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三百七十六章 习惯就好

太子别动 第三百七十六章 习惯就好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三百七十六章 习惯就好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最害怕空气突然安静。

做主播、靠嘴皮子养家糊口的朱厚照不在此列。

位列官衙主官、官海沉浮多年的官员们也不在此列。甚至他们面临“顶头上司亲耳听到背后议论”的社死现场,依旧能面不改色、不知悔改。

朱厚照不信邪,双手抱胸死死盯着众人瞧。他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直播翻车现场,终脱胎换骨练成唾面自干的厚脸皮技能。哪怕是这样,在别人当面拆穿谎话时也会心里慌一下。

刘健为首的官员沉默是金。等待朱厚照主动解答他们的疑问。

场面就这样沉寂了下来。文华殿广场上大眼瞪小眼,谁都没开口说话。

在宫里值守的大汉将军来了三拨。即是职责所在,也是好奇心驱使。到底会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呢?

升任锦衣卫指挥同知的李清站在文华门向内张望:“我家几个儿子踢天弄井、上房揭瓦、调皮捣蛋。但只要我回去一瞪眼,各个像鹌鹑一样。你们瞧刘首辅等大人们怒目切齿,太子殿下眼皮子都没眺一下。太子龙威以成,大人们压不住了!”

“总算知道太子为何要摄政而不是监国了。‘摄政者,代行天子之政也,如王莽者,是为皇帝自隐也。’”抱着一堆书的王华凑在李清身后道。

李清闻言一脸无奈:“王大人,这话换个朝代说,您这官也就到头了。”

李清无时无刻不在拍朱厚照马屁,因为他想调往太子府。乾清宫重建至少需要一年,宫里的防卫体系已经从皇宫蔓延至城门,他在宫里无所事事。去哈密东天山赚战功,能有机会封爵。把太子哄开心了,说不得能到调令。

在王鏊成为詹事府詹事、吏部右侍郎之后,翰林学士王华被提拔为詹事府少詹事,成为太子的专职文吏。太子摄政,詹事府官员并没有大肆调往六部等重要部分。太子更喜欢让他们干一些基础的事。比如王华,就在参与编纂《大明会典》。

王华是成化年的状元,其长子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大明每三年出一个状元,但状元的儿子能中进士的不多。同时王守仁的能力在新科进士中又很出名。弘治帝看中了王华教育孩子的能力,想让王华改一改朱厚照怼天怼地的躁脾气。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王华接了个苦差事。弘治帝中风,王华歇了掰正朱厚照性子的心思。见识了太子与肱股之臣们对峙的名场面,王华庆幸自己识时务。当初他就觉得太子坚持摄政的背后意义不简单。

“既然心知肚明,就别杵在这浪费双方时间。”最后是朱厚照败下阵来。本着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厚脸皮给老顽固们让步了。

刘健上前一步质问:“殿下可知皇家无家事?!婚事应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相授受不可取。”

礼节上让步可以,打嘴仗没有谦让一说。朱厚照反问:“大明和鞑靼之间能属于家事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大明的礼节。想要娶别人辛苦养大的女儿,入乡随俗是根本。彰显对对方的重视。”

刘健气得甩袖:“诡辩!”

“诸位来找本王要解释。本王给了。刘首辅认为是‘诡辩’,本王还认为刘首辅倚老卖老!”

“若达延汗同意嫁女又如何?”马文升接档刘健站出来问。

朱厚照大言不惭:“本王直接写信给图鲁勒图格根公主表达爱慕。若是公主有意,才轮到达延汗出场。”

朱厚照的信肯定会送到达延汗手里。没达延汗的允许,公主怎敢私相授受!不是顾忌风俗,而是政治。

谈政治,是老臣们的主场。朱厚照不会让自己处于劣势。求婚书是他一拍脑袋决定下的,除了丢他自个儿的面子,没实质性坏处。在封建男权社会,婚事上吃亏的只可能是女方。他把球踢给达延汗,需要头秃的是达延汗!

马文升气得脸红脖子粗。在场的有傻子吗?这话谁信!就没见过如此无赖之人!

刘大夏把话题引到正事上:“如果鞑靼有意与我朝联姻,殿下会中止哈密冲突吗?”

“怎么可能!历史上没少老丈人抢女婿家业的例子。不把达延汗打服,联姻是祸不是福。打服了达延汗,就算让鳏夫达延汗入赘大明都行。”朱厚照一拍脑门,“本王还有没嫁人的姑姑吗?”

这话回的刘大夏服气。

这话也证实求婚书是实打实的离间计。得知大明太子有意要和达延汗联姻,满速儿、瓦剌、巴步岱肯定会起疑心。

“若鞑靼意动。臣等定不拦着殿下!”刘健气道。

兵者诡道也。太子若事前与他们沟通,他们能理解,不必大动干戈地跑来质问。

太子偏偏要瞒着他们!刘健最气不过这点!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他次次都是事后收到消息。刘健非常后悔,当初就不应该同意成立太子府!太子明明能名正言顺执掌朝纲,偏要弄出一个小朝廷!还竟做出一些挑战他神经的事。

朱厚照猛摇头:“那可不成!哪怕诸位爱卿心里不反对,在朝堂上也要装出强烈反对的姿态!让达延汗见识到本王渴望北方安定的强烈意愿。‘尧幽囚,舜野死’都能被被当时官员描绘成圣贤明君。要求诸位爱卿们合力把本王打造成忧国忧民、爱民如子的高大光辉形象,不过分吧?”

现场一片吸气声。

刘健觉得,他的宰相肚已经能撑船了。

李清瞠目结舌,思来想去没想到什么言语能夸赞这段话。偷偷招呼手下的大汉将军们离开。

王华摇头失笑。向来都是君王做错事臣子担责。太子只不过把话挑明了而已。脾气急躁、怼天怼地的太子,小小年纪过于通透了些,不屑于人情世故。其实,挺好相处的。

“殿下,宋濂所著的《孝慈录》是否要收录《大明会典》中?”王华及时上前,生怕太子当场气死几个老臣。

朱厚照奇道:“朝廷礼仪多为宋濂制定,只要有关典章规范书籍,都收录进去。不用特意询问本王。”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书朱厚照无聊时翻过。

“殿下,宋濂被扯入胡惟庸案。”王华小声提醒。

朱厚照唔了一声,想了想,“经过那么多年,是非曲直已有论断了吧?着三法司、锦衣卫联手调查。若宋濂是冤枉的,赐谥号、恢复其官职。”

“臣替太史公谢太子!”王华兴奋地大吼一声。

朱厚照挥挥手把人打发走了。

被气得倒仰的刘健突然之间消气了。冷着脸、背着手离开。

太子的话只能走肺不能走心!走心,容易早亡。

习惯就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