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七十一章 假装什么都知道

太子别动 第七十一章 假装什么都知道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七十一章 假装什么都知道

朱厚照换了个舒服的姿势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翘起二郎腿,面无表情盯着杨廷和。

经他观察,在他起床不爱说话的那一个时辰,端本宫上下噤若寒蝉。某天灌黄献喝酒,酒醉的黄献说他不笑的时候令人瘆得慌。说的文雅一点,就是不怒自威。

如果顺利接纳杨廷和的投诚,这将是他手下第一个小弟。此前的宁瑾、伍善、刘瑾等都是宦官,属于家仆。性质不一样,对待方式也不同。

以他上辈子混社会的经验,收小弟是一项技术活。上杆子不是买卖。越聪明的人越想自立门户。你以为对方是小弟,说不定对方拿你当临时靠山靠一下。比方说曾有位制冰厂厂长的女儿,踩着他的直播间出道。

人有失错,马有失蹄。在同一个错误上犯两次,那不是失错,那是失智!

“本宫身边不留无用之人。”朱厚照虚伪地笑了笑,用不似八岁孩子的成熟语气说,“但也不是有用的人都要。除了能为本宫所用之人,另一些人适合当短暂的合作者,剩下的……适合当磨刀石。先生是否认同?”

杨廷和笃定的心,在朱厚照客套的笑容下土崩瓦解。喝酒壮胆之类的招数,只是为了让年幼的太子相信他的真诚。此前和太子之间有过几次不愉快的争执,他怕太子拿乔不愿意庇护。

“微臣一定是可以为殿下所用之人。”

没有退路的杨廷和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底。左顺门散朝后,他收到家乡成都商会的请帖。送他请帖的人,正是他家联系的钞户,也是找上老首辅的男子。钞户让他谨言慎行。

杨廷和怕了。他不想牵扯入老首辅布的局中。老首辅四朝老臣,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是江南官员的领军人物。官场上能不树敌就不树敌,更可况是与特别会抱团的江南官员作对。

朱厚照微抬眼皮:“那就告诉本宫,京师脚下的直隶顺义、河间等地从旱情发展到大面积缺粮的原因是什么。先生只有……一次机会。”

“一次机会哦。”朱厚照再次强调了一遍。

朱厚照脑瓜子转了许久都没想明白京师周边为何会缺粮。

刘瑾给出的答案是内承运库。是有那么几分道理,但感觉还缺一点。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皇帝爹虽仁厚,但毕竟是皇帝。在京师脚下动手脚就是宣战,皇帝爹不会允许有人冒犯皇权。况且天下真的缺银子,仁厚、爱民如子的皇帝爹肯定会把内承运库的钱粮挪为救民之用。为了内库、外库的归属,不至于冒这么大的风险。

如果是他在暗中布局,先让言官弹劾,然后让钦天监说些似是而非的话,让爱惜好名声的皇帝爹动摇。正巧有人提出详细划分内外库的方法,允许宦官监察外库。事情一定能顺利解决。等再过十几二十几年,旧例成了祖制,心想事成。

就是比较费时间。

杨廷和脸色一白。上涌的醉意也被吓跑。

一次机会?太子殿下已经看穿把戏,试探他是否知情?

会不会在诈他?

太子狡猾多疑。形似西厂雏形的囚牛商行,在太子的伪装下,顺利在京师站稳脚跟;彩票开买前半个时辰内换空白纸张;彩票点明面收宝钞,暗地调查宝钞的来源……

怎么办?要不要说实话?

杨廷和面临人生最难的一道选择题。

杨廷和深吸一口气,茫然的四处张望。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朱厚照没有催着要答案。急的一方落下成。

倏地,杨廷和在太子的书案上瞟到了传奉官的名单。再瞟一眼,看到朱砂划去的醒目名字。如果杨廷和记得没错,那是户部在核对顺天府户籍黄册中发现冒名顶替之人。经过锦衣卫、东厂连夜调查,今早才出的结果。那人贿赂李广、更改户籍、冒充同名同姓千户破格升为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佥事。

重点不是太子信息的通畅,而是传奉官名单。

杨廷和瞬间想起了太子对传奉官的态度。太子多次把传奉官和纳粮捐监的监生混为一谈。言官们说要撤掉传奉官,太子就说要废去纳粮捐监。找了几次嘴仗,言官们偃旗息鼓。放过了借用李广一事废除传奉官的原本计划。

拨开云雾见青天!

杨廷和抬头重新注视太子,太子客套、虚伪的笑容下藏着不易察觉的戏谑。那不是淡定从容,而是静坐一旁看你唱戏的无所谓态度。

太子早就知道了!

难怪一次又一次把传奉官与纳粮捐监划上等号。

杨廷和倒吸一口凉气,太子城府之深堪比李阁老!

李阁老一定探出了太子的真实面目。所以从刚开始打算接触,突然转变为避之唯恐不及。

被李阁老推出来挡灾的杨廷和苦笑。曾以为太子是和自家儿子一样聪慧的神童。是他走眼了。

“为了纳粮捐监。”杨廷和认命地吐露真相,“不少商贾之家想替自家子孙弄个监生名额。”

朱厚照无声地笑了笑,没有表现得特别惊讶,好像只是满意杨廷和的答案。

天知道他内心的小人狂喷卧槽、卧槽、卧槽……

这是主播的职业素养,不管直播间界面上跳出任何问题,都要表现得从容、一切尽在掌握中。屏幕一黑,任你口吐芬芳,谁还能看得到?

纳粮捐监首次出现在景泰年间,那时大明风雨飘摇,无奈中的妥协。天顺朝天灾**,也破了几次例。到了成化三年,宪宗爷爷意识到纳粮捐监的危害,严令奏请开捐。但各地仍有捐监者出现。但此时有资格参与捐监的人选,至少是生员。也就是在府、县学读书,有资格参与考秀才的人。

成化二十年山西、陕西出现严重的饥荒,当时的首辅万安再次奏请开捐。规定廪膳生支付八十石、增广生支付一百石,可到国子监读书。一共一千个名额。

廪膳生和增广生是生员扩张之后产生的区别。生员本有规定的人数,后来增加了。能和没扩张之前一样,享受每月领粮食待遇的生员,称为廪膳生。

不能从官府领粮食的,称为增广生。

相当于两个月亮世界的大学扩招。原来成绩好的学生依旧能考上好大学,稍逊一些的人出点钱也能接受大学教育。

有些人能成为增广生,能捐粮到国子监读书,一定也能通过人脉当上官。哪怕只是七品的虚职,毕竟也是官身。

朱厚照说不出的愤怒。顺天府可是饿死过不少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