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五百四十章 谁都不想表态

太子别动 第五百四十章 谁都不想表态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五百四十章 谁都不想表态

朝会并没有直接通过国资部的相关事宜。此事关系重大,涉及到众多人的利益,短时间内不可能会有结果。

朱厚照在百官们闹哄哄,却始终没有一个人出面表态的时候宣布散朝。

“爱卿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本王会让通政司把本次朝会的会议纪要分发到各地。让地方官员也参与进来一起议议。”

朱厚照定了最后期限:“年后二月底之前,本王需要一个最终结果。此事只讨论这么一次。若朝会上不通过此事作罢。本王继续拿着囚牛商行的利润贴补朝廷。户部做好砸锅卖铁的准备,用来还清欠本王的帐。”

户部不同意把管辖下的矿产移交到国资部,那也只是拖延时间而已。大明国库空虚,朱厚照贴补了无数的银子进去。每笔银子的欠条上都有内阁和六部的官印。朝廷卖了矿场还债也是迟早的事。到时候那些矿产就不是国家的,而是皇室独有。

“今日朝会散的晚。诸位爱卿可以去本仁殿用餐。”

朱厚照招呼陈云之:“跟本王去二楼。”

百官目送太子去了二楼,在内阁的带领下分批去本仁殿取餐。本仁殿内有八菜三汤、面食等供百官选择。可以一人打一份,也可以一群人联合起来打一份。本仁殿坐不下,很多官员端着木质餐盘去了集义殿。国资部一事,足够他们议论三天三夜不停歇。

四位阁老回了文渊阁。中书舍人们打来了本仁殿每一种菜式,四人围坐在八仙桌前。

刘健瞧着桌上丰厚的美食,大鱼大肉、水产、海鲜应有尽有,调侃道,“太子难得大方一回,大家先吃,吃完了再聊。”

因为火炕孵鸡法的推广以及专业饲料的供应,鸡已经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条件好的百姓,能给家中的老人小孩每天一个鸡蛋补充营养。光禄寺给京官、吏目们提供免费一日三餐,总也少不了鸡鸭、羊肉。可是在京师能卖大价钱的海参、鲍鱼之类,一次也没上过餐桌!

宗人令蔡震吃了几口便放下碗筷,他实在是没有胃口。庆藩一脉全员降爵在朝会上通过了,但等消息刊登见报,宗室们一定会闹起来。到时有的他头疼的。

保国公同样心情复杂。

国资部若成立,勋贵们联合商人偷偷经商的产业必定会遭到沉重的打击。太子在商场上无往不利,几大商会不联合起来,根本无法遏制囚牛商行的壮大。一旦囚牛商行成为国资部,更没有勋贵们捞钱的余地了。

但是他能代表勋贵表示反对吗?保国公真没那个胆子!若太子真把囚牛商行九成的收益给朝廷,按照去年利润算,那就是648万两!

此前太子在五大军团散发传单,承诺给被裁军的将士各种待遇,并且把留在军中的将士待遇描绘的天花乱坠。军中很多不相信。不相信朝廷能负担起庞大的军费开支!可若是朝廷有巨额且稳定的收入,一切将成为事实!

国资部的成立,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百官的俸禄和待遇,还涉及到全国近百万的将士。这是一股庞大的、任何势力都不敢站出来正面较量的力量。

谁反对,谁就将成为公敌!

刘健见大家都没什么胃口,让商承庆给每人盛了一碗海参汤。“你们吃不下饭菜就把海参汤喝了。在此事未尘埃落定之前,有我们几人头疼。老夫会让太子给我们每人送一大份海参,都拿回去补补身体。”

谢迁用汤勺舀着海参汤。汤里的海参足有五个,满满一碗。在酒中仙一碗海参汤至少能卖个二三十两。这顿饭太子的确破费了。

“首辅大人,是否觉得今日的米饭特别香?”谢迁打破食不言的规矩,说起了题外话。

刘健摸了摸胡子回味道:“今日的米饭特别香糯。老夫还打算去问问典膳局从哪里买来的。河龙贡米都没这么好吃。”

“从暹罗购的。据说弘仁殿试着引种,琼州、南京、东番岛等地得不到这个味道。只能在暹罗种植才能格外香糯。”谢迁道。

刘健静静听着。谢迁不可能无缘无故提起暹罗米。

谢迁叹了口气:“太子很喜欢吃暹罗米。我们的太子和暹罗贸易还嫌不够,又让人在暹罗买了一个大个庄子。太子看上的东西一定拿捏在自己手里。”

太子看上了户部的矿产,这次没能成功下次也一定会找机会。为了银矿的事太子已经警告过谢迁。谢迁早早地与想要开银矿的商人撇清了关系。国资部真的如太子所言那一般会投入新技术的研发,商人们跟在国资部后面也有汤可以喝。弘仁殿弄出了水力纺织技术,江南纺织业蓬勃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

总体来说,谢迁还是赞同国资部的设立。

只是,站出来赞同国资部会与权贵和官宦世家为敌。就说囚牛商行插手食盐买卖,就会让无数的盐商资产缩水。谢迁不会当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第一个站出来的人,非首辅刘健莫属。

刘健在官场上沉浮几十年,肯定不会轻易表态。

他巧妙地转移话题:“这件事急不来,太子给我们的时间还算宽裕。现在最要紧的是东察哈尔汗国。太子秘密资助满速儿的弟弟萨亦德在阿速另立一个汗国。这件事越看成功率越大。朝廷要不要从背后推一把?”

“阿速离土鲁番还有一段距离。如今快到腊月,朝廷此刻派兵去不太妥当吧?”保国公道。

刘健用帕子擦了擦嘴:“太子手上有银子,朝廷有武备。我们只要出银子和武备,无需人力。如果阿速能和土鲁番交好,帮我们守着天山一带不让野心勃勃的月即别向大明扩张,能省我们很多事。”

“更重要的是,此种操作一旦成熟,我们可以阻止太子对外动武。”只要不打仗,对文官来说一切都好说。

不打仗勋贵和将士们得不到好处,保国公宁愿过了年之后去阿速战场插一脚,也不愿意背后偷偷搞事。“好是好,但问题是现在工部下辖的各作坊都忙着支援北地。维持正常的武备已经很艰难,哪有精力大批量供给他国。”

“工部不可以,为何囚牛商行可以?你们瞧过账本上密云冶炼作坊出售给日本的武备有多少吗?让工部把单子委托出去。交给密云冶炼作坊,不会怕他们把工艺流出去。”

刘健不愿意表态,但愿意在行动上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