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三百七十章 新时代来临

太子别动 第三百七十章 新时代来临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三百七十章 新时代来临

庞氏商行独一无二、开创历史性的投资操作,把大明上下的目光聚焦到了南京。

白天,走在南京最繁华的南市街、北市街,一路上停下行礼作揖交谈的人无数。只要是商人,在此走几步就能见到同行。仿佛大明的商人都跑了来。

晚上,这群人又重聚秦淮河。软玉在怀、温香盈齿,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口上谈着几万、几十万的生意。

好一副虚妄盛世!

齐聚的商人、权贵们相信,河套盐场的对赌协议是继大宁土地拍卖会后另一个聚宝盆。

商人们盯着北市街上的醉月轩,南京六部官员则紧盯南京五处皇庄。

弘治十二年起清查南北直隶的土地。经过调查,南直隶的兼并问题比京畿更为严重。陪都南京天高皇帝远,又留着一整套小朝堂,在南京养老的权贵不比京师少,还都是资格特别老的那批!

仁厚的弘治帝既要名声又要政绩,只得真金白银掏钱买单。南直隶无法追究责任、溯源的土地统统划入皇庄,由宫里统一负责赔偿失地百姓。在洒出去金银五六十万、搬空一大半南京皇宫珍宝后,皇室得到了南京五处加起来一万多倾的皇庄。

这五处皇庄来源清清白白,彰显弘治帝全国清丈田亩的强大决心!

朱厚照一开口,直接成了南京城最大的地主。

原本被百官们认为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的五处皇庄,愣是被朱厚照弄出了个惊天大瓜。

五月二十,醉月轩开始庞氏商行第二期投资。同日,五处皇庄热火朝天开始收割去年冬日种下的小麦。

南京官员很想进去一观。不说原本应该7、8月份成熟的小麦为何提前2个月收割。皇庄种了小麦,耽误了水稻、棉花等播种季节,岂不是得不偿失吗?以太子的为人,官员们绝不信太子是为捡芝麻丢掉西瓜的人。

是不是培育出高产、早熟的小麦了?

官员被阻拦在皇庄外。各处皇庄外都有应天卫的将士把守,还有锦衣卫、东厂明里暗里护着。外人根本无法混进去。

“老哥儿,你们都在忙啥呢?“南京户部尚书王轼换上麻衣,蹲在距离皇庄三里外的村庄口支起售价便宜的琥珀酒摊子,试图找皇庄佃户探听消息。

在小酒摊前驻足的老农一脸戒备:“还能忙嘛,都是田里的事。你的酒怎么卖的比外头便宜?”

“我家儿子、孙子都在囚牛商行办差,琥珀酒是他们每月都有的福利。家里人不喝酒,干脆拿出来卖,存钱给孙子到南京城里买婚房。”

王轼挺直腰板,装出一脸骄傲。现实是王轼有五子,除二子早逝,其余都是国子监监生。监生越来越难当官后,四子五子去了青土城卖身太子府。将来的官途如何王轼无法预知,福利待遇是真好!中了秀才的孙子加入囚牛商行,体验太子富国强民的理念,日子过得也不差。

“你家孙子相看了吗?我家孙女是村里一枝花,人还勤快,我这就叫她来让你瞧瞧眼。”老农立刻变得热情起来。

在民间,谁家的小子给囚牛商行做事,媒婆能把家里的门槛踩烂。

王轼在村子口摆了7天的摊,甚至叫来自家孙子到摊子上帮忙。在村民们确认王轼的孙子在囚牛商行报馆当记者后,才把皇庄内的情形说了出来。

“冬小麦的种子特殊处理过?棉麦套种?4月份已经在麦田预留的田垄上中上了棉花苗?”略懂农事的刘健表示闻所未闻。

文渊阁收到王轼出卖孙子色相换来的详细情报,在放衙后,又把九卿全都请了来。这次无关朝政,也请了五军都督府。

文武高产官员再一次自动加班。

刘健把王轼的密信公之于众:“收完麦子,皇庄会对农田进行施肥。在收完麦子的地里种上瓜果蔬菜。等十月份采摘棉花后,又可以种麦。错开一年一熟的小麦、棉花生长和成熟期,让同一块土地做到一年两熟。”

这次连善谋的李东阳也一问三不知了:“套种,会影响产量的吧?”

“据说,不会。原因,不明。”刘健眼皮下垂,眼神中露出困惑的神情。太子怎么总能创造匪夷所思的成绩。

并不想参加谋夺太子手上技术的英国公装傻充楞:“管它怎么种,皇庄增长试验成功,太子肯定会向其他地方推广。我们现在应该关心哈密的局势。大明是哈密的宗主国,哈密王位更迭,竟然想绕过大明!哈密必须严惩!”

成国公也道:“朝廷应厉兵秣马,在沙州屯兵威慑哈密。”

“若朝廷大军一到吓跑了达延汗,成国公独自面对太子的怒火吗?”兵部尚书刘大夏平静地反问。

成国公脖子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小太子发怒,他还真怕!

英国公淡淡地道:“朝廷夺得哈密铜矿,太子一样会发怒。”

“对啊,这次我们的对手还有太子府。”成国公后知后觉地道。

见现场文武剑拔弩张,谢迁劝和道,“诸位应该都明白,表面上是朝廷和太子争夺哈密铜矿。其实暗中是太子与朝廷不同的守边政策的较量。太子不满的何止是哈密,还有九边、南方的安南或者应该称为交趾、沿海等所有的边疆。一旦太子赢得哈密铜矿,到时将会彻底改变朝廷的守势。“

李东阳附和道:“无军功不封爵。武官们肯定希望能统统快快地打几仗封妻荫子。可攘外必先安内!国内正在进行改革,改革没有结束前,不宜对外强势。”

“好了!”刘健拉回话题,“今年朝廷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天灾不断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大家来谈谈,太子是否会公布早熟小麦种和棉麦套种方法?或者说,我等在何事上退让才能换取太子手上的技术。”

在产量没有变化只有增加的情况下,同一块土地种两种作物,相当于多了一倍的土地。怎会不诱人呢?

“首辅大人,下官有一点很疑惑。为何弘仁殿每一次都能弄出大动静,工部、户部只会拘守成规?朝廷是否应该学太子善待匠人和一技之长者?”新任户部尚书韩文直指问题核心。

又是一个打击官员们传统思想的尖锐问题!

文渊阁一片静寂。

太子摄政的新时代来临,官员们内心并没有做好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