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五百七十一章 又忽悠到了银子

第五百七十一章 又忽悠到了银子

步子一大就扯到蛋!

囚牛商行交了出去,每个月的收益被户部精打细算地使用。不知户部有意还是无意,没把北伐的花销算进去。

户部没银子的时候,是朱厚照用囚牛商行赚来的银子填进北伐的大坑。现在户部还是没银子,囚牛商行也没了。五十万北伐军哪怕不打仗不需要额外支付抚恤金,也要吃喝拉撒吧?

在韩文的无声抗议下,朱厚照从借来的425中挪出50万。

虽然心痛,可想想这50万用在北伐军上,给北方百姓创收,银子大部分会落到百姓手里。

在连续失眠十五个时辰后,朱厚照终于睡着了。

朱厚照亲身试验了咖啡的无毒。

为了尽快赚到银子,他留了一小袋咖啡豆。把其余的送到皇家奶茶铺。

他按照在两个月亮世界的习惯喝的是效果最好的黑咖啡。推广起来最适合加了牛奶和糖的奶咖。

宣传咖啡的时候,尤其着重介绍了它在海外宗教上的地位。在强大的宣传下,奶咖被朱厚照包装成权贵才能喝的饮料。

在百姓们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也只有不干体力活的权贵才有丰富的夜生活。

新事物的推广总需要时间。朱厚照又来了个反向销售。

他让朱宁请阿拉伯商人喝奶咖。他把磨的很细腻又压成一块块小方砖的方糖高价卖给阿拉伯商人。同时拿出来的还有把牛奶脱水做成的奶粉。

用水力把白糖磨细压成方糖简单,蒙古人在元朝的时候就携带类似的奶粉上战场。弘仁殿攻破这两样技术和喝水一样简单。

因为伊教严禁饮酒,咖啡是阿拉伯商人很重要的饮品。方糖和奶粉适合经常在海上漂泊、各地辗转到阿拉伯商人饮用。

阿拉伯商人喜笑颜开,尤其在得知朱厚照身份的时候,更愿意投银子和大明的皇太子一起开作坊。

弘治帝看着戴义手里比书本还要厚的信,露出了嫌弃的眼神。儿子肯定又要让他做事了。

低头花了一个时辰才把儿子的信读懂。“啪!”弘治帝狠狠拍了下桌案,嘴角不停地抽搐。

张皇后大惊失色,以为弘治帝又犯了病,忙招来船上随行的御医给弘治帝医治。

虽然是一场乌龙。但是让双屿岛走私暴露后本就死气沉沉的船上,气氛更加低迷。

朱厚照与内阁谈妥后,朝廷向南京发出通告,告知弘治帝会留在南京皇宫一事。南京六部、守备太监傅容、南京守备魏国公开始忙碌起来,把南京官员、百姓全部动员起来做好迎接弘治帝的准备。

本来就临近过年,又有朝廷出面大规模的扫街、装点门面,南京城焕然一新。官府赶走了所有的乞丐,官员、百姓上街会穿出自己最好的衣服。走在南京大街小巷,比清明上河图还要热闹,恍如盛世!

御船在太仓浏河口停靠。弘治帝一行人乘坐马车前往南京。算好日子,南京所有有头有脸的人全到城外三十里处迎接圣驾。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整齐划一的请安声中,弘治帝在撵座上露了头,“尔等都回去。朕要先去明孝陵祭拜太祖。”

素来有仁厚美称的弘治帝神情肃穆、语气冷漠,前来迎接的官员心下一沉。

这不应该呀!弘治帝带着传国玉玺去明孝陵应该是大贺特贺的喜事。

弘治帝刚到南京,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

弘治帝心情极差进了南京。用传国玉玺做样子,祭拜太祖的孝陵以安天下人之心后,直接进南京皇宫。把在南京六部养老的官员、魏国公、守备太监傅容招到御前,说了双屿岛的事。

“那伙人在双屿岛逗留整整三年竟然无人察觉!”弘治帝怒火三丈,“囚牛商行不停的在双屿岛周围航线上来回行驶,竟从未发现那里有人走私。还有南京水师,都是干什么吃的!就连锦衣卫、东厂没有察觉出这股暗中走私的势力!没有当地官府包庇,岂能做到这一步!”

此事背后反应出的现实极为严重。让弘治帝深深怀疑到朝廷对江南的掌控力度。

江南向来不服朝廷管束。从前任首辅徐溥暗中撺掇江南百姓暴动,逼迫朝廷降低江南的田赋开始,弘治帝或明或暗处理了一大批江南官员,现在三品之上的江南官员官员屈指可数。谢迁、王华、吴宽都是知道分寸的人。儿子又从经济上打压江南,扶持京畿的经济。弘治帝自认为在一系列的打压下江南老实了。

事实上有人想要在江南藏一点什么秘密,可以完美避开锦衣卫、东厂、囚牛商行的耳目。

“请皇爷息怒,保重龙体!”守备太监傅容颤颤巍巍请罪。在他管辖的地盘内竟然有与反贼勾结的势力!这是他的失职。司礼监肯定就会下达对他的处罚。

“走私的财物用来支持叛军,安化郡王是被他们推出来的傻子,叛军真正的背后之人至今没有查明。不罢免几个官员,朕是不会息怒的!立刻离去革去东宁伯焦俊南京水师操江一职。一个月后若你们查不出背后之人是谁,魏国公,傅容你们就等着归家养老!”

“发现有包屁者,革职查办!”这话是对着南京六部官员说的。

在南京任职的官员一般是来这里养老,品级又高又不干些什么事,只管管南直隶。宁波虽然隶属于浙江布政史司,却因为离南京极近,只手头有点银子和稀奇的货物,都是跑到南京这个销金屋来。到了南京,又怎么不会逃的了地头蛇南京六部官员的眼睛。

弘治帝目光扫视全场,尤其是在看向南京户部尚书熊翀时,眼神里丝毫没有遮掩对熊翀的不满。

熊翀在陕西任职期间发现了传国玉玺,被弥勒教夺走之后掩盖真相装着没有此事。要不是照哥儿聪明,弥勒教手里的传国玉玺得给朝廷添多少麻烦!因着“传国玉玺”已经回到了朝廷手里,朝廷不准备让这件事继续发酵,并没有处置熊翀。两年后的京察再让熊翀致仕,谁都不会联想到传国玉玺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