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太能说了

太子别动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太能说了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三百三十二章 太能说了

摄政王的名头令朱厚照表演欲爆棚。

“你们每个人用铅椠在速写纸上精练概括户部存在的意义。“

“这就是你们眼中的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税收、财政?”

“你们都是十年寒窗苦读,于千万之民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仅仅只是干管家的活,你们部里的文吏都可以胜任,还需要你们?!”

“再给你们大家一次机会。如果没一个人答对,每人抄一遍《大学衍义补》。丘濬丘文庄是大家公认的文臣之宗。让你们抄他的著作没人有意见把?”

抄书可不是下马威!仅仅只是略施薄惩而已。

一朝大权在握,不报复昔日的“宿敌”对不起自己。

朱厚照和户部之间的恩怨情仇,从上一任户部尚书周经时代已经结下。每日抱怨一句朱厚照不好相与,是户部衙门的特色。

户部还是六部中使用煤油数量最多的部门,谁让他们总是被逼加班。加班的罪魁祸首大部分情况下是朱厚照。

主观题哪有正确的答案。内阁和户部官员的第二次回答依旧被朱厚照驳斥。

朱厚照可算能开骂了:“说你们是猪脑子,还侮辱了猪。”

“收税不是户部的主业。定制导向性政策引导国朝经济健康发展才是户部存在的真正意义。你们是精英,要带头教导百姓如何把日子过好。而不是生搬硬套前人定下的规矩。老老实实照章办事也算了,还净想着偷懒。就算要偷懒,也得动动脑子吧?瞧瞧你们按规矩每十年制定的户籍黄册和鱼鳞册,数据连编也编不好。”

别看朱厚照露出一脸的嫌弃,好似恨铁不成钢,实际上就是找机会骂人。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去年九月应天府大水,把玄武湖上的黄册库毁了。水淹不到十分之一,人为毁坏了十分之九。那时正好太祖的孝陵塌了,百官们追着想让父皇下罪己诏。可让你们有时间把事情压下。“

朱厚照冷冷一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本王那时还是手中无权的太子,哪怕知道了真相也只能憋着,让你们心想事成。现在……算你们运气好。本王刚当上摄政王,为了名声和局势稳定,不能拿你们怎么样。”

“这件事就算了。把黄册库搬到皇宫,放入重新编制的黄册和鱼鳞册。清丈田亩时也只能依仗留存在当地官衙的那份底稿。”

“不过,本王警告你们,如果地方有人因为不服清丈田亩闹出事情来,户部相关人等从重处罚。最低也是免职不再录用。”

南北直隶清丈田亩花了三年。按这效率,到孙子辈也摸不清大明的人口和土地情况。

朱厚照吓唬一通后道:“湖广的清丈田亩拖了很久,辽东整到现在还只完成了三分之一。本王觉得你们都是吃干饭的。猪不干活还能养肥了过年宰了,难道要朝廷养你们抄家填补国库窟窿吗?“

过年期间,文华殿右偏殿集义殿重新装修。运用了露天演讲场的经验,越光滑并且坚硬的物体声音反射效果越好,因此在集义殿大量使用了天然大理石石材。同时还利用木材聚声、地下水缸扩音等手断。使得集义殿的会议室主席台上的扩音效果极佳。朱厚照每骂一句,能清晰传到与会者耳中。想装聋都做不到。

坐在一起挨骂、受恐吓还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侣钟和户部官员面如死灰。

刘健、李东阳、谢迁窃以为太子专程让他们来挨骂的。不过太子能轻易放过黄册库,和他以前表现出的“眼里容不下沙子”大相径庭。太子城府之深,远比他们预想的更甚。

……

“把表格送到湖广、辽东布政使司,让当地官府填写。户部派人下去核查,都察院复核。遇到争议由大理寺初审,不服上述后本王会亲自审理。因清丈田亩出的命案,不管死亡人数多少,都由刑部出面调查。”

朱厚照已经是摄政王,君无戏言!他说出的话将由秉笔太监温祥记录在案,经由朱厚照确认用印之后传至相关部门施行。温祥还会在一段时间后提醒朱厚照,朱厚照指派相关人等前往各部检查进度。

朱厚照把司礼监当成董事会秘书,把内阁视为总裁,六部是部门经理,地方布政使司则是分公司。董事会就他和皇帝爹两人。

“清丈田亩、统计户籍人口虽是户部主要负责,内阁也要关注。户部搞不定的事递给内阁,内阁无法做主来找本王。都清楚了吗?”朱厚照拍着桌子大声问。

开了将近三个时辰的会,朱厚照仍旧精力充沛。当自身手握大权时,才会明白为何两个月亮世界的领导喜欢长篇大论。那种指点江山、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好似炎炎夏日灌下一口冰可乐全身舒爽。

“臣等遵命。”

回答声有气无力。这是内阁和户部官员参加过最长的会议。得亏有座位,不然他们中要晕倒一半。

会议结束前,朱厚照还不忘抽查众人的会议笔记,检查是否遗漏他的讲话重点。

“你可以去太医院请太医瞧瞧耳朵。若是有耳疾,早日致仕。若是无耳疾,明日下午到文华殿报道,本王找人教你如何概括总结要点、记笔记。”

“这笔记……有够乱的。明日下午来此地报道。“

“本王怎么不记得说过’市舶司重税‘的话?再说了,市舶司独立一部,和户部无关。想调去市舶司先去吏部申请。”

“馒头画的惟妙惟肖,饿了?下次本王会让宫人备好点心。”

等刘健、侣钟等人走离文华殿最近的东华门出宫时,天色已经全黑。一下午光听太子训话!

太子也太能说了!

宗人令蔡震揭开停靠在东华门前软轿的轿帘:”总算出来了。“

天气寒冷,蔡震在外头等了半个多时辰差点冻僵。这台安装有烟道烧炭取暖的软轿,还是办差回宫的端本宫太监刘瑾留给他的。

皇上重病、太子摄政、兴王消失都是顶天的大事,百官们私下需要沟通。大家都在等首辅和内阁。只是没想到,等了一个下午都没等到太子放人。各官衙灯火通明,没有一人放衙回家。

“先找个地方吃饭吧。”还在养伤的李东阳脸色苍白。坐了三个多时辰,他感觉病情又加重了。散朝后官员们缠着他们三人询问皇上病情,三人还没机会坐一起交谈。和百官们谈话前,至少内阁三人要达成统一意见。

刘健一脸疲惫:“让大家都去演讲场。我们吃了好就来。”演讲场容纳人数多,说话不累人。在大众场合谈话,官员们说话会收着点。坐了一下午,刘健已经没精力说太多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