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441 岭南开发序章

文唐 441 岭南开发序章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441 岭南开发序章

看着面前二十名朝气蓬勃的学生,岳山由衷的感到自豪,身为老师最喜欢看到的场景就是学生能够成才。

倒不是鼓吹老师都是多么高尚,而是学生有出息了证明他教导有方,会产生浓浓的成就感。

“你们是书院年龄最长也是学问最好的二十名学生,看到你们从懵懂稚童成长为有为少年我倍感欣慰……”

“身为大好男儿,就要有远大的志向。陈胜曾经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希望你们都能当鸿鹄都不是燕雀……”

“有人的理想是出仕为官造福一方,有人想经商沟通南北互通有无,有人想当郎中治病救人……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选择不同,都是在为国做贡献……”

岳山先是说了一通鼓励的话,把一群小盆友夸的激动不已。然后顺其自然的把话题转移到了任务上面:

“但闭门造车是无法成为真正的人才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知行合一……”

“朝廷要开发岭南那里需要大量的人才,但那里条件艰苦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我希望你们敢为天下先……”

“圣人不差饿兵,书院不会白让你们去那里受罪的。凡是愿意去岭南并表现合格则,可以免试进入龙首山书院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

免试去书院?不少本来还有些担忧不乐意的学生顿时改变了主意,不少人露出兴奋的表情。

而这时岳山话锋再转,道:“当然,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算你们想去也要得到父母同意才行……”

“现在你们可以好好考虑一下,然后回家和父母商议,三天后给我答复。放心,不愿意去的我们也不会勉强,更不会区别对待。”

“冯易、陈仲、包维宁留下,其他人可以离开了。”

然后那十几名学子就离开了办公室,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散开,而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商量这件事情。

不过毕竟是年轻人,对岳山和书院又比较感激和信任,大多数人多表示愿意去,只有极个别的还在迟疑。

另一边岳山则对冯易三人说道:“你们三个必须去,李德武先生将是你们的带队先生,你们去找他商议一下需要做哪些准备。”

师徒如父子,冯易和陈仲两人的事情岳山可以直接越过他们的父母做决定。包维宁是他家管家包大林的孙子,他也能直接做主。

说起来包维宁的成绩并不拔尖,是没资格参与进来的,岳山为了收买人心才把他给弄了进来。

说白了就是开了后门。

所以说,后世那些大学所谓的自主招生就是扯淡,国家的想法是好的,可惜这种非常活泛的政策太容易被上层阶级的人所利用。

想参加社会活动?想培养其他特殊爱好?可以啊,只要你有钱。

玩钢琴?一架钢琴几万块,一节钢琴课几百块,普通家庭谁能负担得起?

所以每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想走自主招生路线,做梦吧。

可以这么说吧,考试成绩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公平的东西,才是穷人最应该维护的一项制度。

然而搞笑的是,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人甚至就是穷人出身的人,居然高呼唯成绩论不公平,鼓励素质教育,要搞自主招生。

说的好像国家放开自主招生,他们的孩子就能免试上大学一样。

尤其是曾经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为了反对唯成绩论,高考时候交白卷,故意写零分作文。用愚蠢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了,脑壳里装的都是米田共啊。

试问,那些鼓吹素质教育,那些鼓吹自主招生的专家学者的孩子为什么不弃考?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为什么不弃考?

前世岳山就是最反对搞素质教育和自主招生的,曾经在各种论坛发表过自己的观点。然后他悲哀的发现,无数连饭都吃不起的键盘侠在围攻他。

前世岳山人微言轻,现在他有这个能力了,必然会断绝这种情况。我就是要一刀切,就是要唯成绩论。

当然,古代和现代也有不同。古代书院是私立的,怎么招生人家自己说了算岳山管不了。但想当官?必须要通过科举考试。只是现在一切都还是草创阶段,言之过早。

不过对于此时的书院弟子来说,能免试进入龙首山高级书院接受名师大儒的教导,已经是非常优厚的奖励了。

即便如此,三天后也有六名学生决定放弃这个机会,甚至有两名直接选择了退学。

岳山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并没有失望,他也能理解那些家长和学生的选择。

就好比大家正在大学快快乐乐的读书,突然有一天学校告诉你,想让你去阿富汗、叙利亚、索马里等地实习,你会怎么想?

对于大唐人来说岭南就是这么危险的地方,他们不愿意去也是正常。

他又挑选了六个人凑够二十人小队交给李德武,由他来讲解一些关于岭南的知识。

另一边医学院也同样热闹,由太医院、医学院、佛道两家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医疗小队也集解完毕,正在医学院接受统一教导。

至于药方……不得不说药王名不虚传,有岳山给出的关键药物,在孙思邈的带领下医学院很快就拿出了几十个药方。

至于具体效果,还要等到了岭南亲自验证过才知道。反正有一点可以肯定,吃不死人。

而且为了治病救人为了研究出更合适的药方,孙思邈已经决定亲自带队去岭南。

虽然岳山很不想让他去,但为了大局考虑还是同意了。不过也从李世民那里讨要了一支五十人的精锐小队,专门保护他的安全。

皇商行也同样忙碌起来,全国收集需要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

学政司也没闲着,孔颖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动员了数百名读书人去岭南传播圣人之学。他的计划是在岭南地区开设四五所高级大学,数十所蒙学。

这可以说是学政司组建以来第一次大动作,孔颖达等学政司的官员们非常上心。

至于朝廷就更别提了,现在整个朝堂都在围绕岭南大开发转。

李世民一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就是在讨论岭南大开发的事务,连对突厥人的作战计划都暂时押后了。

不管在哪里搞开发首要是得人,尤其是要有得力干将主持,为了岭南大开发的官员人选,朝堂陷入了争执之中。

大家都想让自己的人去,还能坐上关键位置。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入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