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四百三十七章 奉天门乱斗

太子别动 第四百三十七章 奉天门乱斗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四百三十七章 奉天门乱斗

新一届内阁开完了会,奉天门还在为新内阁的名单吵架。

内阁成员本就由着皇帝定夺,点票过程公开透明,也没人敢提什么重新投票。大家一致骂投赞成、弃权票的文官。因为匿名,谁也不知道谁投了什么。只能根据平人为人处世风格强下定义。

除了焦芳,所有人都不承认自己投过赞成票。

焦芳是个能狠下心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既然朝会上做出选择,他便大摇大摆承认投了赞成票。反正从他上奏推荐武官当总督开始,就被很多同僚排挤。

“其实武人参政也没什么不好。武人多有勇无谋,很好对付。反而是出自文风鼎盛的南方官员,仗着朝中同乡遍布欺压我们北地官员,抢走我们不少的机会。南方官员更可恨。”焦芳聪明的转移矛盾点。

他的这套说辞竟然也说动了部分北地官员。这些人与他同仇敌忾,和不赞同宗人令、保国公入阁的官员吵得不亦乐乎。

焦芳另一段话点燃了火星。导致滞留奉天门的文官们上演武斗。

“头反对票的只有289张!瞧瞧骂本官的人有多少?本官是小人,做婊子立牌坊的你们又算是什么东西!”

七百多文官打成一团。

五十多年前的一场朝会也上演过类似的一出。文官们用拳头,把王振的同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活活打死。

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荣急得团团转,生怕再闹出命案丢光朝廷的脸。忙喊来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调集禁军把人给分开。

兔子急了会咬人。何况是知道一出宫门就要被士林骂成狗的京官!不管投了什么票,他们让非翰林、非文官入了内阁,他们就是罪人。强大的负疚感让所有人都疯狂了。

高大威猛的禁军们遭了大罪!他们又不敢对朝臣们动手,只能忍着不知道从哪边砸来的拳头,硬生生把人分开。

才消停一会儿,被打的鼻青眼肿的焦芳又开始骂骂咧咧。

“你们不服,可以找太子殿下啊!太子殿下就在文华殿。死谏、万人上书、长跪不起,各种手段都上啊!不敢的人都是孙子!”

“草!大家一起上!”

混战再次开始。

马文升、戴珊等年事已高的官员可不敢和一群小年轻拼拳头。他们远离混乱中心站着,相顾无言。

焦芳说的很有道理。他挨揍的原因是捅破了大家的遮羞布。

如果今日换成弘治帝坐在坍台上,朝臣们早那么干了。弘治帝仁厚,不会做大部分官员反对的事。

太子就另当别论。敢在太子死谏?死了也是白死。在太子面前长跪不起?信不信太子命人撤了遮阳帐篷,让大家活活晒死!

大家怕太子,是因为太子真做得出这些事。

毕竟是太祖、太宗的子孙!

老朱家对官员们的狠,根本不需要添油加醋。

“马尚书,前两日你去拜见过皇上。皇上身体如何?”户部尚书韩文脸皮紧绷、忧心忡忡地问。

马文升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还那样。”

刘大夏说出众人的心愿:“希望皇上身体康健。”

没有成年的太子把朝臣们逼得上演全武行。等太子成年……

“老夫想致仕了。”马文升突然说。

众人沉默。

谨言慎行极少开口的工部尚书曾鉴突然冒出一句:“马尚书致仕,信不信太子能提拔焦芳成为吏部尚书。”

吏部乃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天然压了其余尚书一头。众人想到焦芳曾为吏部尚书的场景,打了个寒颤。

马文升小声骂了几句娘,不自在地道,“老夫应该还能坚持几年。”

大家松了口气。

高承庆盯着大太阳快跑到奉天门的时候,被场上的“比武大赛”吓没了三魂六魄。好半天才回魂,找到了躲在一处的几位尚书、侍郎。

“首辅大人请诸位大人去文渊阁一观。”高承庆边说眼角边往混战中心瞄。盘算着回去要不要让刘首辅来一趟劝劝架。

匠人们搬着玻璃在文渊阁进进出出。空地场上,摆上了一进房子般大小的沙盘。大型沙盘由一个个固定在八仙桌上的小沙盘凭接而成。匠人们正在沙盘外围搭建玻璃暖房。

马文升一眼认出了沙盘内容,跳着脚大叫,“地形沙盘!此乃军事机密,岂可放置在人来人往之地!”

因为养兵需要消耗很多国力,不懂经济学的太祖一拍脑袋弄出了屯田制。让军户一边种田一边当兵。种田要纳税,打仗要自备武器干粮。入了军户没有皇命不得改籍。民间百姓们调侃,“上辈子杀人放火、十恶不赦,这辈子才会成为军户”。

任何时代养兵都是一件费钱的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职业军人才能让效率最大化。就像民间的手艺人,一辈子干同一件事磨炼手艺。手艺能不好吗?老有所依是百姓们最美好的梦想。

军人退伍可以领取养老金,光这一条就有足够的吸引力。

朱厚照给宫人养老,宫人安分守己,宦官违法乱纪的事大大减少。囚牛商行给效力满25年的员工发放养老金,落榜士子、吏目纷纷来投,瞬间补足了识字人数不足的短板。

“朝廷要留精兵。处理不好大量将士解甲归田的事,极易造成社会动荡。所以北伐不能停,此乃其一。至于其二、其三、其四,想必诸位心里比本王更清楚。”

无非就是利益的事。过冬军服、军粮、兵器各个环节都能捞钱。水至清则无鱼,只要保证质量、贪的不多,朱厚照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殿下,臣想知道这三年来您往九边扔了多少银子?”以前刘健不想问,怕自找麻烦。

朱厚照淡淡一笑:“不多,五六百万两而已。”

弘治朝每年能收到200多万两税银。全部用来养兵,官员都要喝西北风。

刘健摇头苦笑。难怪九边军队会听太子号令。内阁输的不冤。

朱晖消化着朱厚照的话。新式火器的威力巨大,的确会改变今后的战场局势。在足够的火器攻击下,敌人人数再多也不用怕。

“北伐肯定要打。混乱的鞑靼肯定也组织不了像样的反击。我们现在要讨论如果来打这次仗!不能白花冤枉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