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土鲁番亡

太子别动 第四百一十一章 土鲁番亡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四百一十一章 土鲁番亡

信使一来,明军将士的目光全都聚焦而来。

“太子会如何决定?”

“肯定让我们坚守。还能找达延汗报复?鬼晓得躲到那个犄角疙瘩!一个大汗,号称要一统漠南,如同老鼠一样东躲西藏像什么样!有胆子就露头啊!”

“只要达延汗敢露头,二十八星宿就能把人解决了,哪还轮得到我们去给大帅报仇。”

“都去找达延汗,谁来守边!达延汗能趁我们分兵的时候增兵突袭,就不怕在我们满草原找人的时候抄了我们的家?”

又有人道:“太子至少也要让我们把安乐城打下来吧?就差一口气了。”

“所以说你就是个大头兵。打下来不难。仗打到这一步,该考虑怎么站稳脚的事。土鲁番后头还有一个东察哈尔汗国,还有众多的当地人。你以为真能把所有人从这里赶出去啊!”

“不会让我们退回哈密吧?留守哈密的2万人只剩下2000人了。”有人边说边哭。

“不知道……”

刘胜焦急地接过急报,越是心急越是拆不开火漆。

满头大汗地拆开,看到急报中的内容,不可置信地把急报拿近了瞧。揉揉眼睛,确定没看错上面的内容。

“主帅,急报上说了些什么!”将士们等着急了。

“主帅!”

“主帅你倒是说话啊!”

刘胜抖着手泪流满面:“太子宣布大明和鞑靼打国战!调动天下兵马,不把鞑靼人赶到阴山以北不停战!”

“嗷~”现在将士发出惊天动地的尖叫声。

和鞑靼打国战!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太子竟然为了战死的大帅发动国战!

刘胜大喊:“太子还命我们攻下安乐城,确保侧面战场安稳。兄弟们,迅速准备进攻!攻下安乐城,本帅要申请调到北线战场,替大帅报仇!”

将士们不管全线开展的困难有多大,也不考虑拿下土鲁番后的管理和防守问题。太子做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乐得将士们高呼“太子万岁”。

五十多年前瓦剌打到京师城下,瓦剌走了又来了鞑靼。这些年边军死在鞑靼手上的不计其数,鞑靼人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抢走财物、杀死边地百姓。忍了这些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打一场了!

“太子万岁!”

安乐城里涌起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吓得正在收拾行囊的当地人加快了速度。

“太子千岁,是千岁!”监军太监原地跳脚,“不准乱喊!改口,都改口。”

一扫郁闷之情的将士们哪还听的进监军的话,他们有的驱赶火州城里的当地人尽快离开,有的擦拭战刀、维护火器准备战斗,恨不得现在就冲到安乐城前。

“主帅,要不要把城里的当地人驱赶到安乐城前?我们找些人混进去打开城门?”有将领出主意道。

刘胜一拳打在对方钢甲上:“不把人打服,让以后接管的守军时不时遭到骚扰?接下来重点是北上,若侧方不安稳,你还想让分兵过来守城?”

“土鲁番还能抽出多少防守力量!让大家把一窝蜂、手雷往同一段城墙上扔,城墙塌了我们一起上。淹都把安乐城里的人淹死。”

“攻下城,记得第一时间把当地人赶出去。”刘胜一颗心已经飞回甘州,不想在此地浪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刘胜根本用不着战前动员。等最后一个火州人踏出城门,将士们立刻上马,向安乐城奔袭而去。三十里路,当先头军抵达安乐城下时,还有骑兵没出火州城门。

火州人甚至来不及给安乐城通风报信。

朱厚照一脸笑呵呵:“本王会给萧敬去信说明情况。先生尽管放手去干。大明必须在古里所在的大陆上拥有一块我们的土地。那是大明的千里眼、顺风耳、桥头堡!”

古里港的繁华比满勒加更甚。古里国当权者把敌对势力拥有的科钦城送给大明,主意打的啪啪响。古里所在的大陆离大明实在太远,如果能用比较温和的方法解决落脚问题,大明愿意当一回古里的刀。

“古里是中西方贸易的必经之路。古里的回回人和西方意大利商人垄断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古里不想葡萄牙人压在头上,也不想大明压在他们头上。那面局势极其复杂,先生多多保重。”

朱厚照为杨廷和掬一把同情泪。他给杨廷和留了一个油水丰厚的职位,没想到内阁会把他调往科钦。满剌加离大明两三个月的航程,那里又有大批的汉人。梁储去了满勒加没听说有什么水土不服。古里、科钦可不一样。海上来去一回需要一年,气候、环境、饮食和大明差异巨大。远征军有很多人在古里水土不服。萧敬信上说,远征军内部已经用宝石换泡面了!

“殿下没意见?”杨廷和诧异万分。

朱厚照奇道:“大明迟早有一天是本王的,本王为何要有意见?”古里国会帮着远征军一起攻下科钦,并将负责说服周围邦国承认大明对科钦的占领。到时候迁过去一批移民,把科钦变成大明海外飞地。比他原定的计划好。

到时候能缩减远征军数量。养海军太费银子了!他都想尾随西班牙人去有银矿的新大陆抢银矿了!

刘健没好气地道:“殿下应该提议宗人府把犯了大错的宗室流放到古里。”

国战是一个契机,让内阁和太子关系缓和的契机。朱厚照铁了心要抢鞑靼人的地,势必在很多地方让步。内阁为了大明安稳,适当放宽尺度,允许朱厚照胡搞。

朱厚照交出海外的利益。内阁在异族归化、通婚上高抬贵手。别看这两件事情不大,涉及到了华夏人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血脉观念,朱厚照遇到的阻力比清丈田亩都大。

大明和鞑靼闹起来,最慌的应该是刚被朱厚照忽悠着通婚的年轻夫妇、以及他们的族人。内阁也是在朱厚照放弃古里、提出交换条件时才得知了此事。百姓通婚也就算了,还偏偏都是有点身份的人。刘健逮着机会,批评朱厚照思虑不周。

朱厚照认真受教,坚决不改,“朝廷和鞑靼打仗是一回事,百姓间通婚又是一回事。婚姻是传播华夏文明最好的办法。等把鞑靼收拾的服服帖帖,本王再当一次红娘,给两族青年牵线。让他们下一代接受汉文化教育,把友谊天长地久传播到草原的各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