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太子跑了

太子别动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太子跑了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太子跑了

安化郡王要求在三天之内在宁夏见到朱厚照。实际上朝廷收到宁夏叛军攻城杀官的消息已经是十二个时辰以后了。这还是八百里加急送到大同,大同再用热气球传回京师的成果。

刘健等人没考虑过太子去宁夏的可能。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安化郡王造反听着可怕,手里的上万兵马也比太宗发动靖难的时候多。但今时不同往日。太祖要九位塞王守边,太宗手里的兵马都是上战场见过血的。太祖杀了太多的勋贵、武将和文官,导致暗中反对建文帝的人很多,建文帝身边可堪大用之人不多。再加上建文帝削藩削的急,让太宗占据了天时与人和。

亲王造反成功登上皇位的,史书上寥寥无几。无论是唐太宗还是太宗,都是一代天骄。安化郡王显然不够资格。

在内阁的安排下,兵部有条不紊地调兵,吏部甄选宁夏新任巡抚和官员。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各司其职。朝廷没有乱起来。

至于被安化郡王俘虏的人质,那是锦衣卫的事。因王老尚书担心孙女孙子的安危求上了太子。太子让东厂把得力人手派往宁夏。

东厂难得捡到能挫掉锦衣卫嚣张气焰的机会,自是全力以赴。锦衣卫指挥使朱宁、东厂厂公陈宽纷纷在太子面前立下军令状,保证把人完好无缺救出来。否则他们提头来见!

“首辅大人,此事有蹊跷。安化到宁夏少说也有上千里路。安化郡王为何一定要跑到宁夏去造反?”保国公关上文渊阁一间班房的门,与几位阁老们议事。

虽然后果未必会很严重,但因有前车之鉴,朝廷不会忽视宗室造反。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阁老们再一次留在文渊阁值班。

蔡震也觉得奇怪:“一万人马路过多地竟然无人在意?”

兵部让榆林副总兵移防宁夏,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怕五十万北伐军腹背受敌。还有就是,宁夏是庆王一脉原本的封地。太祖把第十六子封在宁夏,初代庆王葬在宁夏。宁夏曾经有庆王王府。

“估计庆王得到白莲教的支持。”谢迁猜测道。

蔡震叹了口气:“初代庆王也是个人物,怎么就出了这种没长脑子的棒槌。”

“初代庆王还曾自号凝真子,被宁夏武官秘告造兵器、购天文书。”谢迁提醒蔡震,庆王一脉有前科。

也不是谢迁特别关注庆王。而是因为初代庆王“天性英敏,问学博洽,长于诗文”,其书法也是名闻遐迩。留下不少著作。

刘健摸着快被他撸秃的胡子:“这话就别提了。庆藩除了安化郡王,其余人全老老实实往京师赶。”

安化郡王造反的消息传出去后,庆藩宗室们恨不得多生两条腿,拼命赶往京师自证清白。他们也想不通安化郡王是怎么想的,怎么会觉得能造反成功呢?太子连鞑靼大汗都干掉了两位,可不能当孩子看待。

“砰砰砰!”有人大力拍门,班房的门摇摇欲坠。

刘健一脸不悦:“谁!”

“首辅大人,是我!”商承庆压低声音,在门外焦急地喊。

保国公打开门,商承庆进来后瞬间把门关上。

“首辅大人,出大事了!”商承庆急得差点哭出来。

“等等!”刘健深吸几口气,揉揉太阳穴,“好了,你可以说了。”他要缓缓神,省的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气晕。

“太子去了宁夏。”

“什么!”保国公目瞪口呆。

刘健好半天没有回神,连呼吸都忘了。

“快追啊!”谢迁着急上火。宁夏不止有安化郡王,还有白莲教的人,太子怎么能涉险呢!

“谢阁老,太子做热气球走的。想追,我们也追不上啊!”商承庆欲哭无泪。

皇宫被炸之后,工部停了热气球,为了避免麻烦,一股脑把做好的热气球都给了太子。又变回了囚牛商行垄断热气球的局面。平时朝廷有事征用,囚牛商行二话不说。司礼监发现太子不在宫中追出去,只看到升天的热气球。囚牛商行的人还推三阻四不愿拨热气球。

刘健问:“李公公呢?”

“李公公抓着御马监宁公公一起去囚牛商行,逼陈云之交出热气球,并要求宁夏分行把太子行踪一五一十告诉司礼监。”

囚牛商行挂羊头卖狗肉。无事时看着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商号。一旦有事,能和锦衣卫、东厂分庭抗衡。分明就是实质意义上的西厂。

蔡震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不能让太子离宫去宁夏的消息传出去!就知道皇上不在京,太子会搞事。去哪不好去战场!出了宁夏就是关外了,谁保证太子不出关?哪乱往哪钻!这小祖宗怎么一刻都不消停啊!”

保国公冷声道:“增兵宁夏,尽快扑灭叛军!”相比把太子劝回来,保国公觉得消灭叛军更加容易些。

谢迁也很头疼:“平日太子哪怕取消早朝也是在文华殿待着。太子不在宫里的消息瞒不了多久。”

若说勤政,太子未必算得上。比起处理政务,太子更喜欢盯着百官干活。时不时去五府六部逛一逛,抽查各衙门办公情况。太子消失一二天,百官就会发现异常!

“把消息传出去。”刘健经过反复权衡,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蔡震坚决不同意:“万一白莲教趁机刺杀太子又该如何!”

“宗人令,传国玉玺的事总要解决的。”刘健缓缓道。

别看朝廷运转一切正常,私底下哪个当官的不念叨“传国玉玺”四个字。五路北伐大军明争暗斗,都想抢着完成任务。英国公遇难后有所收敛,可暗中还是没有消停。传国玉玺的消息一走漏,无须朝廷提醒,北伐五路大军全都选择稳扎稳打。

“太子要裁军的消息见诸报纸,朝廷没收到一封北伐大军的质询。勋贵武官们都不敢出头!保国公,这是好现象吗?”刘健再问。

在军中渡过半辈子,突然面对裁军有怨言是常理。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太不正常了。

保国公硬着头皮道:“宁夏指挥周昂等人在裁军名册上。他们选择跟随安化郡王造反。余下的人怎么敢随意发表意见?”又不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太子当去宁夏做出说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