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677章 于禁愿降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677章 于禁愿降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29

第677章 于禁愿降

太湖决战结束后两天,八月初七,长江南岸的京口县。

于禁的两万人部队,经过两天一夜提醒吊胆的行军,人困马乏,神经紧张,一切状态都接近了临界点,才算是勉强行军到了京口。

赵云的五千铁骑,在外围逡巡骚扰,一旦于禁露出丝毫疲态和破绽,就会冲上来狠狠咬下一块肉来,给于禁造成不小的损失,随后在于禁组织起人海反击前,又轻易拉开距离。

不得不说,于禁带领大规模的步兵部队以战斗阵型警戒转移的本事,还是比去年覆灭的程普要强一点。

更重要的是,后来者可以吸取历史的教训。尤其是作为战将,还是有名将潜质那种,对于近年来的战例经验教训,都是特别擅长吸收的。

于禁知道程普是怎么完蛋的,也知道了赵云去年当阳之战新增添的威名。殷鉴不远,自然是处处提防,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如何回避程普踩过的那些坑上。

可最后,历史会告诉他: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换一点作料换一点包装,编剧后重演。他躲开了程普发掘过的那些坑,却躲不开其他还未引爆的坑。

赵云率领骑兵部队的战力之强,随机应变之犀利,可谓处处是战机。于禁不让他发挥的那些点,他绕开不发挥就是了,总能找到别的。

于禁的部队在这种消耗下,神经绷到了极限。赵云的每一次试探消耗,都会造成数百规模的直接伤亡,乃至更多的士兵一哄而散败逃,一路上于禁的部队几乎折损减员了四分之一,其中一大半都不是战死的,而是趁夜逃亡四散。

提心吊胆之下,部队最终来到江边,最后等来的却是全军心态士气的总崩溃:

“说好的保持戒备赶到京口县,孙静就会拨给我们船只渡江的呢?”于禁看了金山渡以北江面上火焰滚滚的孙家战船残骸,绝望地呆若木鸡。

江面上,甘宁带着上万人的水军在那儿耀武扬威,到处沿江放火、扰乱敌军,顺便威慑施压。

难怪赵云不急着死战硬战歼灭他,而是这么好整以暇地慢慢跟着呢,原来赵云早就笃定他到了江边也跑不了。

后有赵云,前有甘宁,于禁驾驭部队的军纪再是严明,也拿这局面完全无解。他部队之前士气是比周瑜的部队还要高涨不少的。但那主要是因为他们是曹操的兵,觉得就算孙家彻底灭了,他们只要能过江就还有希望。

于禁的部队只是一时败仗,不是所服务的诸侯要整个覆灭。

赵云远远观察,敏锐地发现了于禁的部队心态和战意的变化,捕捉到了那一丝“全靠某个信念支撑着,到了地方之后却发现信念崩塌了”的心态爆炸。

赵云便趁着这个噩耗在于禁军中刚刚发酵传播之后,果断发起了全面进攻。

“各军不要慌乱!赵云只有五千骑,还不到我们三分之一!他敢孤军冲杀我们是可以顶住的!前军枪阵列阵,弓弩队摆鹤翼阵,临敌退到中军两翼!”

于禁还在那儿徒劳地指挥着,试图鼓舞士气,让士兵们意识到眼前这一战还有得打,光一个赵云并不足畏惧。

无奈,士兵彻底不关心这些了。于禁左支右拙抵挡了一个多时辰,他最后的主力全线崩溃。上万人的部队被分割包围、杀伤歼灭、降者无数。

于禁自己还抱有幻想,觉得能不能少量部队趁乱随便找个小船渡江,乱中逃命。

毕竟只要回到江北,他哪怕丢了部队,曹操也会因为罪不在他、如今危难之际将才难得,继续给他职务。

且战且退之下,于禁自然而然缓缓退到了金山洲之上,东西南三面都是浅滩淤泥,唯有北面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沙洲岛被长江江流所夹,才能勉强再稍作支撑。

金山洲南岸的长江江面很浅很窄,淤积严重,甘宁的战船只能沿着金山洲北侧的深水区航行,无法绕到南侧。

而赵云的骑兵部队也怕陷入淤泥,暂时不好徒涉或者游泳登陆。但谁都知道逃上金山洲是片绝地,迟早是个死。

金山洲这地方,大致后世镇江的润州区(不包括润州区南部那些山丘)历史上到了东晋326年的时候,就有人在这个金山洲上修了寺庙,便是有名的金山寺。

这片地方一直到明朝末年,都还没有彻底淤积到跟南岸的陆地彻底连成一片——历史上郑成功反攻南京之战时,这还是一个江心岛,郑家的商队提前几年准备、在寺里偷偷藏了几十万石军粮,作为反清复明反攻南京的军需。

由此可见,这儿自古都是不深不浅,地形通过性比较恶心。

于禁在沙洲上设兵布防,刮地三尺想找船,可惜一无所获,勉强撑到天黑,也毫无办法摸黑渡江。

他身边的士兵只有几千人了,都是心腹嫡系,对曹操阵营最死忠的,不然也撑不到这时候。

于禁都没带军粮辎重,只好让士兵们直接找树枝柴火烧长江水喝,抓鱼和找芦蒿茭白等水生野菜充饥,估计也撑不了两天。

八月初八,于禁下令所有士兵趁着找柴的工夫一并砍伐树木竹子,拼凑绑扎一些木筏竹筏。他觉得等大风天彻底过去,哪怕做几条简易的船只,只要能挨过这短短四里宽的长江江面就行。

就算载不走太多人,只要把核心死忠的军官团渡走,大不了剩下的士兵允许他们投降赵云便是。

好在沙洲岛地形也确实暂时易守难攻,南岸的李素部队越聚越多,也没法一天之内就攻破金山洲。于禁一边砍树一边防守,总算是拖到了天色再次变暗。

于禁估计他的部队撑不过再一天的时间了,也怕夜长梦多,就带了几百人的心腹军官团队,坐着几十个当天随便刚扎的木筏竹筏,想熬过四里宽的江面。

可惜,作为北方人的于禁,还是低估了黑夜中驾驶木筏的难度。黑暗虽然可以让他们夺过甘宁的耳目,却也让他们自己操船时更加手忙脚乱。

划出去没一百丈,就有甘宁的巡逻福船战舰路过,让于禁的亲卫手忙脚乱,躲避之间发生了连环相撞,连于禁自己都被撞得失足落水,一如历史上他被关羽水淹七军时的窘迫。

一时间,长江江面上惨嚎连天,什么都顾不得了。

甘宁的巡逻舰队闻声包围过来,点起火把,成功捕获了已经呛了好几口水的于禁,兵不血刃。

听说抓到大鱼之后,甘宁的旗舰也急匆匆赶来。甘宁等不及两船靠拢,就直接像人猿泰山一样用挠钩绳索荡到抓住于禁的巡逻船上,直奔检查战俘。

甘宁拿铁戟拍拍于禁头盔脸颊,又架住他脖子,得意质问:“这不是偏将军于禁么,啧啧,早知如此狼狈被擒,何不早降。”

历史上于禁在曹操麾下,是官渡之战后才升为偏将军,好歹算是个杂号将军了,摆脱了校尉级别。

不过这一世的曹操,身边人才凋零,所谓五子良将,眼下也就于禁、乐进地位最高,连李典都还太年轻,只好提前升官笼络。

所以,即使曹操没有挟到天子,他自己也才车骑将军,于禁乐进二人好歹还是混了个偏裨将军,只有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四人有资格混到四平四安级别。

此刻,于禁心如死灰,也颓废够了,长叹一声:“你们不过仗着战船犀利,平定江左。我只要过了江,回到车骑将军治下,胜负尚未可知,自然心有不甘。”

甘宁得意大笑:“真以为陆战朝廷王师就会怕你们不成?不过你没机会了,这条江,你过不了就是过不了。”

甘宁对于于禁的不甘,其实也有点理解,毕竟他跟周瑜不一样,他是过了江就有活路,不到长江心不死。

但人都要付出代价,赌了,那就是被擒了,而非投降,待遇要差很多,不能为朝廷所用,那就先关几年。

次日一早,于禁被擒的消息也传开了,甘宁把于禁绑在船头沿着金山洲航行,对着岸上喊话。

赵云的部队也终于从南岸徒涉攻上了沙洲岛,没有再遭到任何抵抗,最后的四千名铁杆死忠曹军士兵全部缴械投降。

此后两三天,从八月初八到初十,赵云甘宁配合,顺势扫荡战场周遭各县,把京口、毗陵等地都趁势收了,把包围建业城的外围包围圈做厚做扎实。

八月十一开始,李素的主力也赶到了战场,就开始正式准备建业攻城战。

建业城内还有一两万可战之兵,包括逃散回城的溃兵,以及成建制撤回去的贺齐所部。除此之外,还有不计算在这一两万之内的、临时拉来守城的民兵、农兵。

守城主将孙静,作为孙坚之弟,孙策孙权的叔父,肯定是不会投降的。李素派人劝说了一番无果,只好强攻。

考虑到建业城池确实坚固,算是天下五大坚城之一,哪怕有足够的杠杆配重式投石机,攻上一两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毕竟,在历史上那些没有配重式投石机的朝代,建业或者说金陵这地方,攻城攻上两年的都屡见不鲜,只要防守方确实有心死守。现在改良武器,能缩短到两个月,已经是十倍的进步了。

李素见状,也意识到攻心更重要,哪怕孙静不死心,也要让城内守军和将领们动摇,不跟孙家人一条心。

而要攻心,最关键就是不能让他们看到希望,要让他们意识到没有后援会来救他们了,他们就是纯粹一座孤城,这样,大部分士兵也就没信心白白送命了。

李素决定把顾雍先派出去,在建业没拿下的情况下,就先把江东腹地全部招降了再说,到时候带着吴郡和会稽郡大族的代表到城下喊话,让城内相信吴越之地已经彻底归顺,自然军心涣散也懒得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