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第661章 敲打(求票)

文唐 第661章 敲打(求票)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第661章 敲打(求票)

事实也确实如岳山所想的那样,当他再次出现在会议室的时候,智藏代表四人接受了一教三传的说法,并表示会动用佛教的力量帮忙宣传《华夏文明》。

道信三人始终保持沉默,但岳山并不认为他们在用沉默对抗,而是为了给他们留下最后一点颜面。

虽然刚才王远知已经表过态,但此时也再次声明全盘接受华夏文明,竭尽全力帮忙宣传。

对道家的表态岳山是相信的,毕竟一教三传受益最大的就是他们。佛家吗就不好说了,嘴上说支持背地里阳奉阴违或者消极推广很正常。

不过他早就想好了预防的办法。

当即就说道:“我会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印书坊全力印刷这本书,到时候所有的道士和尚必须人手一本。”

“我还会派人抽查你们的学习情况,不合格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收回度牒强制还俗。如果一座寺庙有三分之一的人考核不合格,直接收回所有人度牒,取缔该寺庙。”

“还会派人深入民间调查,看你们是否有给百姓讲解书中的内容。如果当地百姓一问三不知,收回该区域所有和尚道士的度牒,取缔寺庙……”

听到这里道信等四人彻底死心,转而开始头疼该如何劝说天下的僧侣接受并宣扬《华夏文明》了。

道教则完全不同,在感受到岳山的决心之后马上表态会动用道家的力量印刷这本书。

岳山表示感谢,说道家印刷了多少书籍给他报个数,他会把钱给付了。王远知也没有推辞,这本书的印刷量必然是非常庞大的,他茅山宗负担不起。

会议结束后岳山马上行动起来,动用自己能动用的所有力量联系印书坊无限量印刷这本书。

长孙无垢也调动了皇商行的力量帮忙;李世民也给工部下旨,朝廷控制的印书坊暂停不重要的印刷工作,全力印刷这本书。

佛道两家的代表离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操作的,很快这件事情就传开了。先是佛道两教内部议论纷纷,总体上来说道教是支持的,佛教那边就热闹了。

对于老子莫名其妙成为了佛教的祖先一开始他们自然是无法接受的,道信、慧因四人被骂的狗头淋血。

还有许多僧侣公开谴责岳山捏造历史侮辱佛教,他们坚决不承认什么一教三传的说法。

而佛教的动静也很快就被外人察觉道,大家一打听他们居然和活神仙岳山干起来了?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虽然详细的信息打听不到,但大致也知道了岳山写了一本书名为《华夏文明》,其中一段涉及到了佛教起源。他居然让佛教认老子当祖宗。

大家先是不敢相信,然后就是瞠目结舌。这位清水候想干啥?疯了吗?最后就是看笑话。

不管是岳山被打脸,还是佛教认怂,都是大瓜,值得一看。

对于佛教的反抗岳山一句废话都没说,直接就下了狠手。

别忘了现在大唐正在进行全国性打拐和人口清查、土地丈量工作。岳山一句话,六扇门和户部的清查小组就迅速出动,把这些喊的最大声的寺庙里里外外清查了一遍。

然后这些寺庙就从世外清修之地变成了藏污纳垢之地,而且证据确凿一点都没冤枉他们。一口气关停了四十多家寺庙,僧侣们沉默了。

一部分是被吓怕了,还有一部分是心虚了。

寺庙没有几家是干净的,收留没有度牒的和尚实在太正常了。李世民约束宗教,一个州一年才发放三五张度牒,根本就不够分的。

那些寺庙想发展壮大怎么办?送钱贿赂当地官府,私下里收录一些没有度牒的和尚。

寺庙是不用纳税的,有些百姓就献地自投,把自家土地挂在寺庙名下给寺庙缴纳佃租,以求免除各种赋税。

还有些百姓信佛信傻了,为了礼佛把自家的田都当香油钱送给了寺庙。

这些还不算什么,有些寺庙仗着自己规模庞大,肆意侵吞周围百姓的土地……

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有些绝对了,但每一座寺庙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存在。对这种情况朝廷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要不把事情闹大就可以。

现在很明显朝廷要认真了,这些寺庙自然就怂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寺庙都怂了,毕竟愿意为了信仰赴死的人并非没有。

比如五台山的清凉寺,据说当年文殊菩萨曾经在这里讲经,是天下有名的寺院,也是莲台派的核心力量之一。

它就选择了硬刚,公开谴责岳山在打击佛教,甚至还说他不是神仙子弟,而是邪魔弟子。清凉寺不惧邪魔,誓为人间正道斩妖除魔。

然后六扇门总捕头关利君亲自出马,带着一千多捕快加上两个户部清查小组上了五台山。

两天后清凉寺被查出非法为人剃度、收纳朝廷钦犯、侵占民田等诸多罪名,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所有和尚都被收监,寺庙被封。

这还不算完,查封清凉寺之后六扇门和户部工作小组并未就此离开,转而开始对整个五台山地区的寺院进行清查。

要知道五台山可是宗教圣地,佛道两家在这一块地方各自修建上百座寺庙道观。且这里还是莲派也就是净土宗的大本营所在,这里要是被清查一遍,净土宗几乎就要全军覆没了。

这下他们再也坐不住了,净土宗此时的代表人物道绰带着自己的弟子善导亲自去长安拜见岳山。

道绰在整个佛教史上都很有名气,是净土宗的重要人物之一,一直在致力于弘扬净土思想。

善导更了不得,乃是未来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净土宗就是在他手上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系之一。

(第一代祖师为净土宗开创者东晋僧人善远。)

对于这样的宗师级人物岳山也不敢轻慢,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接见了他们,并详细的向两人述说了自己的打算。

两人对岳山的计划很是支持,认为这是千秋伟业佛教是支持的,只是之前传达消息的人说的不清楚,以至于产生了误会。

同时两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岳山会不会动佛教的教义。

岳山当即表示,只要佛教遵纪守法配合朝廷治理天下,他不会干涉他们在大唐境内的传教工作。

两家达成共识,岳山保证他们的传教权,净土宗会全力帮助岳山推广华夏文明。

净土宗认输的消息传出,天下佛教顿时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干公然站出来反对,一教三传的定义就此通过。

关利君并没有就此退出五台山,而是继续对这里的寺庙道观进行清查。没有度牒的僧人,只要不是讨饭,岳山都为他们补发的度牒,这也算是对他们的安抚。

清丈出来的田亩,百姓献地自投的重新分割出来,信徒送的也必须还回去。自己合法买过来的给他们颁发新的地契承认归他们所有。

毕竟打一棒子喂一颗红枣,一味的打压只会适得其反。

但与此同时户部也郑重警告了他们,各家寺庙的田产以本次清丈为标准,永世不得增加。若将来发现哪家寺庙的土地增加了,按照律法严惩不贷。

本来以为要被查封了,现在不但没被封,连非法收的和尚都给了度牒,私下购买的田产也合法化。这些和尚道士们哪敢不满,一个个都是感恩戴德。

至于清凉寺……岳山准备把这里改造成一家书院。

佛教认怂让那些吃瓜群众鄙夷不已,但同时也对《华夏文明》这本书起了兴趣。这书到底在讲什么东西?

看到这个书名,不少人不禁联想起当年朝廷表彰义成公主的那一份圣旨,这是‘华夏文明’第一次出现,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只是朝廷一直没有说法,大家都以为是笔误或者就是无意识把这几个字组合在了一起,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渐渐的就把这件事情抛之脑后了。

现在看来并不是失误,而是真的大有文章。

岳山著作的书不多但每一本都堪称是引领时代的经典,这本并冠以‘华夏’和‘文明’名称的书内容必然非常精彩,很多人都非常期待。

但此书暂时还没有出版,只有从佛道两家泄露出来的残片断章,然而这些内容并未给他们带来多少惊喜。

这不就是把其他一些古书上的内容东拼西凑而成的吗?就这也敢叫华夏文明?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容被泄露,大家把所有内容总结在一起,总算是明白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了。

就是把中原文化从起源发展到现在做了整理归纳。

四个大字浮现在所有人的脑海里:正本溯源。

岳山要为中原文明正本溯源了,当这个推测出现后,天下震动。

都知道他轻易不出书,写出来的书必然不简单,但谁也没想到会如此的不简单,这简直就是吓人。

虽然还没有看到书的全貌,新学支持者们已经忍不住要提前庆祝了。在他们看来此书一出,中原文明的正统就在新学手里了。

古学派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声讨这本书,说岳山没有资格做这件事情。

书还没问世,新学派和古学派就已经打了起来。

越吵这本书的热度就越高,后来连一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没事儿蹲一起聊天的时候也会说上几句,对这本书的内容同样感到好奇。

就在这纷纷扰扰中,刘仁轨率领远征舰队返回棣州海军总部,然后换乘平底船一路直达长安城外。

大唐水师远征万里讨伐倭奴国得胜归来的消息也瞬间传遍长安城。

直到这个时候百姓们才知道,原来在他们毫无所觉的时候大唐又打了一个大胜仗。

至于倭奴国在哪为什么要讨伐他们,这都不重要。大唐外患不断,大唐的百姓们已经习惯了对外战争。

在他们看来这个倭奴国肯定和突厥一样不是好东西,朝廷讨伐他们是应该的。将士们得胜归来,再一次维护了大唐的和平安宁,我们要感恩。

所以长安城的百姓们自发的来到街头,迎接水师的到来。

于是,刘仁轨一行人刚刚靠近长安城见到的就是十里空巷、夹道欢迎王师归来的场景。

亲自过来迎接弟子的岳山看着激动的刘仁轨道:“有何感觉?”

刘仁轨激动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握拳使劲锤了一下胸口,依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岳山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大笑着道:“好好享受这一刻吧,这是你们应得的,也是所有为大唐而战的将士们应得的荣耀。”

刘仁轨点点头,猛地举起手来,大声呼喝道:“兄弟们,山呼。”

跟在后方,同样激动的水师将士们齐声大喊:“万胜。”

“万胜……”

“万胜……”

整齐划一的山呼声骤然响起,把没有准备的百姓们吓了一跳,但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都激动的跟着一起高呼‘万胜’。

一开始呼喊声还很杂乱,很快就变成了同一个节拍,山呼声真的变成了雷霆海啸一般,整座长安城都能听到。

大唐的子民自然豪情万丈,异族则面如死灰。尤其是跟在队伍后面的倭奴国、新罗、百济、耽罗等国使节团,不少人都吓的腿一软跪倒在地。

此时朝堂之上因为骤闻大唐水师远征倭奴国,起了小小的争执。官员们可不像百姓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自然清楚倭奴国是什么,但并不清楚大唐为什么要对他们开战。

而且还是劳师远征,奔袭千里打到别人的本土,这太危险了。

这时,已经成为百官之首的长孙无忌站出来解释了原因:倭奴国觊觎大唐领土且不尊圣人,故而出兵征讨。

不肯跪下迎接圣人的旨意就要出兵讨伐?不少官员瞠目结舌,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消息。

大唐什么时候这么强了,强到了他国国王不肯跪迎圣旨就要讨伐别人?前几年我们不还担惊受怕,唯恐突厥人打过来的吗。

虽然颉利被抓了,可突厥还在呢,高句丽等敌国还在呢……

局势转变的实在太快了,不少官吏一时间扭转不过来思想。用前世网络上的一句话就是,有些人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

但不管能不能扭转思想,到了这个时候谁也不敢站出来质疑讨伐倭奴国的事情了。

你质疑这场战争,岂不是想说圣人的脸面不重要吗,还想不想活了。这么简单的逻辑他们还是知道的。

尤其是从极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万胜’呼喊声,也让他们隐约意识到,时代真的要变了。

所以刘仁轨远征倭奴国的事情就这么变得合理合法起来,棣州水师远征军也变成了大唐的英雄。

李世民先是接见了刘仁轨等水师代表,对他们的功绩提出了表彰。身为主帅,刘仁轨被封为定海伯,恩荫其母为君,赏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若干,其余将士皆有封赏。

然后就是接见了诸国的使节团,倭奴国使节团奉上请罪表,祈求大唐谅解。

李世民训斥了他们的不臣行为,然后表示天朝上国宽宏大量在给他们以此机会,并赐下大唐倭奴国王印。

新罗百济耽罗岛等国的使节团则递上国书,表示了臣服之意。

对他们李世民的态度就比较温和了,说了一些安抚的话,至此这件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朝会结束,刘仁轨单独去见了李世民,汇报战况和战果并回答各种问题。

对于棣州海军以数百人伤亡的代价就全歼倭奴国水军,李世民非常高兴,连连夸赞刘仁轨是世之名将,夸岳山有眼光收了个好徒弟。

当听说佐渡岛被拿到手,他那叫一个高兴,这里的金矿他可是觊觎很多年了。兴奋之下,中午还留刘仁轨吃了一顿御宴。

一直到下午刘仁轨才从皇宫出来,但又直接去了枢密院。

大将作战归来,同样要给枢密院做全面汇报,同时也要给枢密院提一些建议。

毕竟海军对于此事的大唐来说还是新事物,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探索总结。刘仁轨作为当前海战经验‘最丰富’的将领,他的意见经验自然是枢密院迫切需要的。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他就已经在这么做了,索性他不是那种大字不识一个的草根将领,而是饱读诗书的儒将,能准确的把自己的经验描述出来,甚至还能举一反三。

只是一场远途奔袭战就给他总结出好几万字的经验来。

不过在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枢密院接待他的那些官吏都感到头大,只能把李靖请了过来。

“你说想把火炮放到船上?”李靖严肃的问道。

“对,其实这个试验之前我们就有在做,还打造了一艘装载了五门大炮的战船,效果非常强大……只要速度能跑起来拉开距离,这艘炮船几乎没有敌手。”刘仁轨道。

“后来为什么不继续研究了?可是有缺陷?”李靖问道。

“是的,这些大炮的后坐力太大,几炮下去就能把甲板震碎,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行。后来有工匠提醒我,说可以从大炮身上着手,设计出后坐力比较小的大炮。”刘仁轨道。

“哦,你没有把此事告诉岳候吗?”李靖问道。

“讲了,但老师说火炮乃头等利器即便是他也不能随意插手,而朝堂诸公对海军并不重视,就算他提议也没用。”刘仁轨无奈的道:

“老师说只有等海军表现出应有的价值,朝中诸公开始重视海洋的时候,才有可能说动朝廷研究专用于海船上的火炮。”

“我相信现在时机应该已经成熟了,所以冒昧提出这个建议,希望枢密使能重视此事。”

李靖点头道:“岳候所言甚是,火炮事关重大一直由圣人亲自掌管,即便是我枢密院都无权过问。”

“以前你提出这个建议必定不会通过。但现在情况局势转变,朝廷开始重视海洋,或许你的建议能通过也说不定。”

“这样,你写一份详细的炮船报告,到时我和岳候一起去见圣人。”

刘仁轨高兴的道:“谢枢密使,折子我早就写好了,明天就给您送过来。”

把公事忙完之后,刘仁轨才去拜见岳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