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586 谥号和证据(补昨天的)

文唐 586 谥号和证据(补昨天的)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586 谥号和证据(补昨天的)

刚才还好好的同僚死在自己身边,李世民等人都有些慌神,得到赵蒙提醒才反应过来,不能就这样让王珪歪倒在椅子上啊。

众人手忙脚乱的把他抬起来准备放一个合适的地方,可很快就傻眼了,这是办公的地方,没有床榻之类的,不知道该往哪放啊。

还是赵蒙果断,知道这些宰辅治理国家还行,指望他们处理这种事情就是强人所难。

就自作主张跑到大殿一处墙壁,伸手把墙上挂着的毯子给扯了下来铺在地上,然后指挥大家把王珪平放在毯子上。

之后众人都沉默了,发生这种事情他们也没有心情说话了。

即便御医还没有到来,大家也都已经知道了结果,王珪没了。这种事情,说实话算的上是古往今来第一次了。

还是李世民忍受不了这凝重的气氛,没话找话道:“有没有通知王相的家人?”

赵蒙赶紧出来告罪道:“圣人恕罪,一时手忙脚乱竟忽略了此事。”

“那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派人去请啊。”李世民怒道。

“喏。”赵蒙连忙去办理。

其实这事儿真不怪赵蒙,这么大的事情没有李世民的命令谁敢派人向外传递消息?是李世民自己刚才慌了神忘了这件事,赵蒙这是主动把他的失误往自己身上揽。

李世民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是嘴上训斥几句,没有任何实际的处罚。

王珪在皇宫内故去,这种事情瞒不住也没必要瞒,大大方方的把王珪的家人请过来,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们,有这么多同僚帮忙作证不会引起什么误会。

很快三名御医在一名力士的带领下一路狂奔而至,匆匆给李世民见了礼就赶紧过来给王珪诊治。

其实已经没有诊治的必要了,王珪已经完全失去了呼吸,躯体开始变凉,脸色也渐渐变灰……这都是人死亡的表象。

之所以还让御医过来检查,不过是以防万一,同时也是做给死者家人看的。

果然,三名御医检查过后给出了一个大家心中早就知道的答案。

“圣人,王相已经走了。”

“能查出什么原因吗?”李世民问道。

“这……初步诊断应该是忧虑导致心神枯竭,具体情况还需要问过王相的家人才能知道。”御医回道。

“忧虑?我知道了。”李世民挥手让御医退到一旁,心中五味陈杂。

他差不多猜到王珪是为什么死了,本来年龄就大了精力不济,又尤为卫大茂涉案害怕被牵连,整日忧虑忘啜废枕,最终导致猝死。

可……何至于此啊。虽然我确实怀疑过你,但也紧紧只是怀疑,最终还是认为你不会干这种事情。所以并没有打算动你。

你现在以这种理由死亡,而且还死在紫宸殿,将置我于何地啊。

发生了这种事情,众人也没有在商讨国家大事的心情了,但也没有人离开。这种时候还是等到王珪的家人到来再走才好。

王珪家业是住在皇城周围的贵族街坊,所以他的家人来的很快,来者是王珪的发妻和长子王崇基。

两人一路疾行,眼眶都是通红显然路上是哭过的,见到王珪的尸体后更是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王珪死后王崇基就是一家之主,要担起家族责任,所以哭了一会儿他强忍悲痛向李世民和其他官吏一一见礼并询问发生了什么。

由陈叔达出面给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询问了他最近几日王珪的情况。

王崇基告诉大家自从雌鸡化雄之案发生后,王珪就为圣人、娘娘担心,还要操心国事稳定时局……导致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总之一句话,王珪日夜操劳为国尽忠,至于担心皇帝不信任搞清算之类的话,那是一句都没有,连暗示都没有。

此处也体现出了王崇基的政治智慧,这时候说王珪担惊受怕唯恐受到牵连导致吃不好睡不好最终猝死,既贬低了王珪又有往皇帝身上泼脏水的嫌疑。

而一口咬死他是为国操劳而死,显得王珪忠于王事,也让李世民脸上有光。

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对皇帝心怀怨愤就是不忠,也容易引起皇帝的反感。

还不如看开了,给自家亡父脸上贴点金,给皇帝一点面子,两好。

这一点从李世民满意的目光中就能看得出来。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既然大家统一了口径就对外发丧吧。

王珪勤于王事操劳过度引发旧疾,猝死于任上。

如果是平时一个宰辅的死亡可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现在整个天下都陷入了巫蛊之案带来的恐慌之中,哪还有人关心这个问题。

也就同为官员的人稍微打听一下具体的情况,得知是办公途中死亡,也纷纷感慨一声‘王相忠于王事,乃我辈楷模’之类的。

至于还以李世民下毒手……倒是有人试图往这方面联想,但并没有多少人相信。

王珪是李建成的心腹,李世民登基之后不计前嫌重用与他,还让他登上了宰辅之位。

李世民要真想杀他,当初完全可以找个清理李建成余党的借口合理合法把他杀掉。既然当初没杀还重用,现在就更没有杀他的理由。

况且就算皇帝要杀人,也不会选择在紫宸殿这样重要的地方,更不会当着十几位重臣的面动手。

说白了,李世民有证人。但凡有脑子的都知道,皇帝不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无缘无故杀宰辅。

按照当时的礼节,人死之后停尸七天下葬。这七天各地亲朋好友都可以过来祭拜,岳山自然也来了。

说实话王珪的突然死亡确确实实出乎他的意料,他的心情也非常复杂。

穿越至今他救下过好几个原本该死的人,但被蝴蝶翅膀扇的提前死的名人王珪是第一个。

原本历史上王珪还能活五六年,这一世却因为巫蛊之案受到牵连提前猝死。说他是被岳山害死的有点夸张,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只是岳山怎么都想不通,堂堂宰辅,那么多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怎么会被这么点事儿给吓住?

还是说他本身就有隐藏急病,这次只是被诱发?可惜人已经死亡,真相无法追溯。

不过比起原本历史上,他死后的待遇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原本的历史上他只是被追赠吏部尚书,谥号为懿。但这一世,李世民应该是觉得亏欠他太多,除了追赠吏部尚书,还追赠相州刺史,谥号为‘端’。

最关键的还是谥号的改变。

文臣的谥号一般以文为第一个字,后面搭配不同的字表示不同的意思,唐朝一般为:

贞、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字越靠前赞誉就越高,文贞就是文臣最高的美誉。宋朝为了避赵祯讳,把贞改成了正。所以从此之后文正成为谥号第一等,其实和文贞是一个意思。

唐朝历史上只有魏征、张说、宋璟等寥寥数人获得,可见珍贵程度。

有人说了,不就是死后的一个美誉吗,有什么用?

那只是现代人缺乏荣誉感,在古代死后的谥号可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能福泽后辈。

明朝李东阳快死的时候就因为挂念自己谥号问题始终不肯咽气,他的朋友杨一清过来看望他,给他说:皇帝已经给你拟好了谥号,文正。当时李东阳就从床上爬起来给杨一清磕了一个头。

由此可见古代人是多么重视谥号。

懿字排在所有谥号第八位,端字排在第五位,别看只差了三位,其中代表的东西就千差万别。

换成还活着的那些大臣,如果告诉他们,提前死五年能把他们的谥号提前三四个位格,恐怕半数人都会同意。

这一点都不夸张。

王珪的子孙得知他的谥号是‘端’的时候,也是激动的热泪盈眶,对李世民感恩戴德纷纷面朝永安宫方向跪拜感谢。

就在王珪死后的第三天,关利君再次找到了卫大茂。

“王相走了。”

正在吃东西的卫大茂随口说道:“走就走啊,和我说干什……”

话说到一般才反应过来,一双浑浊的眼睛瞬间恢复神采,瞪着关利君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王相走了,就在前天。”关利君道。

卫大茂不敢置信的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他的身子骨不一向很硬朗吗?怎么可能会突然没了?”

突然他发疯一样扑到牢笼前抓着栅栏道:“你在骗我,你在骗我对不对?”

“三天前圣人召群臣议事……”关利君面色平静的把当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述了一遍。

“操劳过度,忧虑过度,哈哈……王珪没想到你胆子这么小。哈哈……”卫大茂大声嘲笑起来,笑着笑着就变成了嚎啕大哭。

“啊……叔玠兄是我害了你,是我害了你啊。我对不起你……啊……啊……”

“你应该知道,以王相的为人就算刀斧加身也不至于如此,之所以变成这样样子,全是因为你。”关利君没有理会他的嚎哭,因为他知道卫大茂一定能听的道:

“巫蛊之案牵连比你想象的还要大,你又是最重要的案犯,就算是他想护住你的那个私生子也很难,他是害怕有负所托将来九泉之下无颜见你这位故人才忧思过度而亡。”

“王相走了之后圣人感念于他的忠义,决定放过你的那个私生子,此时他们母子应该已经登上了前往新马岛的船只。你可以放心了,王相没有食言。”

“但,你就能如此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吗?你内心深处就没有对他的一丝愧疚吗?自己好好想想吧。”

说完关利君转身就走。

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听到卫大茂用沙哑的声音说道:“西街有家叫张记羊肉铺的店面,我在那里放了一样东西。找到掌柜的,说买三斤猪肉不要肥的,三斤马肉不要瘦的,他就会把东西交给你。”

关利君面露狂喜之色,不枉他刚才那一番表演,终于把卫大茂最后的秘密给压榨出来了。

至于给王珪打抱不平……王珪是谁?我认识吗?他认识我吗?和我有什么关系?

离开大牢,关利君快速召集了自己的心腹赶到西街找到了那间铺子。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让心腹团团把铺子包围,自己换上一身便衣过来用暗号取物。

这个羊肉铺的老板也是个机灵人,什么都没问,当关利君说出暗号之后就麻溜的去里屋取出一个包裹交给了他。

关利君提着包裹来到一个胡同,打开之后里面是个小木匣。他小心翼翼的打开木匣,当看到边缘缝隙里的那根头发丝的时候松了口气。

这根头发丝是卫大茂做的暗记,只要打开匣子就会掉落,现在头发丝还在就正面匣子没有被打开过。

匣子里面是两封信,他取出来匆匆看了一眼,顿时就激动起来。

圣人想要的证据有了。

关利君自然是没有资格去见皇帝的,想要把这个证据送到历史手上只有通过其他人。他毫不犹豫的就找到了刑部尚书李道宗。

刑部本来就是主管单位之一,李道宗又是皇室,还是李世民最信任和器重的宗师之一,把证据交给他是最稳妥的。

果然,李道宗见到证据之后二话没说就带着他亲自去见了皇帝。

说起来这还是关利君第一次进永安宫,第一次亲自面见圣人,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

不过还好,他也是经历过大风浪的人,见到李世民后倒也没有失礼,一五一十的把如何去见卫大茂,又如何获取证据的事情描述了一遍。

期间少不了美化一下自己,比如他去见卫大茂不是为了套口供,而是为王相打抱不平去骂卫大茂。

结果卫大茂良心发现主动说出了这个秘密。

面子里子都有了。

李世民果然很开心,当场就提拔他为六扇门总捕头。当然,必须要处理完巫蛊之案才能去上任。

拿到想要的证据的李世民一刻都没有耽误,马上就开始了行动。

很快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传出,五姓七望中的博陵崔氏和范阳卢氏才是巫蛊之案的真正幕后主使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