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337章 长安城里的三重套娃

第337章 长安城里的三重套娃

刘协心中第一次生出害怕被弑君的明确惧意,也就是三月十一、正式任命李儒为侍中的那次朝议之后。

散朝回来,他就一整天浑浑噩噩、一晚上没睡着,头发都掉了好几十根。

当时外界也已经二十多天没下雨了,虽然还不能证明今年会有空前的大旱,但春天二十天不下雨已经算天时不正了,公卿们都在推诿塞责,说是当朝不正,故而天罚。刘协也听到点风声,愈发觉得惊惧。

思前想后,刘协倒也算读史,在内心把本朝那些先帝如何压制权臣、大将军的故事捋了一遍,发现所依靠的无非就是宦官,要不就是外戚。而且新的外戚干掉老一辈的权臣后,如果自己也做大了,一样会尾大不掉。

而现在身边的宦官都是很孱弱的,没有什么年长有职权有政治眼光执行手腕的。谁让五年前袁绍袁术兄弟疯狂屠杀过一波宦官,职位高的统统都被杀了,新上来的宦官最多也就五年的管理他人的经验,还不像灵帝朝的宦官那样带过兵。

但现在的刘协哪儿还顾得上那么多,就算是慢性毒药,只要能解渴,过了眼前这一关,那也得用了。否则李傕胜了回来还好说,要是兵败而归,听李应李儒那天暗示的威胁之意,怕不是真要把剑架在他脖子上、威胁刘备不许攻城了。

“要是皇叔真进了京,真的会像李儒说的那样,像刘濞对付景帝那样对付朕么……唉,这番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皇叔虽然仁厚,但马入夹道,不能回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皇叔自己不想,他下面的勤王众将未必不贪图富贵。”刘协心中忍不住如是暗忖。

虚岁十四的刘协,读历史书还是很认真的,这是五年来被人挟持的危机感所致,让他在学史、寻找历史依据方面非常用心,加上他聪明也确实算聪明,不然当初董卓就算想找借口立他也不好找。

胡思乱想了许久之后,刘协觉得还是只能指望外戚,然后他又想了想,自己年纪还小,身边后妃也不多,就一个伏皇后一个董贵人。

伏皇后的父亲伏完,是桓帝的女婿,尚桓帝之女刘华(汉朝时帝婿还不叫驸马,没有普遍授予驸马都尉的惯例),所以早年就加有军职,算是个杂号将军,可惜没有实际兵权。

所以,到头来还是只有指望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董承这人虽然也姓董,但其实原先跟董卓毫无关系,他是刘协的祖母董太后的娘家侄儿,董卓专权后非要跟董太后拉亲戚,才把董承吸纳进西凉军的,董承也挺没骨气直接投靠了西凉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汉献帝和他的两个后妃,都是多少有点表兄妹亲戚的。

伏皇后是他姑父的女儿,相当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董贵人是祖母娘家侄儿的女儿,相当于贾宝玉和史湘云的关系。

董承如今算是略有兵权,掌握着近万人马,分守蒲阪津和潼关。

其中潼关几个月前还是段煨的兵在守,段煨的主力被李傕抽走,才不得不让董承分兵把守。

决定了求援目标之后,刘协下一步想的就是如何跟董承取得联络了。他倒没有狂妄到送出去衣带诏,他知道以李儒李应现在对他的看守,这绝对是没可能的,而且以李傕的暴脾气,要是发现了衣带诏绝对会直接弑君的。

琢磨了两天之后,刘协另外想了个办法。

三月十四日,刘协同一天召幸了伏皇后和董贵人,此后数日沉溺女色,不问政事,也不上朝,都交给了李儒帮他处置,麻痹外臣。

胡天胡地玩了几天之后,宫内忽然爆出了一些宫闱内讧,似乎是不知道为什么,伏皇后和董贵人居然争宠起来,两个女人还互相扇对方,闹得宫廷禁卫都注意到了。

负责宫卫的李应正在烦着呢,为此觐见了刘协,大大咧咧问皇帝究竟怎么搞的,要如何处置。

刘协摆出一副醉生梦死的样子:“董嫔仗着娘家势力,居然跋扈争宠,目无皇后,也目无朕躬,该当如何处置?朕可得自专?”

李应想了想,这是突发事件,李傕也没交代他,但董承毕竟掌握着蒲阪津和潼关防务,似乎也不该刺激,就觉得皇帝多事,不如压下去。

李应便说:“陛下,值此国难之秋,还是克制为好,少拿这些宫闱小事忤怒大将。”

刘协假装被母老虎逼得很苦逼:“可是朕刚刚说要严惩她,若是放任,岂不是愈发丢脸?让朕如何面对?这样吧,可能借口让她回家省亲,逐出宫去,什么时候认错了再接回来,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这样也好过打入冷宫,伤了董将军面子。”

李应本能觉得可能有阴谋,要跟李儒商量一下才能决定是否答应,但他随即也意识到一个问题,董贵人也才十四岁,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能干什么?

“此事且容准备。”李应应付了一声,就先退下,去找李儒商议。

找到李儒之后,李儒虽然也有怀疑,但也觉得董承是板上钉钉的西凉系将领,不会有问题,而且董贵人确实年纪太小了,不可能有什么坏心,无非是骄纵一点,让她省亲也没什么,还安抚了董承。

而最后最关键的一点推动,还是次日刘协又低声下气给了李家人一个好处。

刘协再次把李应召去,然后告诉他,想问问车骑将军李傕家中还有几个女儿,若是愿意,可以送入宫中,封为皇后,并加李傕为大将军或者大司马。李家的女儿若能怀孕,生出男丁定然立为太子。

在这样重重好处下,李应当然是大喜过望,连夜写信把皇帝的最新妥协示好告诉了远在数百里外军前的堂兄。刘协的要求总算是通过了。

李儒最后只是建议:“让董贵人去吧,不过宫女都换成我们的人,好生盯着点,而且要把董贵人随身衣物带走的东西全部详细搜查。万一后续董承若有异动,也好借故削去其兵权,将军可让你次子接掌董承之军。”

董贵人走后,李应做主,先把堂兄李傕家中一个不太受宠的庶女先送进宫去,供刘协淫乐。这也是考虑到不清楚李傕将来会不会长留刘协性命,所以先拿不值钱不受宠的女儿投石问路。否则要是害了李傕最受宠的女儿一辈子幸福、将来守活寡,李应也怕自己扛不住李傕的愤怒。

刘协在李傕女儿身上也非常卖力,一时间暂时打消了李家人的仇视和忌惮。

不过。李儒这个杀废帝杀红了眼的歹毒家伙,即使到了这一刻,都没忘了继续冒坏水。

他找了个机会,跟李应私下里商议:“将军,等车骑将军回来之后,我看,不如和他商量一下这个秘法——为了更好地控制陛下,威胁刘备等讨贼诸侯。这次只要能击退刘备,或者至少是靠皇帝的性命威胁住刘备不敢强攻。

咱得了时间从长计议,就该想办法让李家的女儿怀上龙种。而一旦确认诞下男婴、身体康健不会夭折,甚至有两个男婴了。咱就给陛下进一些补药,让陛下不能再让其他后妃怀孕。如此,就算将来陛下暴毙了,也能让车骑将军的外孙继位,更好控制,李家的富贵也不可能再有意外了。

就是这法子见效慢,若是车骑将军早两年用我,我一定早就教他了,现在么,要想速成,只能是让车骑将军多牺牲几个女儿了。”

李应觉得兹事体大,也不知道李傕肯为了这个计划牺牲几个女儿,所以只能先存而不论,等李傕回来了再亲自决定是否加注。

……

三月十七日,董贵人被放出宫去,以省亲反省作为打入冷宫的替代,罚她藐视皇后之罪过。董承因为驻扎在华阴县,潼关就在华阴,离开长安也不算远,大约是二百二十里。

对这个距离没什么概念的,可以对照一下:长安到郿县是二百六十里,到武功是一百八十里。所以基本上也就是往东边走两个半县城的距离。

为了防止被人看出破绽,董贵人的省亲车队走得很慢,二百二十里路马车走了三天,二十日才到。

董承接到女儿的时候,还有些诧异惶恐,以为是做了什么错事得罪了皇帝。

但当晚赶走了身边的宫女,董贵人私下里跟父亲说话时,才把实情和盘托出:“父亲可知,如今长安形势危急,李傕郭汜一旦兵败,随时都会回城以陛下性命相胁,他们可是连弑君这种事儿都做得出来的!”

董承一惊,旋即有所反应,颤抖又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那……陛下要臣如何处置?”

董贵人:“陛下希望父亲能在危急时刻护驾。陛下听说段平东也是忠义之人,若能在李傕郭汜兵败时,暂时避居弘农郡,闭潼关、函谷关自守,或许能躲过大难。

陛下说,潼关、函谷均为天下险要。不管刘备还是李傕,就算再是兵多将广,也不可能仓促攻破。躲在弘农,就能熬到他们火并打完。只是,陛下被李应看得太紧了,长安全城的驻军,也都是李家人统领,父亲可有办法?

只要父亲能成功,陛下保证将来就算刘备勤王成功,也能告诉刘备:父亲和段平东是有功之臣,并非李傕郭汜同流合污。”

在李傕郭汜万一覆灭时,可以不用跟着同归于尽,不得不说这个条件对董承还是挺有吸引力的,等于是两头下注。

当然了如果李傕郭汜翻盘了,他董承也会有被杀的风险。

但只要保住弘农甚至河东不丢(河东现在已经全部落入白波贼之手了,董承仅存一个反攻的假设可能性,基本上没戏),董承觉得自己好歹还有表表姿态、显示自己是想要救驾的功臣,然后借此投靠关东诸侯,保命应该是没问题的。

可惜董承的智商不够高,这种机密大事又不敢跟外人说,只能自己一个人想。想来想去一整夜,都没有眉目。

过了足足好几天,董承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瞎琢磨,最后总算闹腾出一条办法。

“李应被李傕召回长安之前,原本是带兵一万驻守蓝田、防备袁术由南阳自武关道入寇关中。如今蓝田几乎没有防守,兵力极为孱弱,我若是散播谣言,甚至让少量嫡系心腹部队,由华山之麓迂回至蓝田谷口的冢岭山,诈称袁术的部队试探性入寇……

说不定真能让李应紧张,让咱调兵协防蓝田的武关道口!而且李傕之前还表示,若是刘备敢强攻长安,事急之时,不惜以刀兵加陛下之身威胁刘备。

可这一招只对刘备有用,因为刘备爱惜名声。对袁术却是绝无用处。久闻袁术狂妄,自以为四世三公,表字公路,应‘代汉者当涂高’之谶其兄袁绍更是久有废陛下而另立两代燕王之心。若是李傕威胁弑君逼袁术退兵,袁术肯定是乐见陛下被杀,李傕还如何威胁得了?”

要让李傕的“把剑架在皇帝脖子上逼勤王诸侯退兵”计策成功,一个关键点就是勤王诸侯得重视皇帝,得爱面子。

而袁术的不要面子,狂妄、妄自尊大,这几年已经在诸侯中出了名了。袁术这个无视汉室的搅屎棍来了,肯定能吓怕李傕。

到时候李应肯定不敢坐视袁术军围城,肯定会逼着董承再分兵把守蓝田的武关道口,不让袁术军抵达长安城下。

而董承兵力已经不够,光是函谷关防备朱儁、曹操的一万人,就绝对不能再少了。那么董承最多分两三千士兵去蓝田,剩下不够的都要李应从长安驻军里给他派,或者额外临时从长安城里抓壮丁编入董承的军队。

说不定董承就能趁着接手新军,直接在长安城里猝然发难,抢回皇帝直接快马逃回弘农,然后潼关函谷关一关,闭门自守等其他诸侯打完。

想到这儿,连董承都为自己的智计得意了。

就在他要去安排的时候,他又进一步发现了更好的改良型——既然刘备和李傕已经开打一个半月了,刘备入寇的消息传到长安也已经有四十天。哪怕李傕封锁消息再严密,至少一个月前,“刘备进展顺利、成功突破陈仓站稳脚跟”这个消息,也该从长安往更东边传了。

就算没有目标感很明确、传递消息非常快的职业细作,光靠流民和商旅每天几十里的传播速度,那也能传出千里之外了。

潼关和函谷关一直闭门,雒阳方向暂时不知道,而河东、南阳,肯定是知道的。

袁术应该十五天前就知道刘备站稳脚跟了……刘表说不定是十天前,而曹操袁绍可能才刚刚知道,也鞭长莫及。

董承一推演到这儿,不由就对袁术恨铁不成钢起来:既然十五天前就知道刘备至少站稳脚跟了,为什么不来捞好处呢?是因为袁术对于挟天子太无所谓了吗?嫌皇帝在身边还要请示,不方便他作威作福胡作非为?

“不行,还是想办法再给袁术透露一点消息吧,比如把‘刘备和李傕郭汜打得两败俱伤、长安府库钱粮武库丰足,谁先来谁就能抢到’之类的假消息散布给袁术,只能指望袁术的贪婪,自己摆出攻势,跟李应火并了。要是袁术这都不肯出手,咱在假扮袁术从中取事、趁乱劫驾护驾。”

董承最终如此调整了自己的方案,他觉得这可行性非常高,因为现在并不是非常急切要救皇帝,多拖半个月一个月的也不会有紧迫危险,这时候当然是演技和保护自己更重要。

董承立刻派了几个心腹细作,翻山进入武关道,在袁术的辖区散播“关中现在就是一块大肥肉,刘备李傕两败俱伤”这类口径的流言。

目无君上的袁术果然不在乎救驾,但在乎贪婪。发现可以以微小的代价再捞到一大块地盘之后,他终于试探性让大将纪灵先立刻带两万人,出武关,试探性进攻蓝田。

董承三月二十四派出的细作、三月二十七吹进袁术耳朵里,袁术三月底就派兵出了武关。纪灵的部队只是快速动员的先头部队,探探虚实的,要是捞得到好处,后军自然还会继续动员。

四月初五,纪灵带兵两万,在蓝田西南方的商洛县,大破了李应留在当地的少量守兵。

倒不是纪灵战斗力爆棚,或者西凉军孱弱,实在是兵力人数对比差距太大了,西凉军只有几个县尉、曲军侯级别规模的小部队抵抗,当然扛不住纪灵的两万人了。

败兵飞马急报,当天晚上就把败信传回长安,满城皆惊。

别说是李家人了,连满朝公卿都觉得意外,因为他们一直觉得袁术就是个捞便宜没远见的家伙,也不重视救驾,怎么突然就变得正义了呢?

当然,因此而对袁家人态度改观、觉得袁术值得期待、“不愧是四世三公忠义”的朝臣也不少,好多人又开始期待成为袁门故吏了。

李应焦急地找来李儒,商议对策:“这下糟了,以天子性命胁迫勤王诸侯这一招,对付刘备还好使,对付袁术可完全没用了,谁不知道袁家人巴不得皇帝死呢!真要是走到了那一步,还不是咱枉做恶人、便宜了袁术狗贼!”

李儒也忧心忡忡地点头:“不简单啊,这次莫非是袁术得了什么新的谋士帮衬?突然有了大局观?眼下没有别的办法了,要么将军以子侄分兵死守蓝田,绝对不能让商洛的袁术军突破蓝田。要么调遣董承分兵再去守蓝田。关中的朝廷兵马,实在是太捉襟见肘了。

实在不行,西线渭河防线,留下王方死守郿县,让李别再从郿县守兵里分兵一半,回来救长安、堵蓝田吧。就算郿县兵力太空虚,被张飞攻破也没办法了。张飞要想到长安附近,也得二百六十里呢,郿县至少拖他十天,武功、槐里、细柳,每处拖张飞十天八天,威胁应该不如袁术紧迫。”

——

更晚了一个小时,不过是五千多字大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