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578 国家计划2

文唐 578 国家计划2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578 国家计划2

李世民应该是对内阁制度非常的满意,第二天就在承天门内圈出了一块地方这位内阁办公处,然后选拔他信任的人进入任职。

内阁设大学士一人为内阁主事,学士六人协助大学士工作,其余干事若干听命办事。

他对外的口径是遴选有才之士以备咨政,天下臣子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赞颂皇帝英明善纳谏言。

因为李世民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还是秦王的时候就建立过馆,招募天下有才之士以备咨政,著名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在群臣看来,这个所谓的内阁就是馆的翻版,是皇帝储备人才的地方。

防止有人看出什么东西,内阁成员也没有从现有的重臣圈子里挑选,都是选拔的一些闲散官员和在野的贤者。

长孙无忌成为了第一任内阁大学士,暂统内阁事务。马周这位门下省值班侍奉,就被提拔为内阁学士。

对于两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长孙无忌再一次进入权力核心——前年因为皇后兄长的原因被迫辞去了宰辅职务。

说起来和岳山一样,两人都没有实际职务,都是挂着闲职在朝中上班,全靠着对李世民的个人影响力参与朝政。

而现在长孙无忌算是一只脚再次迈入了核心。

马周也从一个没有品级的门下省值班侍奉一步登天进入了内阁,正式成为李世民的谋臣。

可以说现在被选入的内阁担任学士的,那都是未来的朝中重臣,现在就等着李世民把内阁转正就可以起飞了。

内阁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皇帝梳理归纳岳山带人整理出来的那些意见建议,然后一条一条分析给李世民听。

岳山这位始作俑者虽然极力拒绝内阁工作,但还是被抓了壮丁,陪着一起研究。

看着桌子上摆着的几摞数尺厚的资料,岳山想死的心都有了,沮丧的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一动不动。

反而是长孙无忌、马周等人眼睛亮的和灯泡一样,兴奋的翻来翻去。

看了一眼垂头丧气的岳山,长孙无忌心下好笑,故意问道:“翠岚这是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是啊,特别不舒服需要休息,你们忙吧别管我。”岳山有气无力的道。

“那怎么行,这些资料可都是你带人整理出来的,还需要你亲自讲解才行。”长孙无忌戏谑的道。

“啊!”岳山突然坐起来抱着头大喊一声,把长孙无忌等人吓了一跳。

然后就见他一脸正色的道:“我好了,咱们开始吧。”

长孙无忌捂着心脏指着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岳山若无其事的来到那些资料面前,道:“这些是最初版的资料,想全面了解要花费大量时间。现在已经快要进入一月份,必须要尽快把今年的计划拿出来,所以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一检查了。”

说着他拿起最上方一个书匣道:“这里是经过我初步筛选之后的问题,只有一千余条。现在我们全力研究这些,尽快制定出一份工作计划呈交给圣人。”

长孙无忌接话道:“英雄所见略同,这些资料是岳候查访数百人得出的,我们这些人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理清。”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挑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计划,等把今年的计划制定完成在潜心研究剩下的资料。你们有没有意见?”

马周等几位学士都点点头表示没有意见。

内阁有发言权和决定权的就只有大学士和几位学士,其他人员全都属于办事员,属于听话办事的那种未经允许连发言权都没有。

所以只要他们几个通过的决定,就是内阁最终决定。

统一了思想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把岳山亲自挑选出来的问题逐一分析,又剔除了数百条,最后留下的一半都不到。

之所以有那么多内剔除,有两个原因:

一是岳山故意的,要是他把所有事情都做了,其他人会怎么想?所以故意塞很多可以剔除的问题,就是为了大家面子上都好过。

二是他的能力确实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很多东西思考的不到位,看起来很不错的建议经过别人一分析就发现许多问题存在,从而被剔除。

而通过和这些人的交流,观察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岳山更加清晰的感受到了初唐这些精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办事的方法,对他的成长帮助非常大。

内阁的这些成员之前大多都是闲散人员,现在有机会参与到国家大事中去自然非常的积极,真的是夜以继日的工作,连饭都忘了吃。

不过成果也非常显著,两个星期后终于拿出了一份计划。

看着一脸疲倦眼睛布满血丝的其他人,油光满面的岳山倍感羞愧……以后这种事情自己还是不要参加了,免得带坏了风气。

把这份厚的吓人的奏折递呈给李世民,他翻阅修改之后又拿给诸位宰辅讨论。

岳山劳师动众给国家挑毛病,而且一下子就找出了上万个问题,早就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有人忧心忡忡,觉得自己做的好不够好。

有人觉得岳山哗众取宠,国朝明明蒸蒸日上,你偏要说有问题。

还有人在背后看笑话,你们不是天天吹天下太平吗,现在继续吹啊。

但身为宰辅他们更多的是期盼。

有时候能找出问题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找不出问题才是悲哀。

找出问题,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如何解决就可以了。找不出问题国家却乱了,那是要亡国。

不少人都对岳山找出了哪些问题感兴趣,四处打探消息。不过可惜,岳山早就防着这一手了。

他事先就把提问题的人按照行业分成了各个小组,小组和小组之间相互都没有任何接触,大家能接触到的也就是自己提出的那几个问题。

真正能接触所有问题的,只有最后审核组的部分成员。而这些人都是值得信任的,不会对外泄露这种机密,也不敢泄露。

所以外人打听来打听去都只能获得个别情况,而且真假难辨。

可以说大家的心都被岳山搞的这一出给吊了起来,连年都过得没滋拉味儿的。

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可以一窥机密了,诸位宰辅们也非常的期待。

当得知自己能看到的只是挑选出来的几百条,而不是传说中的上万条的时候,大家难免有些失望。

但当他们翻开这份计划书看清楚里面的内容的时候,无不露出震惊之色。

这是一份前所未见的计划书。

对各种问题分门别类,又按照轻重缓急标注了范围。每一个问题都有事情的起因,又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核心的是,这份计划采用了大量的数据。

比如在全国修驰道,今年计划修哪些路段都经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的粮价是多少,修路需要多少人,成本是多少,大约需要多少天完工……

这真的是前所未有开创性举动。

以前他们制定计划都是大家找出问题,商量一下达成共识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就完事了。

至于工期多长钱够不够之类的,那都是下面人的事情和他们没有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滋生**……

而现在,这份新的计划书把所有可控的事情都控制在了一个大致的范围,让圣人和宰辅脑海里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就算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大家也知道能迅速做出判断,然后拿出针对性的办法,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还有一个开创性的地方就是,很多关联的问题被放在了一起来统筹解决。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顺带着把第二三四五个问题一起解决,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在以前这是不可能的。

以往制定计划都是大家围坐在一起,想起一件事情就解决一件事情,解决完了发现新问题再重头开始去做。

很多相关联的问题明明可以合并去处理,结果因为缺少统筹规划,进行了大量重复无效的劳动,白白浪费资源。

现在,宰辅们终于知道岳山为什么要劳师动众聚集数百人给国家挑毛病的原因了。

因为只有知道了所有的问题所在,才能站在高处做统筹管理。否则就只能和以前那样想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缺少统筹也缺少前瞻性。

清水候果然不愧是清水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非同凡响啊。

对于制动出这份计划的内阁,宰辅们也是另眼相看。原本以为就是第二个馆,现在看来皇帝是另有想法啊。

不过他们也没有多想,就是帮皇帝解惑提供咨询的地方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威胁不到他们这些宰辅。

这份计划书仅仅是翻看加思考就用去了诸位宰辅四五天的时间,不是他们速度慢,而是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国朝安危,不得不慎重。

最后的结果是大体上不做变动,但部分细节做了调整,又添加了几个宰辅们自己想出来的建议,最终一份完整的大唐版一年工作计划就此完成。

不过此时已经进入二月份,在拖下去这份计划估计就只能等明年在施行了。所以李世民很霸道的略过了群臣审议这个过程,只是在朝会上让大家了解了一下,连讨论都没有就直接推行全国。

这份计划涵盖的方面很多,但大致只有几个方面。

一是学政体系和科举体系的建立。今年要在天下各道设立贡院,举办道举考试,为国选才。

国子监体系下,五年内把书院开遍全国每一个州府,并且在条件允许的部分县也可以开办书院。

同时也鼓励私人开办书院广纳学子读书,但私人开办学院必须接受当地学政司管理监督。使用的教材必须经过学政司允许,否则视为违法。

里面的条款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不管是学政体系还是科举体系,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还好孔颖达提前几年储备人才,再加上于克训从棣州带出来了一大批人才,勉强够用。

就算不够也可以从外界招募,当然,优先招募的必然是新学支持者。

总之孔颖达和于克训两人是斗志满满,发誓要做出前所未有的成绩,名垂青史。

二是全国驰道的修筑和河道的清理开挖,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道路的修建,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都会花大量资源修筑通行全国的驰道,唐朝自然也不例外。

河道的清理和挖掘也是一件重中之重,因为河道关系的货运、灌溉等等作用。关键是不定期清理河道会淤积,特别容易发洪水引起洪灾……

修筑驰道和河道都是长期工程,必须分地段分时间段有计划的进行。就算没有岳山朝廷每年也会制定相关的计划,只是有了他的提议,今年的计划更加的科学全面。

三是岭南大开发的继续。所有人都以为岭南开发需要好多年才能见到效益,然而谁都没想到,第一年就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粮食。

关中蝗灾加旱灾全年绝收,岭南所有的土地全部改种粮食,秋收的时候为朝廷提供了百万石粮食。

至于岳山最初提议的白糖,反而被大家给抛之脑后了。

这年头,在没有比粮食更值钱的东西了。白糖虽然价格更高,但唐朝还没有富裕到把上好良田种甘蔗的地步,起码眼下不行。

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朝廷对于开发岭南就更加的热心了,今年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岭南。

三是北方的开发,颉利被擒突厥苟延残喘,大唐终于可以放心开发北方的故土了。

当然了,如何攻打突厥最后的主力,这是核心机密,不会拿到朝堂上来说。

这份计划主要是提出了如何稳定和开发北方的土地,使当地恢复生产之类的。

……

这份计划通过之后岳山总算闲了下来,关着门睡了好几天才重新活过来。

不过他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李世民的一个命令又把他给炸了出来。

“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