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五百六十六章 很好说话的太子

第五百六十六章 很好说话的太子

弘治十七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改在南京的奉天殿进行。京师的文华殿象征性地走了个过场。

过年期间,在京师的朱厚照代替弘治帝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朱厚照不爱受拘束,很多步骤精简,实在减不了由几位驸马都尉代劳。

祭祀流程年年都相似,今年变动大百官也没有特别反应。习惯了朱厚照都行事风格,大家都不以为意。

哪怕是铁骨铮铮的言官,都不想在此类事上纠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只要是他们的小太子插手,祀、戎都会显得不太一样。见怪不怪了。

正月十六,百官齐聚集义殿。

奉天门已经被冰雪覆盖,白雪的点缀让常年在权利漩涡中的红墙皇宫美不胜收。新春期间,酒中仙向几位有身份的老顾客特别开放最高的五楼天台。天台搭上移动帐篷,在帐篷下对着不远处白雪皑皑的皇宫煮酒论英雄。喜欢到天台的老顾客很多,几乎囊括了五府六部的高官们。

整个新年,除了忙碌的礼部官员之外,京官们都在讨论国资部的事。

正月十六,是大家各抒己见的日子。

至于安南王的国书,要排在后面讨论。天朝上国更关注自家的内政。

还是老规矩,集义殿座不下的低品级官员需要站到廊外。只要有上朝资格的官员,管他是坐在殿内还是站在殿外,哪怕病重的只剩下一口气也要爬来。

收下囚牛商行的国资部,是比市舶司下更多金蛋的鸡。其中的利益分配,涉及到的不只是官员个人还有他们背后的势力。

不赞成成立国资部的大有人在。过年期间左顺门一直有宦官十二个时辰值守,收到谈论国资部的奏章无数。弘治帝躲到南京耳根也没太清净,总会有人找到办法面圣,当面反对国资部的成立。

朝廷亲自下场经商,肯定会对商人不利,损害一大批人利益。弘治帝彻底放权,朱厚照说一不二,内阁明确表明支持太子,高品级官员就算心里再不愿意,表面上也会赞同。

国资部一旦建立,国库会瞬间充裕。军队裁员正式走上日程,天下官员即将加薪享受与官员身份匹配的俸禄。无人敢得罪此涛涛大势。

官员们是聪明人,商人也不笨。尤其是大明有不少会试落榜的士子经商。既然阻挡不了国资部成立,那就把利益和国资部绑在一起,尽量多的给自己争取利益。

得到意外之财的朱厚照心情不错。在一轮“皇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的朝贺声落下后,朱厚照直接发问。

“众位爱卿,经过新年的走动、串门,爱卿们对成立国资部应该已经达成统一意见了吧?”

朱厚照呵呵哒。明知道酒中仙是他的产业,官员们还要跑去酒中仙先商议此事、达成一致。他也不来虚头巴脑的,开门见山点题。

刘健代表百官出列:“内阁原则上赞成国资部的成立。但对于国资部的人员结构、功能、权利等需要详细细致的讨论。不能有碍大明的发展。”

朱厚照点头:“那我们先来议议国资部的经营范围。本王先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各类矿产肯定属于朝廷。不管是值钱的金矿银矿,还是不值钱的石膏矿,都属于国资部的经营范围。”

“国资部首先会成立云南银矿厂,撤出宦官,统一管理云南银矿的挖掘。用市场化的方式经营银矿,给矿工提高待遇,别老是闹出矿工闹事。”

朱厚照话音一落,内阁和户部相关人等心下一沉。

年关的时候云南的矿工又闹了。云南那又兴起讨论私人承包银矿挖矿的事。巨大的利益呈现眼前,能让人丧失理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

可在朱厚照明确表示过反对的情况下,还没有官员敢承受朱厚照的雷霆之怒。消息被云南布政史司拦下,也没当地官员把奏折递给通政使司。朱宁新纳了一房美妾,更没把发生在云南银矿上的小事上报给朱厚照。

可朱厚照还是知道了。

锦衣卫、东厂孰强孰弱的争论,在朱厚照亲自下场后结束纷争。偌大的锦衣卫是朝廷的缩影,内部派系林立。自有看不惯朱宁的人把云南的消息透露给东厂。毕竟东厂除了管事的宦官,档头、番子都是从锦衣卫调过去的。

刘健问:“敢问殿下铁矿呢?全国各地的冶炼厂又该如何处置?”

《太祖实录》清楚的记下太祖“诏罢各处铁冶,令民得自采炼,岁输课每三十分取其二”的政令内容。

国资部收拢矿产,首先就和太祖的政令相悖。

“铁矿冶炼涉及到农具,算是民生的一部分。这样吧,户部将天下矿产信息移交一份给国资部。户部重新给私人拥有的铁矿发牌照,税收不变。国资部如果自行发现新的铁矿,仍然按照每三十分取其二缴纳铁矿税。私人发现……”朱厚照沉吟半日,“若有私人发现铁矿告知国资部,国资部根据铁矿的探矿量给予响应赏赐,至少十万两起步。”

钢铁厂、冶炼作坊再多也不嫌多。将来国资部掌握得现银肯定高于商人,拼财力用巨额赏赐收拢新矿。朱厚照还是希望国资部能控制下铁矿越多越好。在大量铁矿掌握在朝廷的前提下,私人开采铁矿能够被容许。

百官对太子在铁矿上的表态很满意。太子没有一意孤行一刀切。有商量的余地,接下来一切好谈。

“煤矿呢?蜂窝煤出现取代了木材成为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谢迁提问。

任何技艺知道的人一多,肯定会泄密。蜂窝煤的做法又极为简单,民间已经有很多人懂得如何制作蜂窝煤。

山西一带的商人、百姓找到煤矿私自开采,做成蜂窝煤私下买卖。甚至有人与鞑靼交易蜂窝煤的时候被当场抓了个现行。但由于在和谈期间,罚点款就把人放了。以至于此风越演越烈。

朱厚照失笑:“与民生相关的,可适量放开。煤矿参照铁矿一样收税,包括私人开采的。若是逃税,一经发现三族之内都不允许经营煤矿相关产业。”

底层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智慧,俗称“贪小便宜”。这也是涛涛大势,很难控制。堵不如疏。

言官御史们满意了。只要太子和弘治帝一样爱民如子,再多的小性子他们都能容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