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收徒 六千七百字大章,三合一

第一百三十七章 收徒(六千七百字大章,三合一)

大唐建立李世民劳苦功高这是毋庸置疑的,立国后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确立了唐国中原之主的地位。

第一场是平薛举,这是李唐立国第一场硬仗。此时的唐国势力范围只有关中和河东一带,在诸侯里优势并不大。如果这一仗败了,那也就没有后来的盛唐了。

薛举是智勇双全的人物,自号西秦霸王。自古以来敢称霸王的要么是傻子,要么是真的猛人,薛举就属于后者。

证据是什么呢?他正面击败了李世民俘虏了慕容罗睺、刘弘基等人。可以说这是李世民生平经历过为数不多的惨败。

然而就在他准备进攻长安的时候病死了,也有说是被流矢射死了,别管怎么死的反正是死了。正应了那句话出师未捷身先死。

李世民趁薛举死亡卷土重来,灭了薛举的势力铲平了来自西方的威胁。这一仗让李唐彻底站稳了脚跟,从此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

第二场战役是击败宋金刚、刘武周势力。第四场灭的是窦建德的残部刘黑闼、徐圆朗等人。

这些人也就是一时枭雄,格局和能力都不足以统一全国,就算不被李世民灭也会被别的人灭掉。

更何况刘黑闼、徐圆朗是李建成擒获的。所以这两场战役就不多说了。

重点要说的是第三场平窦建德、王世充战役。

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两人都是诸侯里比较强的。王世充能力或许有所欠缺但占据最繁华的洛阳,不可轻视。

尤其是窦建德,重信然诺崇尚豪侠,在位期间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又释放俘虏的宫女战俘让他们回归乡里。

别人还在想着怎么压榨民力穷兵黩武的时候,他已经在思考怎么恢复生产了,这就是枭雄和王者的区别。

岳山一直认为他是除了李唐最有人主之姿的一个人。

可惜,既生瑜何生亮,这个世界还有一个李世民。他在救援猪队友王世充的时候被李世民生擒。

李唐擒获逼降了许多诸侯,包括李密、王世充、罗艺、杜伏威等等,这些人大多得以活命。有的还加封王爵,有的成为李渊的座上宾,有的成为李唐的封疆大吏。

但唯有窦建德,被直接处死。

为什么?因为李唐也知道李密、王世充这些人都只是枭雄,在民间口碑很差,一旦失败很难东山再起。

窦建德不一样,他在民间威望极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得民心,这样的人只要给他一个机会登高一呼必然应者云集。

这一点从后来刘黑闼等人的事迹就能看出端倪。

刘黑闼只是窦建德手下大将,纠集残党打着为窦建德报仇的旗号叛乱,迅速募集了十万大军打的大唐鼻青脸肿。李世民两度挂帅才把他打败。

要是把刘黑闼换成窦建德恐怕声势只会更大,中原一统的时间要被拖后几年甚至十几年。

这里不是为了吹嘘窦建德多厉害,而是想说李世民击败窦建德有多么的重要,功绩是多么的巨大。

这场战役击败了唯二具备争霸天下能力的王者窦建德,彻底奠定了李唐统一全国的格局。

功劳一定就能转换成实力吗?不尽然。

李世民在外征战的时候是没有那个功夫去经营自己的小势力的,但李建成可以。

从大唐立国之初李建成就一直在中枢协助李渊处理国政,他有充足的时间经营自己的势力,有能力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全国各个要害部门。

就以窦建为例,李世民灭了窦建德,按理来说窦建德的底班应该会落入他的手中,等他把优秀人才挑走剩下的才是朝廷的。

可事实上呢,李建成利用自己身在中枢的优势,把窦建德的底班给打包吸收了。李世民只能干看着一点办法都没有。

长安城作为京畿更是李建成势力范围的核心,等外出征战的李世民重回中枢,发现他在长安城步履维艰。

历史上和李世民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赵匡胤。

他常年带兵在外平定诸国,就把大后方交给了亲弟弟赵匡义。等他统一全国返回京畿的时候才发现,整个开封城都已经被赵匡义经营成了铁桶一般。

甚至没有赵匡义点头朝廷的旨意都出不了京畿。

赵匡胤深知这种情况很危险,数次想迁都,但都遭到赵匡义集团的反扑不得不作罢。

一代开国之君最后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皇位也被亲弟弟夺去,自家孩子也死的莫名其妙。

为什么赵匡义能如此嚣张的夺权?因为开封城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

还有一个例子,明成祖朱棣。

他兵变成功之后为什么把京师迁到了北平?

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另一个原因就是金陵被朱元璋朱允炆经营了数十年,那里到处都是忠于朱允炆的人。

他要敢大摇大摆的生活在金陵,指不定哪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被人割了脑袋。

如果大肆围剿又会耽误好几年时间,而且这样内耗于国不利,还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干脆直接迁都,把京畿放在我的大本营北平,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过上几年那些忠于朱允炆的人自然而然就自己消亡了。

由此可以想见,李建成在长安城经营了四年多将近五年,他的势力范围是多么的庞大。

李世民真正潜下心经营自己的小势力还是武德四年末五年初的时候,他被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

最关键的是他获得了一个特许,天策府可以自置官属。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自己设置机构自己招募官吏,事后给朝廷报备一下就行。

有了这个权利,李世民的日子才好过了不少,不至于在和李建成的竞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他利用这个机会开设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然而时间还是太短,武德四年十月他被封为天策上将至今不到三年,两年多的经营根本就不足以和李建成的势力相抗衡。

就以朝中宰相来说,裴寂、裴矩是明火执杖的支持李建成;武则天的老爹武士彟是李渊的死忠,但也偏向于李建成。

封德彝脚踏两条船,但从他数次反对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就可以看出,他是偏向于李建成的。

萧瑀和陈叔达性情忠直,为了法理道义敢和皇帝干架的人。他们是支持拥有正统名义的李建成,还是支持劳苦功高但只是次子的李世民还真不好说。

更何况李建成也是有大功的,处理国政也没有什么过失。

虽然历史上陈叔达为李世民说过好话,认为他有大功于天下,不能因为流言蜚语就惩罚废黜他。

但岳山觉得,他是对事不对人,他说这些话只是站在道义上为李世民鸣不平,不能因此就觉得他会站在李世民这一边。

几位宰辅里面,真正站在李世民这一边的只有一位,宇文士及。这个力量对比非常悬殊。

更别提李渊其实也是偏向李建成的,虽然他数次说过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再加上李建成打通了和后宫的关系,那枕头风每天都吹啊吹。

谎言说一万遍就变成了真理,李渊一开始不信后宫对李世民的诽谤,时间一长由不得他不信。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想靠和平竞争夺得太子之位,无异于痴人说梦。他唯一的机会就是造反。

而且造反的时候诛杀李建成的优先级甚至还要在擒拿李渊之上。

为什么?

如果控制住李渊让李建成跑了,那结果必然是李建成调集京畿禁军围攻李世民。

不要说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话,李建成不傻,到了那个时候他肯定不会乖乖听话。

而李建成在长安城经营数年,到处都是他的人,就算没有诏书一样可以指挥的动禁军。更何况不是只有皇帝才能调动禁军,紧急时刻宰相也有这个权利。

有裴寂、裴矩在,他可以轻松调动禁军。

可以说这次造反只要让李建成跑了,等待李世民的依然是死亡。

而反过来说,如果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却让李渊跑了呢?

李渊会把李世民杀掉吗?不会。

他已经死了两个儿子,不会在杀李世民,更大的可能是囚禁。

只要不死,李世民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为什么?

因为李渊没有继承人了。

他的儿子虽然很多,但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其他的子女要么无才要么是襁褓里的小娃娃。

李渊已经五十七八近六十的年纪,还能活几年?他能等到那些年幼的儿子长大成人吗?

到时候为了整个国家整个家族着想,他只能再次启用李世民。

所以这次造反,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掉,其次控制李渊。这就是为什么岳山让尉迟恭一定要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原因。

这次兵变李世民能动用的力量实在太少,只有八百侍卫和敬君弘的两个千屯卫。所以他们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必须一击必中,否则迎接他们的只有死亡。

也不知道那边进行的怎么样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时候李建成应该已经进入玄武门了吧?

岳山心中叹了口气,抬头看了一眼大兴宫方向。

“翠岚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我来这么久了都没发现。”这时长孙无垢的声音突然在身旁响起。

岳山抬头一看,发现长孙无垢一身劲装坐在他的对面品茶,于是笑道:“姐姐不应该去盯着下人吗?怎么有闲暇来这里品茶。”

“呵……你这个小神仙都把茶具摆到王府最中心了,我还有必要着急吗?”长孙无垢笑吟吟的道:

“不过你这个办法确实很好,才这么一会儿王府的人心就安定了下来。果然不愧是小神仙,办法就是多。”

“我也就只有这些小聪明了。别看我表现的这么淡定,说实话心中也很忐忑的。”岳山摇摇头道。

长孙无垢看了依云一眼,才转过头正色道:“能告诉我你到底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大王胜利归来。”岳山理所当然的道。

哪知道听到这话长孙无垢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慎重起来:“你说过一念三千种未来,所以从来不肯把话说死。现在这么肯定的说会成功,肯定有问题。难道这次成功的可能这么小吗?”

后半句更像是自言自语。

岳山惊讶的看着她,这什么智商,这样都能看出漏洞。果然,谎言不能说的太多,否则要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

不过还好这个漏洞他有补救的方法,只见他神秘一笑道:“未来确实让人捉摸不定,但总有办法可以找到最真实的那条线。”

“我发现所有失败的画面里面都没有我的身影出现,而现在我出现在了这里,那么未来就只有一个了。”

长孙无垢眼睛一亮,道:“还可以如此吗?那真是太好了。翠岚果然是我的福星。”

岳山苦笑一声道:“我的姐姐,你不应该问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担忧吗?”

“啊?”长孙无垢眨了眨眼睛,疑惑的道:“是呀,翠岚为何还要担忧。”

从这个动作岳山就能判断的出来,她已经彻底放松了下来。这个女人让人怎么说才好呢,是真的把一腔心思全用在李世民的身上。

“我担忧的是,我们能不能活着见到大王胜利归来。”岳山叹息道。

长孙无垢脸色微变,正准备说话的时候却听到旁边有人说道:“既如此岳子爵何不想个法子让我们度过此劫。”

谁?这么大胆敢偷听他们谈话,岳山惊讶不已。转头一看是一名雍容华贵的丽人,身旁还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正太。

这两人他认识但不熟,是杨妃和李恪。

他们怎么到这里来了?岳山心中想到。

长孙无垢脸色微沉,不过马上就换成了模式化的笑容道:“原来是妹妹,这兵荒马乱的你不在自己院子里待着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我在后院待的心慌,听说姐姐和岳子爵在这里品茶就忍不住过来叨扰,还望姐姐恕罪。”杨妃好似完全没有看出自己不受欢迎,语气温顺的道。

“原来如此,我们也就是闲聊谈不上叨扰,你来了还显得热闹。坐吧。”长孙无垢道。

“谢姐姐。”杨妃恭敬的行礼后才走到一旁坐下。

岳山这才起身和她见礼,杨妃那叫一个客气,就差还个大礼给他了。等大家再次坐定,杨妃充满歉意又带着好奇的道:

“刚才不小心听到了姐姐和岳子爵的谈话,心中有个疑问不吐不快。既然您拥有如此神仙手段,为何不能帮助王府躲过这一劫呢。”

岳山沉吟了一下,实在不想继续胡编乱造了,干脆就说道:“非是不想,而是人力有时而穷。”

哪知道杨妃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郑重的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谢岳子爵指点。”

不只是她,长孙无垢也好像有所得一般,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只有岳山一脸的问号,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的啥,你们懂啥了?能不能给我讲讲。

因为多了个人,长孙无垢没了谈话的兴趣,岳山因为不熟悉也不知道说什么,气氛一时间变得尴尬起来。尤其是杨妃,左右不是之下情绪有些失落。

看着她尴尬的样子,岳山心软了。尤其是想到她的一生以及她的两个孩子的悲惨下场。

于是他没话找话的说道:“这位就是长沙郡王吧?真是俊俏乖巧。”

这倒不是故意夸,而是这孩子真的很俊俏,唇红齿白面若冠玉,将来一准儿美男子一个。而且一直乖乖站在母亲身边,一句话都不说也不喊累,非常的懂事儿。

他的乖巧和李承乾不同,李承乾是稳重,他是真的安静。

“是的,恪儿快来见过岳子爵。他可是你父亲的左膀右臂,你一定要尊重他。”杨妃连忙说道。

“李恪见过岳子爵。”小李恪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岳山面前像模像样的的行了个叉手礼。

然而明亮的眼睛却悄悄的打量着面前这个年龄并不比自己大多少的家伙,想不通他这么小怎么就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了?

“呵呵……郡王此礼我可不敢受啊。”岳山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却坐在椅子上坦然的受了这一礼。

“岳子爵乃神仙子弟,不知可否为恪儿算一算命格。”杨妃忐忑的问道。

岳山沉默了,玄武门之变都被提前了两年,未来的变动肯定会更大,他熟知历史的优势会越来越小。再装神弄鬼很容易会出事儿,他已经计划好以后洗手不干了。

但看着眼前温雅的杨妃,看看乖巧的李恪,想想他们的未来,他又有些于心不忍。

杨妃在史书上没有专门的记载,只是在在别人的传记里出现过几次。但每次出现都是正面形象没有一句坏话,李恪也是一样,史书对他的记载也是极尽赞美之词。

最关键是两人都没有参与到夺嫡之争中去。

后世有家把李恪描写的野心勃勃,把杨妃刻画的阴险狡诈,那也只是为了服务罢了,当不得真。

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一对母子的评价是想当之高的。宋朝有一句评价两人的话非常中肯:

若吴王恪之在当时,内不闻其母有戚姬嬖爱之私,外不闻恪有魏王夺嫡之计。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吴王李恪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母亲仗着身份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李恪像魏王李泰一样参与夺嫡。

只是可惜,一生不争的李恪最终还是被不放心的长孙无忌给杀了。没办法,谁让他太优秀了呢。

以前读史的时候岳山就非常的为他惋惜,此时既然有这个机会,何不给他一个较好的结局呢?

想了想,说道:“今日之变若成,对秦王府上上下下都是个好消息,唯独对你们母子二人……不尽然。”

杨妃脸色再变,但更多的是疑惑。为什么兵变成功对别人来说都是好消息,对她和李恪来说是坏消息?长孙无垢也用不解的目光看着岳山,等着他的答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时候太优秀了也是错。”岳山伸手摸了摸李恪的脑袋叹息道。

这个提示对于聪明人来说已经足够明显了,起码长孙无垢懂了,杨妃也懂了。

杨妃露出牵强的笑容说道:“岳子爵说笑了,恪儿哪有你说的这么聪明。我这当娘的一直在担忧他太笨了,长大了可怎么办。”

长孙无垢脸上的笑容不变,但眼中却露出了冷意,瞪了一眼岳山道:“翠岚你胡说什么,优秀还不好吗。承乾将来继承大统,正需要有才能的兄弟辅佐。”

这话很中肯很悦耳,可杨妃眼中却闪过一丝慌乱,双手紧紧的抓着李恪的手。

岳山再次叹了口气,长孙无垢的温柔贤惠是留给自己人的,涉及到丈夫和孩子她能做的比武则天还武则天。

“我和这个孩子有缘,想收他当弟子,不知杨妃可肯割爱?”

“啊?”杨妃露出惊讶、意外、不敢置信以及……狂喜的表情。她想不到岳山为什么会突然提出这个要求,即便心中一万个同意,可摸不准情况的情况下一时间也不敢同意。

长孙无垢更是豁然起身,正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却看到岳山给了她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出于对他的信任,她又缓缓了坐了下来。

“杨妃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我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能力,但自信还是能教好长沙郡王给他一个富贵安宁的人生,甚至还能有一番不小的作为。”岳山认真的道。

“谢岳子爵厚爱,不过事关重大我无法做主,需问过大王才能答复你。”这时杨妃也从惊骇中恢复过来,说道。

“我明白。我说了不急,你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岳山道。

杨妃点点头,道:“我有些累了,就不叨扰姐姐和岳子爵了。”说完就起身告退。

长孙无垢也没有挽留,放她离开了。

等她走远,长孙无垢脸色一嗔,怒道:“岳翠岚,你给我说清楚到底在搞什么鬼?”

岳山喝了杯茶润润嗓子道:“姐姐别急,你是否还记得我说过这个世界很大,大到了就算骑着最快的马一年时间也跑不到尽头?”

“自然记得,可这和你收他当弟子有什么关系。”长孙无垢犹如发怒的雌虎。

“这么大的地方,大郎继承大宝之后能统治的过来吗?”岳山不慌不忙的问道。

“嗯?”长孙无垢何等人也,马上就反应过来:“你是想让他……”

“对,既然如此何不把这些地分给承乾的兄弟?只要他们愿意做大唐的藩属承认大唐为宗主之国,到时候承乾就是天下之主,就可以享天下气运。”岳山这才说出了自己最终的打算。

长孙无垢脸色稍霁,却担忧的道:“可他们同意吗?你如何保证他们不争?”

岳山道:“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收他为徒的原因,姐姐还信不过我吗?”

长孙无垢忽然展颜一笑,好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道:“胡说,不是我信不过你,是你信不过姐姐。要不然为什么要说今日事成对她们母子不是好事这样的话,还不是信不过姐姐吗。”

岳山正色道:“不是信不过姐姐,而是信不过上党县公。”

长孙无垢默然,她很清楚自己哥哥的性子,知道岳山的顾虑是对的。如果李恪真如岳山说的那么优秀,那长孙无忌肯定会把他清除掉。

她看了岳山一眼,心中暗道,这个少年对人心的把握实在太过于透彻了。

同时,刚才的事情也让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李丽质许给他。

至于大哥长孙无忌亲上加亲的提议,只能说声抱歉了。为了丈夫,为了承乾,为了所有的孩子,她必须要用联姻的手段把岳山彻底绑在她的战车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