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八十八章 文华殿洗脑课

太子别动 第八十八章 文华殿洗脑课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八十八章 文华殿洗脑课

弘治帝了解大明财政糟糕的状况。

如果弘治五年没有推行叶淇纳银中盐的变法,朝廷真的会发不出官员的俸禄。

如果太仓库有银,弘治帝也不会让韦泰和大舅子联手坑官员们的银子。更不会舍得年幼的儿子费心思四处折腾。

弘治帝很支持囚牛商行。它只收集情报,而没有西厂血腥暴力的手段。尤其是此次直隶上下官员隐瞒旱情一事,让弘治帝意识到东厂的不足。

但如果有人故意要把囚牛宝钞绑架到囚牛商行身上。囚牛商行不要也罢。背地里再开一个也就是了。

纸币说穿了就是一张废纸。要不是顾念祖制,大明宝钞早该废除。如果囚牛商行和囚牛宝钞绑在一起,只怕儿子一辈子都脱不了这个坑。

显然儿子没察觉他的良苦用意。

弘治帝见儿子扳手指、转动眼珠,似乎正在打腹稿。真打算说服所有官员呢?

呵!弘治帝为儿子的过度自信点蜡。儿子怎么可能说服得了在京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

他当了十二年的皇帝。哪一天朝堂上议事没遇到反对的官员?官员身处不同的利益团体,要争夺各自利益,鲜有一致同意的时刻。内阁首辅的作用,凸显在强压朝堂上的反对声音执行政令。

弘治帝怕记忆出错,又想了想。确认除了立照哥儿为太子外,找不出一件没有反对的声音的事。

官员们陆陆续续到场。

最先赶来的是李东阳。他刚卸任詹事,最不想太子在这个关头惹事。上次把《流民四要》推到了杨廷和身上,但首辅偶尔看他的眼神带着审视。程敏政刚接手,太子做了什么出格的事,还是会算在他头上。

知道前因后果,李东阳私下劝谏,“囚牛商行关了,还会有睚眦商行、狴犴商行等等。官员们深受大明宝钞之害,万一殿下再搞砸囚牛宝钞,一定会引起官员公愤。到时哪怕有皇上维护,效果也有限。”

朱厚照心领了李东阳的好意。李东阳上了一次当之后,在朱厚照面前说话滴水不漏。能说出“官员们深受大明宝钞之害”,可见出于真心。

“李阁老觉得本宫是轻言放弃的人吗?”朱厚照笑得意味深长,“本宫早就说过,本宫不是金银,不可能获得所有人的喜欢。把话反过来说就是,想要收获所有任喜欢的,只有金银!只要没有人特意和银子过不去,本宫自信能说服所有人。”

朱厚照拿出直播卖货的劲头。把囚牛宝钞视为产品,打算推销给现场所有人。

他要感谢背后“帮忙”的人替他拉关注度,还替囚牛宝钞造势。

李东阳见很多官员目光扫来,终止了继续劝说的念头。新官上任的詹事程敏政,正在用兴奋的语气向胡御史复述太子狂妄的言论。和胡御史多说无益,那就是个好名声的老头!李东阳突然怀念起责任感十足的杨廷和。让程敏政教导太子,或许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决定。

官员们陆陆续续到了。

朱厚照把皇帝爹请到殿中央的宝座上。他则站到了左下手,一点也不憷官员们各异的神情。

人越多,他越兴奋。

“诸位大人想必听说了囚牛宝钞的传闻。”

“本宫原只想把宫里次等的御用物品放在囚牛商行售卖。囚牛宝钞只发放给官员、吏目等小众人群。”

“也不知道是哪位有才之人,想到了囚牛宝钞在囚牛商行等价换银子的好主意。瞧诸位都挺赞同这位的主意。本宫一思量,发现挺可行。现在本宫说说如何操作,诸位给找找漏洞。”

首辅刘健读懂了弘治帝看来的眼神,打算全程沉默不语。

胡御史兴致勃勃:“老臣洗耳恭听。”

朱厚照指着胡御史笑得直不起腰:“胡御史出师未捷身先死,你一开始就中了本宫的话术。找漏洞前提是,你们都同意本宫的计划。胡御史这都听不出来,如何能找本宫的漏洞?”

“卧槽~”在五军都督府武将们扎堆的地方,有人爆粗口。

胡御史顿时丢了老脸,脸上青一块紫一块。

“好了,不开玩笑了。”朱厚照拍手,引来所有人的注意。

“我们先从财富从何而来说起。假如有一农户种了一亩地,地里一年的收成怎么算?农户养家一年的花销、田赋、徭役、种子、农肥、当然还要加上一亩地的本金和劳作一年的收益。因为无法确保一亩地出产的粮食多寡,为方便诸位理解,暂且记为每亩地出产两石大米。”

“省略中途运费、粮商倒腾,按律法规定,两石大米市价一两银子。也就是说农户得到一两银子,扣掉上述的生活成本,估计不会余下一个铜板。如果农户家中有亲人生病,或者朝廷加派田赋等,农户一年到头一场空,还会欠债。”

“同样是一亩地,如果种棉花,我们算一年收益二两……”

胡御史终于等到错处,急着点出,“殿下怎知棉花收入比种稻高。”胡御史想,再怎么聪慧的孩子缺少丰富的人生经验,不可能会比满朝文武思虑周全。太子仗着天赋聪颖,做事太横,该管束管束。

“江南的实况。江南本是鱼米之乡,为何现在粮食没以往多了?不就是养桑、种棉的收入更多吗?本宫还知道江南从事织布的人多,种田的人少,今后运往京师的粮食会越来越少。再过几十年,大明就要失去江南粮仓了。”朱厚照笑道,“如果诸位没问题,本宫就继续讲下去。”

弘治帝皱了皱眉头。

出生江南的谢迁神情一震。为何太子会对江南的事如此了解。

“如果农户的婆娘会织布。把一亩棉花都织成布,就算他们一年赚了五两。如果除了会织布,还会印染、做衣服,算他们一家赚十两。如果把十两银子全买茶砖,运到草原贩卖,可获利五十两。”

以上都是浅显的道理,朱厚照开始洗脑式传播干货。

“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两到五十两的转变?”

“你以为是能把茶砖买到草原的人脉?”朱厚照走到刘健身前,摇摇手指,“错!”

“你以为是农户婆娘的手艺?”走到英国公身前,摇摇手指,“错!”

“你以为是农户勤劳?”走到胡御史身前,摇摇手指,“还是错!”

“根本原因在于农户思想的转变!在农户把一代传一代的种稻改成种棉花开始,注定了他的财富会增长。”朱厚照总结道。

“一派胡言。”胡御史总觉得不对,可暂时找不到漏洞,顿时急得脸红脖子粗。

朱厚照哈哈大笑:“因为农户只是种了棉花,所以胡御史看不透这点道理!如果农户在一亩地上修温室,冬日卖夏季才有的瓜果蔬菜。农户无需大老远跑到草原,也能赚50两。”

“囚牛宝钞就和一亩地一样。诸位就是那个农户。你们思想不转变,就无从察觉囚牛宝钞的真正价值所在。”

朱厚照一番忽悠下来,不知道别人信不信。他先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