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第二百一十章 谋算儒家(1)

文唐 第二百一十章 谋算儒家(1)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第二百一十章 谋算儒家(1)

光有兵不行,还要有将。已经成名的将领就算了,李世民不一定给,就算给了人家也不一定听他的。最好是找那些还未成名的名将胚子。

名单岳山自然也早就列好了,苏定方、刘仁轨、薛仁贵、王方翼等寥寥数人。但算算时间薛仁贵此时才十一二岁;王方翼他也打听了,还在娘胎里。就只有苏定方和刘仁轨最合适。

苏定方早年跟随刘黑闼造反,被平灭之后就回家种田去了。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为了对抗突厥动员了全国能征善战之人,赋闲在家的苏定方才被重新征召开启了他辉煌的一生。

苏定方的战绩太辉煌这里就不细数了,只要知道他把唐朝的版图西扩到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就可以了。

前世李世民是被迫无奈之下动员全国,苏定方才得以重新出仕,这一世有了岳山不知道他会不会被小翅膀给扇没了。

为了不让这样的名将埋没,岳山决定提前征召他入伍,就到书院带领百骑司。苏定方配百骑司,想想他都觉得激动。

刘仁轨知道的人稍微少一点,但此人也是超级大牛。属于文武双全的角儿,文能治国武能灭国。曾经一战打的扶桑过八百年不敢抬头直视中国。

算算时间这会他应该才刚刚入仕,官职应该是**品甚至不入流。这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以兵部的名义征召他入伍,想必他会很开心。两人一老一新搭配起来正好合适。

对于岳山莫名其妙的搞出两个人出来,李世民早就见怪不怪。一方面传旨兵部以最快的速度征召两人入京,一方面也把两人暗暗的记在了心里。

事情商量好之后,李世民松了口气,懒散的歪在椅子上道:“今天还不到给丽质讲课的时间吧,你进宫有什么事儿?总不会是算到我们正在商量突厥之事专门过来替我分忧的吧?”

“今天进宫确实有两件事找圣人,刚才只是恰逢其会多说了几句。”岳山这时候才想起此行的目的,摇摇头道。

“说吧,什么事儿?”李世民道。

“一来最近外面有点乱,想进宫躲麻烦。”岳山道。

“有人打你的注意?”李世民噌的一下坐直,冷声道。

“没有没有,是害怕有人病急乱投医求到我这里来,到时候坏了谁的事儿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就不好了。”岳山心中一暖,连忙摇头道。

李世民的身躯一下又瘫了下来,嘲讽道:“不错,挺清醒的吗。”

岳山假装没有看见,继续说道:“二来确实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和圣人商议一下。”

“说。”李世民道。

“圣人先看看这两本书,然后咱们再说什么事情。”岳山从怀里掏出两本书递给他道。

“哦,你又写书了?”李世民好奇的道。

这速度有点快啊,不知道这次是什么书。但是当他接过书看到封皮上的书名的时候,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独尊儒术?你如此推崇儒家吗?”

岳山自然看出了李世民的不快,也知道他为什么不高兴,但没有做太多解释,而是道:“你先把书看完再说。”

李世民大约听出了岳山话里的未尽之意,低头翻看起来。不过越看他的眉头皱的就越紧,这怎么还是夸儒家的啊?

其实全新版本的独尊儒术和第一版的差别已经非常大了,第一版基本都是在吹捧儒家的。

可是前不久岳山才了解到,唐朝的儒家地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他又回想了前世自己看过的史书,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儒家在唐朝确实很尴尬,国家确实需要儒家文化来治理国家。但尊崇的却是道家和佛家。

初唐时期皇族自诩为老子后人尊崇道家,道家才是第一显学。儒家第二,佛家第三。

武则天时期为了打压李家又抬高佛教的地位,儒家落到了第三的位置。李隆基上位再次抬高道家,佛家变成第二,儒家还是第三。

之后的一百多年就是道佛之争,今天你压我一头,明天我压你一头。儒家很尴尬的坐稳了第三名的位置。

直到韩愈和柳宗元出现,两人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有趣的是柳宗元自幼好佛,韩愈虽然讨厌佛教但他很重实际承认佛教的长处加以吸收。

所以在他们两个的手里,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进一步交融在一起,和道家思想一起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

二人之后,儒家文化越来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最终在宋朝达到巅峰。

不过那都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了,在眼下儒家正处在被道家打压的几无还手之力。

了解了这些岳山大喜,如此他改造儒家遇到的阻力岂不是更小?

顿时他就改变了主意,吹还是要吹的,但不能在那么无脑吹,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都要写。

所以他还把这本书一分为二,第一本讲的是独尊儒术的必要性。

先是介绍了历史背景,什么夏商周什么春秋战国,还肯定百家争鸣带来的文化繁荣,又介绍了秦始皇的的功绩。

然后指出了秦汉虽然完成了国土的统一,但思想上还不统一。原因就出在了百家争鸣上,大家各有各的信仰,思想无法达成一致。

长此以往国家必然还会分裂,这时候就需要完成思想上的统一。

百家思想,哪个更适用呢?

岳山又介绍了百家显学的优缺点,比如法家过于严苛,墨家过于理想化,道家过于清高,兵家、阴阳家等等也各有各的不足。

唯有儒家,就各方面来说最中庸平和,它强调的礼法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最终儒家胜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面又讲了独尊儒术所带来的好处,比如社会结构日趋完善,民心逐渐统一等等。反正在尊儒的情况下,创造了灿烂的中原文明。

这就是第一本书的内容,用来拍儒家的马屁顺利融入儒家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但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精髓在第二部书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