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414 羁绊

文唐 414 羁绊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414 羁绊

君以国士待臣,臣以国士报之。这是古代君臣之间最浪漫的事情。岳山以为永远都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身为一个穿越者,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新时代四有青年,怎么可能会对一个土著独裁者产生这种感情?

可就在刚才,他真的被李世民感动了。

《论语正义》代表着什么谁都懂,远的不敢说,往后几百年的学术走向都将取决于这本书。

身为一个皇帝,在有机会按照自己想法改动的情况下却选择了尊重著书人。这是何等的心胸和气度,对著书人又是何等的信任。

岳山的心肠又不是石头做的,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在联想到从相识以来他和长孙无垢对自己的照顾,岳山终于沦陷了。

之前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整个中原文明的兴盛,至于李唐因此受益,那都是顺带的。但现在他愿意站在李世民的立场上为大唐的兴衰谋划。

李世民成功的把岳山和李唐变成了羁绊,不是用高官厚禄,也不是用女儿联姻,而是用他的信任和包容。

相信你不是司马迁。

司马迁吃着汉帝国的饭却在史记里如实记录了汉初皇室的丑闻,在讲究‘为尊者讳’的年代里堪称大逆不道。

汉武帝没有直接把他杀了只是阉了他,说起来算得上是宽宏大量了。

李世民说他不是司马迁,就是在说,我相信你岳山不会在这本书里损害李唐和皇室的利益。

同时也是在告诉岳山,你不是司马迁,我也不是汉武帝。我会比汉武帝更大度,不会因为这本书就怪罪于你。

当然了,信不信是岳山的事情,反正人家话是这么说了。

岳山愿意相信李世民的话是真的,因为他一字未改就同意刊行这个版本。

书这个东西,一旦经第二个人的手修改就会失去原本的意思,如果这个修改的人还有着私心那更是完蛋。

再加上岳山确定的最终版本李纲和孔颖达也是知道的,一旦刊行出来的版本和他们敲定的版本有区别,他们必然能猜到其中的原因。

你一个学问人写的书让皇帝修改,呵呵……你不配当读书人。岳山营造这么多年的名声分分钟臭大街。

可以说,李世民此举不但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也是在维护他的脸面和荣誉。

不过岳山也确实没有愧对这份信任,在这本书里确实没有抹黑李唐。甚至因为害怕不字迈得太大扯着蛋了,很多地方他还是收着写的。

比如在强调人权的同时也不忘号召大家忠君爱国,在宣传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时候也在强调掌舵人的重要性。

当然了,这些其实都是旁枝末节,岳山自己觉得这本书最具开创性的地方在于根据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思想进一步推导出了民本思想。

根据格物致知推导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还略微涉及到了一些逻辑学的内容,只是前世他也没有研究过逻辑学,涉及并不是很深。

关于权利方面也隐晦的指出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化,提议朝廷应该学会分权,不能把所有的权利都交到一个人手上。

穿越者最喜欢吹捧的三权分立什么的他反而一个字都没提,三权分立这东西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前,三权分立被吹的天花乱坠,美帝也被誉为人类的未来。

然而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大家这才明白,所谓的三权分立……嗯,反正大家都懂。

岳山在这本书里一直强调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皇帝并不一定要要什么都会,他只需要学会如何给人安排工作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迎合读书人,或者说岳山本身就是读书人,为了维护自身阶层的利益,他提出读书人和皇帝共治天下的理念。

对士农工商他也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应该提高‘工’的地位,把农和工并列。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他追溯到管子设立‘匠籍’的初衷,证明先贤是重视工匠的,只是被后人歪曲了本意。

对于商人则继续采取了打压的政策,并明确提出,一定不能让商人掌权。

财富可以无限传承,如果让拥有财富的商人掌权,那权利就永远掌握在他们手里。

还借用了马的理论,说商人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背宗弃祖。

总之这本书有他的先进之处,也有落后的地方。在唐代人眼中绝对是具有开创性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现代人看来依然是在维护封建统治。

从李世民那里离开后,岳山马不停蹄回到龙首山印书坊,亲自监督印书坊的人制作雕版。

说起来龙首山印书坊的实力也非常强大了,虽然岳山没有怎么管理过,但这一两年来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百多名雕刻工,数十名印刷工的大作坊。

此时百十名雕刻工放下手头的活,全力雕刻论语正义。

至于活字印刷,还是那句话,岳山只是把这项技术提了出来并分了一组人进行研究,并没有大量投入使用。

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活字印刷印出来的书并不美观,成本也不比雕版印刷低多少。还不如直接使用雕版印刷。

而且用优质木材制作出来的雕版可以使用许久,如果保存得当甚至可以使用许多年。这么一算,活字印刷的优势并不大。

龙首山造纸坊也全力生产上等纸张,制墨坊也开始生产上等油墨,以备印刷。

总之,为了这本书岳山动用了手中全部资源,就为了能尽快刊行此书。

就在他忙着印数的时候,尔雅楼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安静。

这话还要从论语正义成书那天开始,李纲拿着属于他的那一套书直接就去了尔雅楼,找到大字典编撰工作组最有威望的十几名大儒,让他们一起过来‘雅正’。

最后的结果自然不用提,所有人都被折服。

然后这十几人转头就把书的内容告诉了其他人,虽然他们转述的不是很详细,可依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大家纷纷跑到李纲哪里请求拜读此书,李纲自然不会不同意,很大方的把书借了出去。

一套书自然不够一百多人看,不过大家有的是办法,先把书拆开,每人分几页抓紧抄录。然后大家在相互传阅抄录。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很快就解决了书籍短缺的问题。唯一的后遗症就是,当李纲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气的直拿拐杖抽人。

当这些人看到论语正义的全貌之后,顿时就安静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位才十三岁的清水候居然真的完成了对论语的诠释。

关键是,李纲的‘开千古未有之先河,创千年不朽之伟业’名副其实。

几天后,《论语正义》的内容就通过信件零零散散的传播了出去,不出意料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尤其是其中一册不知道被谁泄露出去之后,整个学界都沸腾了……

可以说论语正义还未刊行,已经名满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