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九十章 论说话技巧的重要性

太子别动 第九十章 论说话技巧的重要性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九十章 论说话技巧的重要性

当朱厚照说出准备金的时候,程敏政等人刮目相看。至少说明太子知道宝钞贬值的真正原因所在。

如果控制在小范围内,并公布准确的发行量、流通量、准备金,还真的有成功推行的可能。

但太子说了大半天,最关键的一点始终没有说明——囚牛商行能从中得到什么。弘治帝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朱厚照笑:“囚牛商行肯定不亏。如果操作的好,能大赚特赚,和鞑靼到边界抢粮、抢财宝、抢人一样容易。”

“咳咳!”弘治帝被口水呛到。

“话又要说回去了。把囚牛宝钞比作一亩土地,正常现象为农户一年收获2石粮食。本宫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仍旧种粮食,但要使一亩一年收获20石粮食。第二步不种粮食,也不种棉花,具体做什么保密,但保守能得到200石粮食。”

第二步当然是玩金融。不过对一群连大明宝钞都玩不转的老头解释什么是金融,挑战度太高,朱厚照不准备尝试。

“在场的诸位都是科举取仕,家中都有田产,应该都知道点种田的门道。”

官场有官场的潜规则。潜规则是连皇帝都不能碰触的禁忌。比如“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比如不通过科举会试,用祖荫或纳粮捐监等手段弄到监生、传奉官等身份当官的,最高不过五品官。在场的都是五品及以上官员,很难找出一位非进士出身。

“种不出庄稼,土地就没有价值。而要让土地丰收,离不开良种、农肥、精心侍弄、老天爷赏脸四点。”

“换成囚牛宝钞,同样如此。”

干货来了。朱厚照笑眯眯,等着鱼儿上钩。

“首先是良种。要选对种子。也就是要选对让囚牛宝钞增值的项目。诸位认为把桑蚕加工成丝绸赚的多,还是把甘蔗制成白糖赚的多?”

众人看向朱厚照。他们又不知道白糖的成本是多少。

朱厚照大笑:“按单价来说,当然是甘蔗做成糖果赚的利润最高。但按产量、投入、产出、市场供需关系、边际效益等等来算,白糖赚得多。”

虽然用了一堆让官员们听不懂的词,但朱厚照说的是大实话。此时大明没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丝绸获的利真比不过元朝。

“其次说说农肥。种地施肥,相当于作坊使用的技术。这就不以制糖为例了,本宫不能把家底透出来。比如用水磨坊磨面比用石磨快很多。提花机织的布卖的比一般织布机的贵。比如江南刚刚盛行起来的新式缫车和赶车,就比旧版效率更高。”

谢迁侧目。太子竟然连江南用上新式缫车和赶车都知道。

“接着说精心侍弄。也就是让人更用心的劳作,或者一天的活只花半天做完。例如宫里的制冰作坊,急需用冰的那几个月,作坊扩张。宫人们每日三班,一天十二个时辰日夜不停地赶工。其中还涉及到流水线生产、工序安排等。”

“最后一条老天爷赏脸,在囚牛宝钞上得换成物流通畅。大明的官道、驿路、水路四通八达。只要不碰到像年前京师运粮不畅的现象就成。”

朱厚照不忘损官员两句。年前京师缺粮,没遭遇雪灾风暴之类的严酷天气,竟然从远处调不来粮。为了想让朝廷开一次纳粮捐监的口子人为制造粮荒,背后的人也是很拼了!

胡御史皱眉沉思,正在一句句消化朱厚照所言。

周经听着听着,感觉很像商人开作坊赚钱。但还没想明白囚牛宝钞如何赚钱。

“殿下似乎漏说了最重要的一环。”李东阳用火辣辣地眼神直视朱厚照,“囚牛宝钞从何而来?殿下先用了假设,又列举了种种,唯独隐藏囚牛宝钞的来源。土地不可能凭空出现。或是祖产分得,或是一生积蓄所购,或是嫁妆等等,总有一个来由。囚牛宝钞的来由是什么?”

朱厚照吃吃地笑了起来。他的话术竟然没有瞒过李东阳。也是,李东阳现在只有53岁。算在场中比较年轻、头脑灵活的一位了。

“本宫已经说过了啊,户部给的嘛!”朱厚照对着李东阳调皮地眨眨眼。

“啊?!”周经一片茫然,“臣何时给的?”

“俸禄账目上的一半呗。户部每年会收到各地缴纳的大米、小麦、棉花、丝绸等不一的田赋。本宫知道户部缺银子,所以打算直接拿各地的田赋等产出充当本金。”朱厚照细长的眼睛眯起,双唇上扬,露出最憨厚、最天真无邪的笑容,“当然啦,还可以用百姓的徭役抵扣。只要不是银子,本宫来者不拒。”

如果一家刚开业的工厂,有免费的原材料、免费的人工,高超的技术(二十四衙门),甚至拉来固定的消费群体,能赚不到银子吗?简直是地上捡银子啊!

说到底,就是朱厚照发现大明财政运转中的漏洞,想归拢到手里把浪费的一部分价值捡起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部分的人都听懂了。

太子只要实现给出十分之一的准备金,就能从户部手里赚出足够的银子补贴部分俸禄。

好像真的很可行。

也只有太子这样的身份,才能玩得转这件事。

弘治帝用衣袖遮挡住嘴型,微不可查的声音问李荣,“照哥儿是不是又弄到了什么好秘方?”

弘治帝想到了从蔗糖提取白糖的方子。一张方子替照哥儿赚了无数的银子。

“老奴并不清楚。”

李荣就算知道了也不敢说出来。事后皇爷反应过来,岂不会怀疑他暗中监视太子?

弘治帝换了个问题:“那照哥儿最近有没有举荐他人当传奉官?”

“暂时没有。但自从太子爷举荐老木匠当传奉官后,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等各处的工匠经常跑端本宫。”李荣为难地道,“清宁宫灾之后,腾骧四卫把端本宫围的水泄不通。太子爷又是个做事有章法的。端本宫里发生了什么,外人极难窥探一二。”

有和弘治帝一样想法的官员很多。主要是这个年京师流行送糖果和白糖,官员们没少往囚牛商行送囚牛宝钞和银子。

“难怪殿下年前要把囚牛宝钞塞给户部!”周经一拍大腿。

太子也太能胡侃,为了向户部索要东西,硬是把囚牛宝钞说得玄玄乎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