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出门带脑子

太子别动 第四百四十四章 出门带脑子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四百四十四章 出门带脑子

朱厚照打算在沿海地区捞一笔,令敌视南人的焦芳十分高兴。首先推荐了江南的苏松常嘉湖五府。

朱厚照眯着眼打量他。

“殿下?”

焦芳被瞧得心慌。太子的目光如同上林苑监饲养的狮子打量猎物的眼神一样。万寿节的时候,撒马尔罕又进贡狮子。以前多次被朝臣所拒,这次太子做主收下,并私人承担撒马尔罕的回礼。焦芳一时好奇,去上林苑监瞧过,赶巧遇到狮子进食。吓得他搂着小妾聊了一晚上的天。

“今天出门带脑子吗?”朱厚照挑眉问。

焦芳额头还是冒汗:“带了?”

朱厚照冷笑:“看来本王要重新考虑升迁你的事。”

“没带!”焦芳立即改口。

朱厚照扶额。带脑子的不会无条件执行他的命令。不带脑子的,能力有所欠缺。世上怎么就没两全事呢!

“今年江南有旱情,民间对朝廷多有不满。再去江南搞事,不是给自己找事嘛!地方官执政能力天差地别,如果所选之地的地方官是个糊涂蛋,非弄得民怨沸腾!父皇还能安心玩下去?!捞钱有技巧。如果只为了捞钱,本王大可像先皇一样,派镇守太监到地方为非作歹。”

真遇到了先皇那样逼不得已的时候,朱厚照肯定也选择保皇位而不要名声。感谢皇帝爹修生养息十几年,攒了一份还算厚实的家底。仓禀实而知礼节。此话对皇家同样适用。

焦芳咬牙切齿:“皇上爱民如子,殿下处处替百姓思考。江南百姓遇到点困难就怨朝廷,必定是当地官绅说了些什么挑拨离间的话。”

“焦大人,别让你的仇恨蒙蔽了双眼!把脑子找回来了再来文华殿。”朱厚照一脸不耐地把人打发走。

同样是背后说人不是,状元郎谢迁就会说话多了。

皇帝爹此次出行,朱厚照定下的路线会绕过江南。等皇帝爹返航的时候再去江南送温暖。

江南也没出什么大事。只不过苏松常嘉湖多地在张士诚生辰7月30日举行盛大的烧香活动。比万寿节隆重数倍有余!

东厂甚至密报“当日江南各寺庙烟气冲天,远看如同火烧一般”。

张士诚败亡后,其妻妾、二子于齐云楼**而亡。朱厚照不得不做深想。

也有一些官员奏报江南七月三十的反常事件。但此事很敏感,小官根本不敢在奏折中提张士诚。奏折进了内阁,谢迁批复“江南烧地藏香,去晦气、求平安而”。

七月三十日烧地藏香到底祭祀谁,只有当事百姓清楚。

那时他一心想要北伐,内阁大而化小、小儿化之,司礼监抱着同样的想法。因此此事并未闹大。朱厚照也对刘健给南京六部、魏国公写信提醒他们一事装聋作哑。

南宋诗人范大成写过“天上天堂,地下苏杭”的诗句。

江南的秀丽风光、江南的富庶被人津津乐道。丘浚在《大学衍义补》中提到“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可见江南地区在税赋上的重要性。

同时,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又是大明的陪都,另有一套六部班底运作。每科进士,江南人总能占三成或者更多。朝中做官的江南籍官员无数。

江南地区在大明政治、百姓生活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江南百姓对大明的感情……复杂。这要从大明立国之初太祖弄死张士诚说起。

张士诚对江南百姓极好。

什么好能让江南百姓惦记一百三十多年呢?

赋税!

朱厚照看过成化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的《水东日记》。大明文人很有个性,又喜欢著书,特别是记录下当代事件。《水东日记》用数字很直观了反应江南百姓对大明的复杂感情。

“元耶律楚材定天下田税,上田亩三升,中田二升五合,下二升,水田五升。我朝天下田租亩三升、五升、三合、五合。苏、松后因籍没,依私租额起税,有四五斗、七八斗至一石者。苏在元粮三十六万,张氏百万,今二百七十余万矣。”

朱厚照已经不是第一次感慨太祖于经济一途上的无知和幼稚。吐槽的话就不多说了。他对江南也没多好。他多次打压江南布业。估计在江南商人眼中,他和太祖属于一个档次。

大明冒出资本的萌芽。在文人和商人还懵懵懂懂的时候,江南商人已经懂得投资学子为未来铺路。官商勾结的风气在江南尤其盛行。资本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倘若让资本掺和进了政治,老朱家的日子不会好过。朱厚照不打压江南商人还打压谁啊!

纺织业是江南的支柱产业之一。朱厚照出于实际考量,也出于报复,要在北直隶再弄一个纺织业中心。谢迁竟然没当场表示反对,事后也没下绊子添麻烦,完成出乎朱厚照的意料。

-

“囚牛商行必须掌握重点行业至少一半的原材料,以拿到定价权。”谢迁反复念叨此话。

太祖为了推广棉花种植,曾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又税粮亦准以棉布折米”。棉布能折米!江南田赋又是大明之最。江南人肯定选择种棉花!四年前徐老首辅闹了闹,江南的田赋开始逐年下调,可依然比其他地方高。

一道政令,使得“鱼米之乡”江南自产的粮食无法养活江南人,年年需要从外地购粮。太子反复强调粮食的重要性,今年用缫丝逼迫江南同意恢复部分耕地面积。并许诺稳定粮价,向江南地区投放充足的粮食。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今年江南地区长时间高温无雨,棉花提前吐絮,棉花产量受到严重影响。此刻正值棉花采摘。棉田减产,棉布产出必将减少,交了税后百姓所得无多。

同时布商们又想到去年琼州被太子封锁,无法购买到足够的棉花投入生产。心中戚戚然。

再有白莲教煽风点火,江南人对朝廷怨念深重。

谢迁对着刘健几人苦笑:“若囚牛商行真掌握一半以上的棉花,江南必会出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