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箩筐的大道理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箩筐的大道理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酒桌上最容易把话聊开。

李梦阳、伦文叙在朱厚照面前放不开。朱厚照亲自给他们捞了一大碗毛血旺,一口鸭血下肚,几杯啤酒解辣,再矜持的人也得抛开包袱打开话匣子。

“殿下,寿宁侯真不是东西!”曾因为弹劾寿宁侯的李梦阳开口就是说出让伦文叙喷酒的话。

几乎独占了整瓶伏特加的朱厚照喝的也有点上头。

“这个嘛,和同样属于外戚的瑞安侯比,的确不是东西。和庆云侯拉在一块儿,半斤八两。但与汉朝的外戚们比,小巫见大巫。”

“每个家族中总会出几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只不过扯上皇权,破坏力更大而已。”

“但有什么办法呢?但凡是男子,总会娶妻生子。这是一条连圣人都无法驳斥的真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除非本王的肚子能生出孩子,否则将来本王的岳家会接寿宁侯的班,成为新一代的百官公敌。”

“女子进宫,除了名义上的尊荣还有什么?母后命好,如父皇般痴情的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瞧瞧皇太后,守一辈子活寡。孝庄睿皇后钱氏,啧啧,不提也罢。”

“能舍得把闺女、姐妹送进宫换几代荣华富贵,男子躺在床上享福的,能会是什么好人家!”朱厚照完全依照两个月亮世界的观念看待这件事。

“噗!”李梦阳酒喷了。不管是真醉还是假醉,酒都醒了!

伦文叙摔碎了手里的酒杯。很想倒在桌上装醉。

“乓”,“哐嘡”,“哎呦喂”……左右隔壁雅间同样很热闹。

朱厚照没让陈云之把门关严实,他说话的时候又特意提高了嗓门。

陈云之遇到人生中最艰难地抉择,到底要不要把甲字号的门关上呢?

好在朱厚照扯开话题,没有继续蹂躏大家脆弱的心脏。“离本王娶妻还有好些年呢。换个话题。谈谈如果你们有一千两,都会怎么用?”

“臣自幼家贫。如果有一千两,会买地置业,让双亲过上好日子。”李梦阳道。

伦文叙同样道:“臣也会买地置业。”

“两位爱卿都是家贫、没有家世背景、拥有满腔热血之人。不像官宦子弟,虽说从小接受更好的教育,却也受官场不良风气的熏陶。能选出你们,这是科举取仕的幸事啊!值得一大浮!”朱厚照灌下一口啤酒。伏特加太烈,事情没办完前他还是悠着点。

“一般人,包括不少权贵,有了钱都会选择买地置业。所以任何一个王朝末期都会遇到土地兼并的难题。与食色一样,都是人性。”

“清丈田亩不是要纠正买地置业的风气,而是要遏制权贵们无限制、不择手段地置地。给百姓们一条活络。”

“权贵们还有很多种能来钱的路子。百姓们除了地里刨食,极少有其他养家糊口的本事。”

“商人们可就不一样了。有本事的商人能把一千两变为一万两,甚至一万金!”

朱厚照把椅子往李伦两人身边挪:“士农工商,商人一直被排在最底层。官商两字,有表明商人是和官员往来最深的人群。一个老农勤勤恳恳一生,都未必能见到一位九品官。你们说,商人的地位到底是高还是低?”

“这……”两人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以朝堂现在的风气,商人地位处于高位。

朱厚照给两人倒酒:“本王瞧过人性百态,总结出来一点,任何行业、身份都有好人和坏人。官员有贪官,也有清官;宦官里有忠义,也有奸诈;百姓有老实,也有贪婪。商人一样,有好的,也有坏的。”

“大商人,特别是晋商商会、徽商商会等商会的会长,怕是你们见了也要给三分面子。”

李梦阳脸红:“朝廷缺粮、缺银的时候会找大商会周转。”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吕不韦知道奇货可居。一千七百年后的大明商人怎会不明白背靠官员的好处?他们不但知道,还懂得靠人不如靠己的道理!”

“两位爱卿家贫,如果读不起书,有位面善的商人愿意资助你们继续当官。待到你们当官后,肯定会还商人人情吧?不还人情,名声不好听,官途有限。”

“别的不说,只要你们想办法让朝廷允许流民、逃户、行商等在异地寄籍暂居及附籍的权利,家资丰厚的商人很快就能在异地附籍。你们都是参加过会试之人。应该明白南北榜难度的差异吧?南方读书优异的商人子弟成为北方举子参加会试,中进士当官的概率是不是更高?”

“几十年后,官场上有多少和商人关系密切的官员?”

“那时候商人的地位肯定会很高。”

朱厚照并不是在耸人听闻。这是东厂从江南暗访得到的消息。不止江南商人资助有天赋的家贫学子读书,晋商同样如此。

伦文叙试探地问:“殿下想禁止商人子弟科举?”宋代之前,商人子弟是不允许科举的。

“商人也是大明百姓。通过科举改换门楣是所有大明百姓应有的权利。不能因为有风险,让科举制度倒退。”朱厚照笑道。

已经从朱厚照描述中看出商人势力渗透官场的李梦阳,一脸严肃地表态,“殿下有何吩咐,臣等万死不辞。”

朱厚照拍拍他肩膀,敬了杯酒,“放轻松,别把事情想得太糟。商人地位上涨,也是社会变革导致的。”

“臣不明白。”

“大明人口越来越多。以土地现在的产出和层出不穷的天灾,已经无法养活所有的人口。既然千百年来的农耕习惯已经不能让大明自给自足,大明必须找到新的道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们再也不能把财富的增长寄托于土地。要转移到商业上。朝廷税收同样不能依靠给只会土里刨食的百姓加税增长,而是要靠商人,准确来说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从业者。”

“举个简单的例子。密云作坊里的雇工给朝廷交的税,是同样人口百姓的五六倍,甚至更高。囚牛商行从商业中获得的财富,是本王手中几十万倾土地的产出的近百倍。打理几十万倾土地的佃户,不比囚牛商行的人少。”

伦文叙陷入朱厚照拥有几十万倾土地的震惊中。

李梦阳困惑地问:“殿下找我们所谓何事?”

“商业行为需要限制,让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本王想成立大明钱庄,两位有兴趣替本王打头阵吗?”朱厚照笑问。

朱厚照抛下一箩筐的大道理,不信两人不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