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62章 德配其位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762章 德配其位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29

第762章 德配其位

章武四年,正月十二,长安城内的李素私邸,一片张灯结彩。

新年还没过完,又遇到司空三十大寿,朝廷百官自然都来庆贺,欢宴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大伙儿心照不宣,也不提三天后上元节、朝廷讨论丞相人选的事儿。

不过,饶是大家都抱着来吃吃喝喝玩乐同喜的心态,而且对于李素的奢靡都有心理准备。但这次来,绝大多数人依然被李素这儿层出不穷的新玩意儿给惊到了。

人人内心惊呼:还是李司空特么会玩!

不管朝廷官员还是他们带来的女眷,无不如此。

或许有人会好奇:李素奢靡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十几年了怎么就有那么多花样?没完了么?

还别说,前几年在这些方面李素确实是消停过一阵,尤其是刘备称帝之后,除了章武元年拿出了一些新的享乐玩意儿,后面章武二年、三年都是比较收敛的,至少没怎么在长安显摆,要显摆也是在外领兵、自己地盘上显摆。

今年又迎来一波井喷,主要是去年一年李素重用吸纳了提图斯等一小撮罗马工匠。

后来因为提图斯的“千金市骨”效应,安息商人这一年来往大汉送西方工巧之物和先进动植物品种的脚步,就没有停过。

这些事儿说来不大,不会被写入正史,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大汉的经济发展民生富饶,都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哪怕刚引进的时候只是王侯将相家里的享乐,只要繁殖开来就能惠民。

李素也非常重视人才、文化、图书和物种的引进,一直以优渥的待遇保持住了西域探索的热情。

到后来不仅是安息商人倒腾,连大汉本国商人去西域,都开始弄回新奇玩意。

首次买到还未过的西方新书,李素都是等重黄金换。遇到人才缺口领域的的工程师,都是年薪数百匹蜀锦起步的薪酬挖角。

遇到优良的牛马牲畜品种,李素都不惜重金,一匹宝马种马,能花数百上千匹蜀锦的价钱买。

连往常官员不太重视的牛种或者别的经济动物,只要是确有华夏土牛所无的优良性状的,也能百匹蜀锦购买,以求丰富物种——

这一点一开始民部和财部的官员都还不理解,觉得偶尔看到有西方蛮夷的牛,干活耐力还不如土牛呢。但既然是司空自掏腰包要,大家也不会反对,就当是司空自己掏钱建豹房动物园玩。

但只有李素知道,生物基因多样性、杂交库里货多总归不是坏事。华夏因为是纯农耕文明,极少吃牛肉,所以两千年人工繁育下来(到汉末接近两千年,从商朝开始算。目前考古主流认为夏朝还没有牛耕),牛的品种耐力是好的,但是产肉不多,奶也不好。

后世有点常识的,都知道肉牛里面,除了和牛那种讲究口感精细质量好的,其他最有名应该就是阿尔卑斯原产的西门塔尔牛(当然也是各种欧洲牛杂交后的现代品种),属于肉产量大,奶也不错。

汉末当然不可能有培养好的西门塔尔牛,但是弄点被罗马人征服的高卢蛮子和日耳曼蛮子土地上的牛羊牲畜品种,选肉多奶醇些的,慢慢培养,总能弄出好的。

除了牲畜之外,植物种子的搜集和扩大交流就更不用说了,那东西成本低而收益大。虽然中亚西亚作物当年张骞就引进了一波,甘英又引进了一波,但还是有很多遗漏的东西可以推广。

一年之内,就有商人带来了东地中海的油橄榄种子,可以用来在合适的气候繁殖生长、榨橄榄油。

还有一些锦上添花的小玩意儿,主要是高卢蛮子和日耳曼蛮子土地上的草莓蓝莓种子,还有色雷斯人的苹果,这些跟民生没什么关系,纯粹丰富一下贵族餐桌上的水果搭配。

反正只要是华夏原先没有的,或者哪怕张骞带回来过但没有推广开来导致失传的,李素都给赏就是了。如果确有对民生重大提升的物种,还可以讨论给爵位。

在政府如此激励之下,甚至不仅西域的陆上贸易很火热,还有民间的海路船队也自发往西探索。

从怒江入海口的毛淡棉往西航行的商人,前年就已经海路抵达了身毒国,但那边的造船工业毕竟薄弱,还没法绕过印度半岛抵达印度西岸和阿拉伯地区。而身毒国的物种基本都已经传回来了,长绒棉什么都种了好几年了,也就没有新的想象空间。

但今年情况又有所好转,因为去年年初的时候赵云讨平了林邑国、在澜沧水三角洲的占城也建立了贸易据点,所以大汉已经与扶南和狼牙修国建立了联系——之前大汉甚至都不知道狼牙修国的存在,只是听说过林邑更西有扶南。

扶南大致相当于后世泰国中南部、暹罗湾沿岸。而狼牙修更是位于克拉地峡及以南的马来半岛中部。

大汉在占城建立贸易据点后,负责当地事务的步骘从狼牙修土人那儿打听到一个情报,说是狼牙修东西两岸之间是可以通航的,再往南不知几千里,其土地有尽头,东西海可以连通。

步骘得到这个重要情报后,派了一队福船沿着狼牙修海岸线航行,绘制图本,又往南探索了两千里,终于发现了马来半岛的尽头,也就是马六甲海峡,可以绕到西洋。

不过因为今年是第一次探险性的试航,步骘并没有完成任何贸易,半路上看到的不是狼牙修国的人,就是无国家的部落状态野人。花了半年探险航行,只是在占城和毛淡棉之间航行了一个单程。

回来的时候步骘还让人把船留在毛淡棉、设置贸易据点,然后走陆路穿越扶南国探路回占城。

他这也是考虑到之前毛淡棉殖民点那边的海船,都是在南中永昌郡造的,是怒江内河生产的河海两用船,为了从永昌开到怒江入海口,所以南中的船比较小,质量也不好,只能在身毒湾做点沿岸航行,没法远航。

所以把鲁肃在交州造的福船留一批在毛淡棉,以后就可以穿越身毒洋直接远航到安息国的红海了。

因为探路发现海峡的功劳,步骘也被封了个亭侯,这些都是后话。

……

进一步物种大交换的最直观结果,就是朝臣们在李素府上祝寿时,餐桌又被极大丰富了。

蓝莓草莓苹果那些倒是没办法,因为水果易腐烂,不可能万里迢迢运来,只是运些价比黄金的种子,所以第一年刚拿到种子还没种出来。

只有李素自己桌上有几罐糖腌渍好的蓝莓酱,另外就是有些加了橄榄油的菜肴。

因为用的是希腊地区的橄榄油,非常昂贵,所以李素只在招待尚书/侍郎级别以上的官员时,会摆橄榄油菜。以后国产化了就会好一些。

而主要的橄榄油用法,也只是低温煎牛排,不过牛还是国产的,可舍不得宰杀配种的阿尔卑斯牛。另外除了牛排还可以煎鹿獐麂这些,但是得预煮,那些不容易熟。

所有没见过的新鲜物产里面,李素最敞开供应的就是乳制品,因为那东西不需要杀牛,每天都会产生。从安息商人那儿直接弄来的母牛,虽然才几十头,日常也够用了。

李素倒不是急于喝西式的牛奶,他只是顺便让找来的罗马匠人把他们搞乳制品的方法传授给汉人工匠,普及一下。

华夏文明自古当然也很会利用乳制品,尤其游牧胡人天天吃,所谓“饥啖腥膻、渴饮浆酪”。

但从这个描述里也可以看出,东方式的乳制品,主要是酸奶类的,所谓“浆酪”就是酸奶,甚至历史上曹操吃的“一盒酥”也只是酸的双皮奶一类,最多就是个奶豆腐。绝对不是电视里那种奶味的固体酥糖点心。

所以,华夏文明还是挺缺乏制作硬质固体奶酪、分离乳清乳酪的技术的,也不需要分离。汉人没有吃牛的传统,胡人又不会升级科技。

李素如今招募到了罗马工匠,总算可以利用西方人既吃牛肉又升食品科技的优点,做出硬质奶酪来。

不过他本人倒是不在乎吃奶酪的,奶酪在古代最大的价值只是长期保存乳制品,而不是为了好吃。

奶酪做出来后,其实就是乳糖、奶油和酪蛋白的混合物,高热量,李素这种养尊处优的人也觉得不健康。

而分离出去的乳清则是少量的矿物质、维生素、乳清蛋白和水,虽然看起来黄黄绿绿的简直有毒,但李素却直到这玩意儿蒸发干燥之后就是蛋白粉,那才是健康人士的精华。

所以大寿宴席上,李素就把新出现的罗马奶酪拿来招待武将,反正他们运动多,吃点高乳糖、乳脂、嘌呤的垃圾食品也没关系,就当是“芝士就是力量”了。

李素自己则是很自律的一口芝士都不碰,反而在同僚诧异的目光下直接喝那种又酸又难闻的黄绿色可怕液体。

没办法,现代蛋白粉工业在干燥乳清的时候,不能煮沸,只能是低压低温挥发,李素没这个条件,蒸发不出蛋白粉,只好每天直接喝新鲜乳清蛋白。

自从有了新鲜乳清蛋白,他这半年来还每天增加了骑马锻炼和其他有趣运动的健身量,养尊处优多年居然又重新可以看见六块腹肌了,连他的妻妾都惊呼他年届三十居然起落间越发威猛。

外人不知道其中内幕,但肉眼也看得出来李司空到了三十大寿,居然比二十多岁的时候还精壮、精力旺盛了,也不知道怎么养生滋补的。

……

外间朝中大臣们的宴会,新鲜事物目不暇接,内堂的女眷宴席,同样是让无数命妇眼花缭乱。

按说李素三十大寿,即将当丞相,应该是他的正妻蔡琰来主持接待女眷。不过实在是不凑巧,蔡琰此刻还在雒阳,没法回长安。

因为年中的时候,刘备东巡、还让太傅蔡邕东归,聊起了“修史造核”的活儿,后来蔡邕和李素在这方面都颇有大功,刘备也许了蔡邕将来传爵位给外孙,所以当时让李素多努努力,老婆再生一个儿子跟母姓。

对于这种旨意,李素也不想违背,毕竟给他儿子多一个公爵这种事儿,谁不想?

所以李素去年年中开始,甚至都冷落了刚纳了才半年多的甄宓一阵子,回头烧冷灶专门在正妻身上努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八月份的时候,蔡琰终于怀孕了,算算日子到现在是五个月,所以她当然经不起舟车劳顿,就留在雒阳养胎。

这次李素回来做寿兼拜相,身边就只有二夫人甄宓陪着,主持内宅往来礼数。

过完年甄宓也才十七周岁,这样的年纪就要以丞相夫人的礼法身份待人接物、迎来送往其他百官女眷,也是着实令人侧目了。

好在甄宓从小就是薛宝钗人设,很懂礼貌,这些事儿倒也应对得体,让人啧啧称奇。

她身上如今更是戴满了各种从南海到北海,从东海到西域的奇珍异宝,加上她的姿色和十七岁的年纪,让多少贵妇不忍仰视,只是远远地偷偷地看,连女人都忍不住偷看。

酒席上,唯一能跟甄宓有说有笑自如的,也就是民部尚书诸葛瑾的夫人甄荣,毕竟是她四姐,亲姐妹没什么尊卑可言。

不过甄荣今天来,也是怀抱了一个才两三个月的孩子,跟妹妹聊聊奶娃经验,说些私房话。甄荣还忍不住感谢甄宓,说幸亏妹夫最近让华令史(华佗)革新了一些医术规范、还在朝中推广,这孩子出生时的风热才那么快压制了下来,免予灾病。

甄宓对于姐姐的感谢,当然是轻描淡写地说:“都是医官们的功劳,夫君不过是随口下令让他们琢磨而已。

姐姐和姐夫身体都那么好,孩子健健康康也是应该的,可有取名字了么?”

甄荣回答说取名叫诸葛恪。

历史上诸葛恪要三年后才出生,但现在既然连母亲都变了,诸葛瑾娶妻也变早了,很正常。

甄荣和甄宓这番聊天,还有一个背景,那就是之前皇室后宫生产时,也发生了一些意外,有些孩子哪怕有医官照顾,还是没挺过来。

不过考虑到汉朝三成的婴儿夭折率,刘备也是仁慈之人,觉得孩子养不住是天意,没有责怪医官。

但是自从刘备关照李素努力、再努力出一个儿子接他岳父的公爵后,李素就不得不认真起来了。

他也算过,妻子蔡琰已经二十六岁了,到生的时候就是二十七。所以这一胎一定要一次性搞定。之前李素的子女出生时也多多少少有点炎症,用草药调养挺过来了,但这次他要追求绝无意外。

哪怕在后世,女人三十岁以上生也比较不容易,最好是三十之前解决了。蔡琰如果这次失败,再调养一年身体,二十八怀二十九再生,实在没多少容错率。

而且如果是女儿那就是天意,李素也不会强求,反正他不希望妻子当高龄产妇,身体压力太大,生得多也容易衰老,身体也养不好。

于是乎,为了自己的爵位后继有人,哪怕原先看不上那些污秽血腥的手艺,他也不得不亲自找来医官过问。

以李素的身份,找的当然是华佗了,华佗的医术虽然高明,但他给出的办法也不可能超越时代局限性。

在华佗描述之后,李素很快凭借粗浅的卫生常识,锁定了一个婴儿感染夭折的高风险节点——

这个时代的医生,有用牙齿直接咬断脐带的,还有用刀子切的。但是只有华佗这样的良医会先把刀子清洗用药汤煮、追求稳妥的话甚至会拿火烤一下刀刃。

华佗不知道消毒的原理,但他凭经验知道动刀前要烤。

另外,还有些名医会考虑用香灰或者草木灰糊伤口止血,也颇为听天由命。

华佗倒是意识到草木灰可能不干净,反而引入“邪毒”,所以有时候他不糊药粉,而是拿烧红的刀刃侧面烫一下脐带切口,用高温把切面烧熟止血消毒。

但这种法子看起来比较血腥残忍,母婴都会忍不住剧痛大哭,反而在达官显贵的孩子身上不敢用,导致这个时代权贵子嗣的出生感染率反而不比穷人孩子低。

李素弄清楚了问题之后,为了他自己能有第二个儿子继承爵位,只好亲自操刀改良,指示华佗以后依然可以用灰糊伤口,但灰的来源要严格筛选,不是什么香灰草木灰都行。

可以把洗干净晒干的稻草拿去烧成灰、然后放到净水里融化,再过滤掉不溶的固体杂质,然后蒸馏烧干。这样留下的就是纯净的硝酸钾一类硝酸盐,不会引入感染杂质。

用这种纯净灰糊伤口,同时普及药煮火烤刀刃切脐带法,估计也就把九成感染源都杜绝了。死婴数量大约可以降低一半。

华佗研究出新法后,第一个试验品受益人就是诸葛恪。试得效果非常好之后,明年就要用到李素自己的孩子身上了。当然朝中百官女眷走动间听说疗效不错后,也都愿意试试,最后连刘备宫里的妃子们,但凡有身的也都问医官是否可以尝试。

这些女眷的想法也挺朴素:李司空为了确保多个儿子多继承一个公爵,都能随手点拨医官积攒那么大一份功德。难怪人家德配其位该当丞相呢。

——

Ps:时间线又过去一年了……穿插一点种田日常,明天拜相。为了缩短篇幅,所以转场比较紧凑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