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四百二十章 太子的帝王心术

太子别动 第四百二十章 太子的帝王心术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四百二十章 太子的帝王心术

皇太子要让天下不吃猪肉的新闻登上了《京报》、《大明报》、《邸报》的头版头条。

以上三者《京报》的覆盖范围最广。只要有囚牛商行的地方就有《京报》。虽然生活枯燥无聊能用八卦当调剂,可五文一张《京报》换成大肉包子能买十个。经常买《京报》的人,更看重它透露出的政策导向,能跟着囚牛商行后头喝一口汤。

大明的经商风气浓厚,商人的地位比明初高了一大截。太子成立囚牛商行后,权贵们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谈论各自在外的生意。现如今的士子,落榜放弃仕途转为经商,内心抱着有朝一日被太子重用的期待。经商做什么?看《京报》啊!

结果《京报》上说太子要天下人不吃猪肉。不吃猪肉,此前看了报纸兴办养猪场、肉脯作坊的人怎么办?

随着商业兴起,民间也冒出了各种各样的商会。豕商会就是由养猪、屠夫、肉脯作坊主等相关商人组成的行会。豕商会的会长是位几次进士科落榜的举人,自负有点学识,串联商会的成员把猪肉价格从每斤1钱6分涨到3钱。最受明军欢迎的肉脯也从每斤1两,涨到了3两。消息一出,豕商会的人立刻就急了。

等到地方官员收到朝廷邸报证实新闻的真实,豕商会雇佣人手跑到地方官府门前抗议。可把地方官吓的不轻。不少地方官甚至自掏腰包把带着奏折的信使用热气球送往京师。

刘健黑着脸,一股脑把相关奏折送入文华殿。

朱厚照禁止天下人吃猪肉的圣旨在内阁被拦下。没有内阁的点头,只能算是内廷颁布的中旨。中旨的效力和皇帝的威信直接挂钩。

朱厚照折腾官员时下手一点也不轻。不少京官争相外放,把“不好相与”的标签彻底打在朱厚照的额头上。虽然没有内阁同意,相当数量的地方官员选择听从中旨,停了市集上的猪肉摊、强令肉脯铺子下架猪肉脯。猪肉卖不掉,养猪场也不敢宰杀猪,使得猪皮鞋、猪毛刷、猪饲料等不少小众行业受到影响。到官衙抗议的百姓数量一日高过一日。

京师更不用说了,都知道朱厚照心血来潮会出宫考察,哪个商家敢当面不给太子面子。囚牛商行率先停止了猪肉脯、咸肉、腊肉、火腿肉等几种商品。让习惯拿着囚牛宝钞到商行买肉的京官们苦笑不得。

京官们能怎么办?每日上朝每日提猪肉的事,太子就坐在平台充耳不闻。御史言官轮番上阵,口水都讲干了,太子神态自若。

京师最大的酒楼“酒中仙”里每天都是针对此事的吐槽声。

“内阁就没找皇上反应此事吗?”

“皇上为了养身本就饮食清淡。太子找了喇嘛、和尚、道士,蛊惑宫里的娘娘们吃素斋替皇上祈福。宫里也不吃肉。”

“这……太子殿下不干人事!当初鼓励北方等粮食欠收的地区发展养殖业。还亲自给猪肉脯站台,逢年过节都把肉脯当作礼品送给官员。这一下子不许大家吃猪肉,让听了太子号召养猪、做肉脯小生意的百姓怎么活?“

“太子说了,不想养猪的百姓可以把猪卖给囚牛商行。而且养殖业主推养鸡。以普通百姓家里的条件,养猪的数量根本不多。”

“那你怎么不说囚牛商行把收猪价格压低了三分之二。”

“太子说了,和涨价前一致。猪肉涨价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明显背后有人炒作。”

“那就让东厂把炒作的人抓起来啊!下什么禁止猪肉的糊涂政令!”

“那个,李兄,你是不是忘了禁止吃猪肉并不是为了逼豕商行把肉价降下来。”

“那为了什么?”

“土鲁番、伊教啊!说是太子要改信伊教。”

“哦~那又怎么样!百姓吃不到肉多惨啊。”

“李兄,李兄,能吃到肉的百姓本就不多。吃得起肉的,没猪肉,还有牛羊鸡鸭。”

“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怜的是养猪户。”

“要我说啊,最该骂的是地方官员。太子不让吃猪肉,地方官应该安抚好养猪户、想办法处理他们手上的猪,不让他们亏太多钱也就是了。粗暴地停了猪肉摊有什么用!地方官员水平差啊!”

“也是!不干人事的地方官!”

-

朱厚照操控舆论的能力一流,在一体党成员的搅局下,民间的舆论从骂他转为骂地方官员。在一片骂声中,掩盖了十分尖锐的宗教矛盾。

“把民间的舆情写入邸报,刊发各地。”刘健的脸黑的能滴墨。太子颠倒黑白的能力令他叹为观止。“其后紧接一条土鲁番的现状。连情况都搞不清楚就胡搞,白白读了几年的书!告诉吏部,所有遵中旨禁吃猪肉的地方官考评全都为‘不称职’。”

可怜的地方官,不但要被地方上的养猪户等人围着衙门骂,还要被上头认为能力不行。朱厚照可把他们坑惨了。

“首辅大人,您这样做今后中旨无人敢从。会让太子误会我等想要掣肘皇权。”谢迁赶紧拦住火气旺盛的刘健。

谢迁是真怕了朱厚照。囚牛商行从日本、朝鲜购买缫丝,明显要插手丝绸业。弘仁殿出品的水力纺织器具让“京布”轻而易举打败“松江布”。江南唯有靠着丝绸、缫丝稳固纺织业。现在合作的消息传出去,种子铺同步进行“买一送一”的买高产粮种送农肥的促销活动。太子想要保江南粮食的用心显露无疑。

谢迁让家里人砍掉一半的桑树改种水稻。江南不少大户人家也行动起来,恢复了部分稻田。太子见江南一地的官绅识相,让囚牛商行的陈云之找松江商人谈缫丝的生意。太子愿意把日本、朝鲜的缫丝份额让五成给江南。

太子借陈云之的口传达了想法。

“只要有地、有人手、有相应技术,缫丝到处都能有。而丝绸,海内外只认大明。丝绸重要的是技术,不是原料缫丝。本王承诺,江南的布匹、丝绸永远会是海贸的重要部分。诸位也要守着江南粮田的红线,不能为了发财连粮食都不种了。”

于是乎,江南和太子达成了口头协议。江南保耕种,太子保江南纺织业。双方各以信誉作保,竟比白纸黑字满是套路的文书更具有权威性。

协议以达成,拖拖拉拉了许久的市舶司飞速成立。宁波港上等着拿到许可下海的船队排成长龙。

江南稳矣。

谢迁把此事写信告诉土鲁番总督王轼时,王轼只回了四个字——帝王心术。

黑着脸的刘健反问:“内阁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

朱厚照真正高明在于,让内阁意识到他们的权利来自皇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