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四百二十三章 猝不及防

太子别动 第四百二十三章 猝不及防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四百二十三章 猝不及防

太宗成立东厂后,大部分时间内东厂一直压着锦衣卫,成为大明最谈虎色变的衙门。

锦衣卫会在关外收集军用情报,东厂在国内活动从不出关。

更何况弘治帝仁厚,东厂行事有所收敛。卫华在边关从未见过东厂的人活动。东厂的腰牌怎么会出现在废弃的威虏卫呢?

“在埋尸地做记号,放红色信号弹。放完我们立刻撤走,此地不宜久留。”卫华立刻做出决定。

“卫百户,我们去哪?”手下问。

卫华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去二十八星宿最近的公开据点。东厂从未出过关,他们要行动必然会与二十八星宿联系。”

东厂和二十八星宿全都直属太子,两者一定会有合作。能让东厂出关的事必定小不了。卫华仿佛看见了千户的官位在向他招手。

嘉峪关一线出现的狼烟让陕西都司、甘肃镇紧张了起来。威虏卫又升起红色信号弹,导致这片区域成为大明各方的焦点。

三边总督秦纮收到线报:青土城的魏彬派出城中一半的兵力往威虏卫方向急行军。

秦纮当机立断,命肃州卫、凉州卫各派出2000人向威虏卫方向扫荡。虽然他并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何事。威虏卫离嘉峪关不远,大不了抽调兵力重开威虏卫。反正北伐已成定局,迟早都要收回威虏卫。

西北的局势顿时紧张了起来。附近的商队飞快地进入青土城、亦集乃城,不敢停留在外。

卫华作为边军代表,跟着二十八星宿中的牛宿在威虏卫周围搜索了整整十天!十天来一点线索也没有。风沙掩盖了未知敌人的踪迹。除了发现的埋尸坑,周围没有一点异常。

“没见到外人来过?”笑眯眯的牛四问了几句,从牧民帐篷中离开。

卫华在牧民家的四周兜了一圈,暗暗给牛四使了个眼色。

牛四和卫华带上其余人撤离,没有表现出任何任何异常。牛四、卫华脑子活络,被大家推举出来探路。牛大等人侯在一里之外,以防隐藏的敌人。

“怎么样?”牛大问。

牛四浅浅一笑:“主家有青土城的户籍。”

“那我们去下一家。”牛大不做他想。有青土城户籍的都是归化蒙古人。经过青土城的初步筛查,倒向大明的立场不会有问题。

“老大,这户人家户籍上有暗记。”牛四慢吞吞地道。

主管青土城的程敏政、萧敬、魏彬能力不可小觑。不会随意接收蒙古人归化,给出户籍时一定会详细调查对方。程敏政还算好,萧敬、魏彬两个宦官坚定不移地遵照太子的指令行事。哪怕对方身上有疑点,只要能炸出油水他们也会发放户籍。只不过会在户籍册不起眼的地方做标记。

这等见不得人的事,只有留守青土城的牛宿最清楚。连程敏政都不清楚。

卫华也说:“这户牧民养的牦牛很多,羊却很少。我特意看了看,堆着的羊毛比羊群产毛数量多。应该是在短时间内杀了大量的羊。对了,我还在在灰坑里发现了黄芪。”

虽然现在是炎热的夏日,但北方已经开始为过冬做准备。再加上北伐时长不确定,军队需要大量的冬衣。青土城开始大量收购羊毛,每十斤可换一石大米。去年冬天草原格外寒冷,下雪的时间比往年长。家中粮食储备不足、没有躲进城的牧民饿死了很多。现在家家户户都想用羊毛换粮食,平日根本不舍得宰羊吃肉。要吃也吃牦牛肉。

“黄芪能说明什么?”光头的牛二把帽子压实,以免被风吹走。

牛四笑:“黄芪羊肉汤补血养气。”

“他们家有伤员。”卫华接了句。

牛大耸了耸肩:“老规矩,盯梢吧。卫百户知道该向秦总督上报什么吗?”牛大还没告诉过卫华他们再找谁。

卫华笑了:“虽然我还没搞清楚为何东厂的人会出现在这。但你们找的应该是达延汗。朝廷邸报上记录达延汗在哈密大峡谷一战中受伤,此后行踪成谜。”

“卫兄弟很聪明,在嘉峪关守官浪费了。有兴趣来二十八星宿吗?我们待遇好,升职快。”牛大诚恳地招揽。

卫华笑问:“二十八星宿有空余的星主吗?”

“有,我们伤亡很大,迟早会有的。”牛大练收敛脸上的笑意,“为了寻找达延汗,我们已经死了很多的兄弟。”

卫华抱拳,正色道,“我会认真考虑。”

谢迁是真怕了朱厚照。囚牛商行从日本、朝鲜购买缫丝,明显要插手丝绸业。弘仁殿出品的水力纺织器具让“京布”轻而易举打败“松江布”。江南唯有靠着丝绸、缫丝稳固纺织业。现在合作的消息传出去,种子铺同步进行“买一送一”的买高产粮种送农肥的促销活动。太子想要保江南粮食的用心显露无疑。

谢迁让家里人砍掉一半的桑树改种水稻。江南不少大户人家也行动起来,恢复了部分稻田。太子见江南一地的官绅识相,让囚牛商行的陈云之找松江商人谈缫丝的生意。太子愿意把日本、朝鲜的缫丝份额让五成给江南。

太子借陈云之的口传达了想法。

“只要有地、有人手、有相应技术,缫丝到处都能有。而丝绸,海内外只认大明。丝绸重要的是技术,不是原料缫丝。本王承诺,江南的布匹、丝绸永远会是海贸的重要部分。诸位也要守着江南粮田的红线,不能为了发财连粮食都不种了。”

于是乎,江南和太子达成了口头协议。江南保耕种,太子保江南纺织业。双方各以信誉作保,竟比白纸黑字满是套路的文书更具有权威性。

协议以达成,拖拖拉拉了许久的市舶司飞速成立。宁波港上等着拿到许可下海的船队排成长龙。

江南稳矣。

谢迁把此事写信告诉土鲁番总督王轼时,王轼只回了四个字——帝王心术。

黑着脸的刘健反问:“内阁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

朱厚照真正高明在于,让内阁意识到他们的权利来自皇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