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子还没忘呢

太子别动 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子还没忘呢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子还没忘呢

刘健在官海沉浮几十年,面对过各种各样的诱惑。他不好色也不求财,唯一的野望是名垂青史。

但在朱厚照提及把洛阳当做孟买商路起点的时候,刘健心动了。

一条商路带来的好处千言万语也道不尽。随着海贸发展,中原中心的河南已渐渐失去发展优势。沿海地区变化很大,尤其是泉州。因为一个市舶司、因为一条外国商人能自由买卖的政令,泉州府刨除关税上交的税收抵得上半个陕西、四分之一的河南。

刘健呼吸急促,脑海里不停地在打架。太子抛出的诱饵太美味,背后一定是很棘手的事。

人总要落叶归根。刘健致仕后肯定不能留在顾问阁。他在京师一天,接任的首辅就会收到掣肘。到时候老首辅就是他的下场。人走茶凉。总得在在位的时候替家乡父老做点实事。

“殿下想要老臣做什么?”刘健脸色沉痛地问。

朱厚照轻笑:“一件提了很久也没上日程的旧事。”

刘健把心提到嗓子眼。

“关于官绅一体纳粮。”

果然!

礼部官员年初二上班,在他们的忽悠之下,朱厚照买下了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所有能买卖的土地。

朱厚照手边没有买地的银子,于是他让礼部转告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的人,他们成为太子的债主,太子欠他们大把的银子。

同时礼部又替朱厚照雇佣了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十六岁以上的劳力。包括妇女和老人。整个宣慰司的人都要给太子做工。

最后,礼部出面替朱厚照租借下了宣慰司所有人的私人土地。期限为五十年。虽然朱厚照在查询了关注度后坚信自己能活到百岁,出于厚道,他只签下五十年。

整个宣慰司除了当地人住的地方,其余全部成了朱厚照的地方。

“此条商路最大的中转站建在长河西。任何人想到附近开客栈、商铺或是建仓库,都要向本王缴纳租金。”朱厚照心满意足拿到了各700多份的三种合同。

忙了一个新年的张升脸颊通红:“殿下欠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共计94万两。”

宣慰司的七百多号人被礼部官员一同忽悠,在没有拿到一个通宝的情况下,把土地和人都押给了太子。从来没做过这等缺德事的张升很不安。

“张爱卿这就不懂了。债欠的越多,债主越把你当座上宾。本王需要当地人维护商路的运行,还有什么办法比把他们的利益捆绑在山路上更好的呢?!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土地卖价和租金都要堪比京畿了,本王迟些年还债,他们也不亏!”

朱厚照让黄献把一大叠合同收好。大明在雪区的控制力不是很强,不过朱厚照相信当地人不敢违反合同。哪怕违反,他也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能让对方遵守。这就是手握大权的好处。

“殿下会按时还银子吧?”张升不确定地问。

朱厚照呵呵一笑:“整个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值多少银子?值得本王赔上信誉?”

张升思来想去总觉得有问题。

朝廷亲自下场经商,肯定会对商人不利,损害一大批人利益。弘治帝彻底放权,朱厚照说一不二,内阁明确表明支持太子,高品级官员就算心里再不愿意,表面上也会赞同。

国资部一旦建立,国库会瞬间充裕。军队裁员正式走上日程,天下官员即将加薪享受与官员身份匹配的俸禄。无人敢得罪此涛涛大势。

官员们是聪明人,商人也不笨。尤其是大明有不少会试落榜的士子经商。既然阻挡不了国资部成立,那就把利益和国资部绑在一起,尽量多的给自己争取利益。

得到意外之财的朱厚照心情不错。在一轮“皇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的朝贺声落下后,朱厚照直接发问。

“众位爱卿,经过新年的走动、串门,爱卿们对成立国资部应该已经达成统一意见了吧?”

朱厚照呵呵哒。明知道酒中仙是他的产业,官员们还要跑去酒中仙先商议此事、达成一致。他也不来虚头巴脑的,开门见山点题。

刘健代表百官出列:“内阁原则上赞成国资部的成立。但对于国资部的人员结构、功能、权利等需要详细细致的讨论。不能有碍大明的发展。”

朱厚照点头:“那我们先来议议国资部的经营范围。本王先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各类矿产肯定属于朝廷。不管是值钱的金矿银矿,还是不值钱的石膏矿,都属于国资部的经营范围。”

“国资部首先会成立云南银矿厂,撤出宦官,统一管理云南银矿的挖掘。用市场化的方式经营银矿,给矿工提高待遇,别老是闹出矿工闹事。”

朱厚照话音一落,内阁和户部相关人等心下一沉。

太子还是大家熟悉的太子!盐商们想借国资部的东风更上一层楼,根本想不到太子做着弄死他们的打算。

很久之后黑着脸的刘健咬牙切齿道:“殿下!盐法新政实施不到一年!”

朱厚照哈哈大笑:“‘治大国若烹小鲜’,凡事总要循序渐进,没个十年肯定不会如此。这还是詹事府的先生们教导本王的。”

詹事府詹事王鏊和少詹事王华生无可恋。他们的确教过太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但,是这么用的吗?

“好了,我们继续谈国资部的事。诸位爱卿别把国资部当成商贾,应该视它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石。”

“除了矿产的开发必须掌握在国资部手里,国资部还要插手吃穿住行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办这类作坊的原因是为了稳定基本物价。”

“最后一部分是利用新工艺开办的新作坊。此类作坊独一无二,谈不上什么与民争利。比如此前弘仁殿弄出过一批橡胶鞋底,但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推广。现在他们又弄出了一种很特别的东西。用其浸泡棉布,可以得到防雨、防风的布料。本王让弘仁殿给在京官员每人发一件防雨雪披风。算是本王补送的贺礼。”

朱厚照用轻飘飘的语气交代了国税部的主要三大产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