不看资历看技艺和贡献。四品以上都要朱厚照亲自定级。九品匠人年俸100两,八品和七品各加100两;六品500两,五品和四品各加200两;到了三品年俸1500两,二品2000两,一品年俸3000两!除了俸禄,每月还有不等的福利。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应有尽有。

四品匠人以上都会得到传奉官的官位。只要表现好,九品匠人也能把家里下一代的匠籍变变更为民籍。有人想当官,可官位又不能世袭。更多的人还是冲着变更户籍交出祖传技艺。

朱厚照一直想对户籍进行改革,但改革哪有那么容易。以两个月亮世界的先进社会生产力下,改个革都需要定几个五年计划,何况是上下都习惯一成不变的大明呢!虽说军制改革受到所有军户们的簇拥,说穿了也只不过是废除军户必须当兵的硬性规定,放宽了军籍变更民籍的条件。

就算是这样,军籍还是比民籍苦。每家能分到足够田地养活一家老小的军户,大部分靠近九边,危险性比较大。如果内陆地区的军户,每家分得的土地少,身体条件不足无法选入军队的,很可能活不下去。

军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要救军户们与水深火热之中。不过幸亏朱厚照弄出了囚牛商行,开拓了海路扩大外需。囚牛商行旗下大大小小作坊无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尤其像海路,需要大量的随行护卫。囚牛商行赚得多,舍得给底下的雇工较高工钱,所以看上去改革之后的军户们大多数都能过上好日子。否则以军队去劣存精的减员方针,划分出去的军屯数怎么可能满足大明成百上千万的军户。

军籍苦,匠籍更苦,尤其是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的军匠。朱厚照给了匠人们希望,匠人们回报一个又一个技术革新。

朝廷想白要怎么可能?!

如果朱厚照没有太子、弘治帝唯一皇子的身份,朝廷还真有办法搞到手。要不然“巧取豪夺”的成语哪来的!现在的朱厚照手里有太多垄断技术,这些技术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已经到了所有权贵眼红的地步。但凡弘治帝有第二位儿子,朱厚照一定会被拉下马。

“殿下手上能下金蛋的鸡太多。放出去些,能让殿下做事遭遇的阻力减少。殿下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业上。”刘健也没遮着掩着,打开天窗说亮话。

朱厚照也没遮掩内心的想法。他哈哈大笑,笑得狂妄不羁,“道理掌握在拳头大的人手中。凭他们收拢的那些被军队淘汰掉的无能将领,还想和本宫掰手腕?”

军制改革动了武官们的奶酪。没有士兵拥护、后勤保障的武官是无牙的老虎,连造反都造不起来。武官世袭搞了一百多年,军中无能的将领太多。军制改革时大刀阔斧,革除了很多武官。贴补进去的银子大部分用来补贴他们。

朱厚照不关心琼州府的儋州被占,不代表不知道背后发生的乌七八糟的事情。

善谋的李东阳去了琼州,没让局势变好。昌化、临高两县陆续被占。琼州西路一千余里道路不通,耽误了棉花的收购。自从水力纺车、飞梭织机出现,布匹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没有琼州棉花,就没有足够的布匹。

琼州棉花品质好,价格低廉。密云织布坊三分之二的棉花来源于琼州。儋州起义已经导致密云织布坊停产。这是成立三年来从未有过的事。不过最近货运海船被征,海贸也停了。这些损失早在朱厚照的预料之中。

朱厚照血厚能撑,布商们可撑不下去。尤其是江南、徽州大肆使用水力纺车的地区。

儋州起义虽说是源于税粮征收。实际上背后的支持者是不满朱厚照垄断他们财路的那些人。能让半个琼州沦陷,还有不少权贵暗中支持。

就连户部清丈田亩的脚步都给停了下来。御史上书道:儋州知府迫于户部压力才强征税粮酿出大事。各地都怕过早的轮到清丈田亩,加大税粮的征收。户部明知鱼鳞册出入极大,为何要各地官府依照鱼鳞册征税?

朱厚照知道后在端本宫破口大骂:“不去责怪把民田改成官田的混蛋,反而指责改革。脑子被驴踢了!”

刘健不想让局势恶化下去:“说到底儋州黎族的与殿下有关。殿下为何不放出部分技艺,让权贵们不要总盯着土地打转呢?殿下惹的祸,殿下总得想办法解决。”

朱厚照被刘健说懵了。

仔细想想,刘健说的有道理。

为什么儋州黎族要按照三季稻征粮税?不是因为知府无知,而是他们的田都被改成了官田。官田的税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