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神豪从签到开始 > 第1251章 遍览风光!

神豪从签到开始 第1251章 遍览风光!

作者:龙行天下yx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2:47

第1251章 遍览风光!

豫园占地三十余亩,乃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

从绿波廊七号茶餐厅出去,赵枫一行人径直可以通过豫园的西门进入这个景区!

从西门这边进去,距离比较近的是环龙桥南侧的“神祠北际名园辟,寝庙东偏别殿开”的内园,内园之中,亭台楼阁、泥塑砖雕、名树古木、石峰小桥,一应俱全,布局紧凑而曲折幽深。

也是十分雅致了,现在毕竟是春节前后,园内有人虽然比较多,也颇为热闹,但是瞧着亭台楼阁和假山之中颇多的绿植,有着倒依旧繁茂,但是更多的却是光秃秃的没了叶子,瞧着颇有苍凉之感!

夏天来豫园,看到的风景一定更加独特秀美吧!

内园的主要厅堂是静观大厅,亦称“晴雪堂”,造得雕栋画梁,轩昂高敞,堂面阔5间,进深3间,厅前有两尊石狮,厅内有两块贴金匾额。

耸翠亭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双层亭阁,底层置石桌、石凳,周围林木青翠。亭内一匾“灵木披芳”。

可以观位于静观大厅东,小型方厅,精致幽静,炎夏时分外凉爽,厅前有砖雕《郭子仪上寿图》,旁有泥塑龙墙,北接“洞天福地”凤凰亭,南连“别有天”,墙上有《重修内园记》等石碑,记载内园历史。

九龙池位于内园静观大厅东南,池内砌湖石,东西两壁隙间中藏4个石雕龙头,水中倒影亦为4个龙头,加上池状若龙身,故称九龙池。

古戏台位于内园之南,建于清末,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1974年移建于此,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内园面积不算大,所以大家在其中饶了一圈儿,但是其中景观还真是十分雅致,赵爸瞧着都颇为喜欢。

兜兜转转,众人从内园出来,朝着豫园中部走去!

路上傅安安这丫头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一个劲儿蹦蹦跳跳的!

今天能来豫园的,其实挺多都是附近的一些老住户了,进来散散步,然后就又转出去了!

也可能是豫园中部这边宽敞不少,给人的感觉就没之前那种略微拥挤的感觉了!

众人走过积玉水廊,此长廊南连会景楼,北达涵碧楼,因廊旁一石“积玉峰”而得名。

积玉峰玲珑剔透,原在也是园内,1956年移到豫园。池西及玉华堂前后,流水潆洄,山石嵯峨,花木扶疏,植白玉兰、白皮松、翠竹,幽雅恬静。

廊长达百米,是江南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水廊,逶迤曲折,漫步廊中,举目四顾,古树苍翠欲滴,池中红鱼游动,亭榭流光溢彩,富有诗情画意。

也是一处颇为不错的景观!

再稍稍往北,就是豫园中部这一区域主要建筑:得月楼、绮藻堂。

得月楼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

绮藻堂位于得月楼下,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堂前一天井,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

另有织亭位于绮藻堂和荷花楼之间的西廊中间,面对湖心亭、九曲桥,背向五老峰、月府砖刻。亭以扇与廊相隔,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浣云假山位于得月楼北。

藏书楼又名书画楼,位于得月楼对面,清光绪年间建,清末曾是有名的书画市。

简单游览了一圈儿,老实说,虽然这一区域开阔了不少,但是老实说,赵枫也觉得相比内园,这边少了几分雅致!

也幸亏积玉水廊布置其中!

从得月楼往北,赵枫一行人向东而行,准备绕一个大圈儿从三穗堂那边出来!

眼下这一部分区域就是豫园的主要园区了!

九狮轩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央,登楼可观全园景物,故名“会景楼”。九狮轩在会景楼西北,1959年重修豫园时,拆去民宅,凿池垒石,池北筑轩,名“九狮轩”,轩前置月台,可凭栏观赏池中荷花。

现在自然看不到什么荷花了,不过眼前这一处景观开阔,倒也算是一处不错的风景!

赵枫叫来何军,让他拿着相机为自己和赵爸、赵妈来了一张全家福,中途傅安安这丫头也强行入境!

赵妈索性一手拉着刘玉红,一手拉着傅安安!

左右两边赵枫和赵爸的地位直接被取代,成了两个门神!

这一路上一行人拍摄的照片不在少数,主要内园那边人流拥挤,拍照也没法找个合适的角度!

现在倒是好多了!

从会景楼这出来,接着前面就是点春堂!

点春堂于清道光初年为福建花糖业商人所建,以作公所之用,共5间,占地面积颇大,不过赵枫一行人也就简单的参观一番就接着继续前行!

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这里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游人至此,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意。

亦舫在萃秀堂东墙外,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此系后增建。

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清乾隆二十五年始建,乾隆三十五年竣工。

仰山堂、卷雨楼位于三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清同治五年建,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共5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小憩。望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鉴。

最后就是三穗堂了!

堂上有三块匾“三穗堂”、“灵台经始”和“城市山林”。还有幅对联:

秋水藕花潭蟾窟流辉楼台倒影涵金粟。

晓风杨柳岸莺梭织翠村巷随声纬木棉。

字义与平仄都非常工整,不知出自何人手笔。

赵爸瞧着倒是颇为惊喜!

如此长联可不多见!

只是因为空间局限,就像是之前内园一般,拿着相机,也没法拍下三穗堂的全貌!

赵爸自己拿着手机尝试了一番,也只好拍了几张照片简单纪念一番,不免有点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