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四百四十九章 还能捆绑上位?

第四百四十九章 还能捆绑上位?

太子的心思别猜,猜也猜不到。

王鏊丁忧,吏部右侍郎空缺。众多的眼睛盯着。其中吴宽、王华的呼声最高。吴宽丁忧后还未复职。丁忧前正是吏部右侍郎。王华就不说了,每日在文华殿进进出出,深受太子看重。

两人呼声高,也与谢迁的暗中操作有关。在弘治十二年北直隶粮荒、江南粮荒影响下,下台了一堆江南籍官员。刘健在六部有马文升,李东阳有刘大夏。谢迁只有七十多岁的刑部尚书闵珪能助力。闵珪又能熬多久?谢迁急需帮手。

官员考核、升迁都与吏部有关。吏部侍郎的人选需要经过廷推决定。

内阁、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等大小九卿在集义殿开会。

原本刘健也想推荐自己的小老弟,结果太子一上来就道,“漕运改革相关条例詹事府整理完毕。本王提议由吏部左侍郎王琼担任漕运总督。大家议议。”

漕运关乎粮食大计,也在廷推之列。

众人愣了愣。漕运总督同样也是个香馍馍。漕运除了有来往大运河的运船,还有数百艘海船。占城与天津卫每月固定的粮食运输也属于漕运管辖。随着海禁废除,新的漕运条例还包括海外固定航线。

王琼以勤勉、干练闻名,是位实干型能人。运气也不错。在弘治十二年京察大批官员遭贬黜的时候,破例跳级任吏部右侍郎。原本这位置是弘治帝留给吴宽的,被小心眼的朱厚照弄给了王琼、让吴宽继续家里蹲。三年考评优异,从右侍郎升任左侍郎。廷推很快通过王琼调任漕运总督一事。

现在吏部左右侍郎都空了出来,众人一致看向朱厚照。

明白太子心中有人选。没人开口举荐了。等着太子放大招他们接招。

“本王举荐礼部左侍郎焦芳调任吏部左侍郎。吴宽任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李杰升任礼部左侍郎。王华任礼部右侍郎,并仍充经筵日讲官。节省时间,要同意一起通过。不同意再换一批。”朱厚照翘起二郎腿很不正经地道。

集义殿有很好的聚音效果。朱厚照的话清晰传到每位人耳中。

“一起议?”刘健怒斥,“吏部、礼部侍郎都是朝廷重臣。岂能向商铺卖货一样捆绑卖!”

用焦芳捆绑吴宽和王华上位,亏太子想得出来!

“议事就议事,别夹带私货!囚牛商行卖老花眼镜捆绑鼓山茶销售乃商业止损行为。每人视力受损情况不一样,为了平息老臣们对本王的怨念,本王只能命弘仁殿量产老花眼镜,不同的规格都要有。有些规格卖空,有些卖不出去砸手里。福州茶商大方地掏出大笔银子要囚牛商行代卖。收钱办事乃人最基本的素养。于是这般,刘首辅应该理解本王的难处。”朱厚照五官挤做一堆卖惨,睁眼说瞎话的本领又上了一台阶。

朝中老臣多,老臣视物模糊不清,用老花眼镜能大大改善。年轻官员也会买老花眼镜孝顺家中长辈。鼓山茶捆绑上老花眼镜售卖,名气一飞冲天。不少商人带着重金求到囚牛商行,想让囚牛商行也帮着推销自家货物。被囚牛商行的陈云之一口拒绝。

刘健胸口剧烈起伏。

若不是他在弘治帝南下行程规划中看到过福州鼓山,还真信了太子的鬼话!鬼知道福州地方官绅和太子达成了什么协议!太子不但把福州加入南下必经地,还帮着大肆宣传鼓山茶。绝不可能只是商人拿银子这么简单!

如果送银子能收买太子,江南商人绝对会用金山银山买太子的好感。

“刘爱卿年纪也不轻,火气别那么大。坐下喝茶消消火。”朱厚照嬉皮笑脸,“四人的任职大家不同意可以再换人再选嘛。廷推就是听爱卿们的意见,为朝廷选贤荐能。”

朱厚照一点不急。急的是谢迁才对。为了让江南最有可能升上高位的吴宽、王华上任,谢迁肯定有办法让大家接受焦芳成为吏部左侍郎。

“半个时辰后再议。”说要节省时间将四人一起议的朱厚照,看到黄献的脸贴在玻璃窗上变形后,临时改变主意给了众人私下商量的时间。

给大小九卿商量的时间或许有变数。耽搁紧急情报的处置,损失或将达到千万两。

贫穷造就了朱厚照的勤奋。

“小爷,满勒加又有急件送来。”黄献见朱厚照开门出来,立刻迎了上去。

每逢集义殿议事,东宫侍卫全副武装把守四周。只有少部分人能靠近。与朱厚照同龄的黄献是其中之一。

朱厚照回到书房,段聪已经研好墨等着。

一份信在满勒加与京师之间往返需要两个月。这些天每隔几日来一封,可见满勒加的事态有多紧急。由于两地相隔大海,朱厚照授予萧敬留在满勒加的副将钱宁全权处置之责。朱厚照的回信也只做参考意见,遇到紧急事态需要钱宁决断。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谁都没经验。就算钱宁把事情搞砸了,朱厚照也不会迁怒他。

看完了信,朱厚照深思熟虑后在信纸上写下“吕宋”两字。

吕宋离东番岛很近。到时要注意错开,别让不长眼的西班牙人冲撞了父皇。

段聪在信的封口用火漆封缄,塞入防水密闭铁盒之内。交于等候在此的东厂档头,由档头护送铁盒交给停靠在天津卫“飞龙号”。飞龙号结合葡萄牙的三桅船与大明五桅战船,体型远小于宝船,更容易操作。六艘飞龙号往返于满勒加、占城、吕宋、东番岛与天津卫之间,专门用于传递消息。

等朱厚照返回集义殿,大小九卿们已经商议完毕。不知谢迁做了什么让步,大家像吞了苍蝇一样同意焦芳调任吏部左侍郎。

“诸位爱卿不再考虑一下?”事到临头反而是朱厚照有多动摇。

吏部尚书马文升年事已高,不出意外的话吏部左侍郎将接替他成为尚书。焦芳是朝臣里出了名的小人。大小九卿竟然同意此人当吏部尚书?不怕乱了朝纲?

刘健懒得搭话。

马文升大笑:“弘治朝的吏部尚书入不了内阁。还要考虑什么?”

从王恕开始,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无一人进入内阁。太子放弃培养焦芳成为户部尚书,调到吏部绝了他的内阁之路。还有什么可考虑的!

对于太子的决定,他们只能两相其害取其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