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第665章 钟表热卖和新书出版

文唐 第665章 钟表热卖和新书出版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第665章 钟表热卖和新书出版

和刘仁轨聊过之后的第二天岳山就遇到了李靖,两人就舰炮的研究事宜达成了一致。

当日退朝之后他们留下面见李世民,详细的为他讲解的海战的一些基本规律,并在沙盘上演示了有炮船和没有炮船的巨大差距。

其实不用他们讲解的那么详细,之前岳山给李世民提出研究炮船的建议的时候,他就已经私下了解过海战和炮船,很清楚炮船对水上战争来说就是划时代的利器。

以前是出于谨慎,再加上战略重心在陆地就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

现在大唐的战略重心也开始往海上转移了一部分,是时候开展这个计划了。所以两人只是刚刚提出这个建议,李世民就已经决定同意了。

至于后续研究工作如何展开,他会让火器营的人和枢密院、工部两家联系。

火器营就是研究火药火器的地方,掌握在李世民手里,就连枢密院都不知道地点在哪。只能根据种种迹象推测在秦岭的深山里。

舰炮的事情解决之后岳山就放下了朝廷的事情,专心为自己的新书出版做准备。

其实也就是联系新学一系的核心力量,以及和他交好的那些大儒,提前就《华夏文明》做好沟通。

他详细的给这些人解释了写这本书的目的,并表明需要他们的帮助。等书出版,希望他们发声支持,最好能在他们的学术影响范围内推广这本书。

不过给不同的人写信的时候,他用的语气和说法都是不同的。

比如,有些人非常讨厌佛教,他的语气也带着点对佛教的不屑,还说给佛教安个华夏的祖先就是出口恶气什么的。

等这本书真的流传天下,佛教会很丢人云云。佛教在大唐传播的越广他们丢的人就越大,同时也能衬托出老子的伟大什么的。

对于那些好名的,他就使劲鼓吹秦皇汉武的功绩,逮着这两个朝代的文臣猛夸,说他们辅佐两位帝王创造了丰功伟绩必将名留青史也是我辈的楷模。

现在一个开创全新时代的机会就摆在眼前,我辈岂能让古人专美于前,加入我们来共同开启属于大唐的辉煌吧。

总之就是说一些他们喜欢听的能打动他们心的话。结果非常理想,只有一小部分人表示还需要考虑,大多数人都愿意共襄盛举。

在忙碌的间隙,还帮刘仁轨在京城买了一所大宅子,把他的父母妻儿都接过来安置好。

统兵大将基本上都要把父母妻儿留在京中当人质的,之前是因为岳山的原因,再加上大家都不是很重视海军才没人过问这件事。

现在朝廷重视海洋建设,刘仁轨又刚立下不世之功还被封伯爵,在朝堂也算是一号人物了,自然要把家里人都接到京城来。

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终于到了七月初一,皇商行如期对外售卖钟表。

高中低三档,不同外形不同大小的钟表几十款,同时出现在大唐各州县的市场之上。

早就知道钟表大名的人第一时间冲了进去,当确认这东西真的能准确计量时间之后,那些有钱人都和疯了一样背着一袋袋钱币冲进皇商行的商铺。

只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库存钟表销售一空。然后黄牛市场再次迎来大丰收,钟表的价格被炒到售价的好几倍,就这还有市无价。

那些之前嫌贵没买的人后悔的直跳脚。

后悔的不只是他们,还有长孙无垢,得知自己囤了一个月的货一星期没用就卖完了,她才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大唐人对钟表的需求。

早知道就多囤一些货了,或者把价格在往上提一提也行啊。

岳山入宫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囤了多少货,长孙无垢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万个?”

“不,是十一万个。”

“多少?”

得知具体数字之后的岳山也震惊了,啥时候大唐的有钱人这么多了?这可不是几文钱一块的香皂,而是最便宜也要十贯,最贵上千贯的钟表。

岳山咽了口唾沫,问道:“卖了多少钱?”

长孙无垢比划了一个七又比划了一个五。

“七……七百五十万贯?”岳山声音都有些哆嗦了。

难怪长孙无垢这样分分钟就能赚几十贯的大富婆都后悔囤的货少了,这可是七百五十万贯。

而且还是一个星期七百五十万贯。要知道不算皇商行的收入,大唐一年的税入也才刚刚突破千万贯。

换成谁都后悔啊。

“那还等什么,赶紧造啊,趁仿制品还没出来,赶紧制造。”岳山急切的道。

“我已经给作坊下令了,让他们全力打造。”长孙无垢道。

“还管什么作坊不作坊啊。把制作钟表的技术制作成手册,发给各道各州的管事,让他们自己组建作坊加紧赶工。”岳山马上说道:

“还有让各地商铺接受预定,想要哪一款就预交百分之二十的订金,等钟表制作出来优先供货给他们,先到先得。”

“钟表也不是那么容易仿制的,等他们研究出来我们还能收割一轮市场。如果照你说的来,手册很容易就会流传出去,到时候只会便宜那些仿制的人。”

岳山这才冷静下来。是啊,钟表看起来就一个摇摆一圈发条一根指针,但并不是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能造出钟表来。

最简单的,发条对材质的要求就比较高,普通铁片根本不行,必须弹性很强的钢片才可以。

这种钢材全大唐算下来也就工部能大批量炼制,其他小作坊那种比较原始的炼铁方法,很难炼制出这种优质钢材。

而工部生产的优质钢材自用尚且不足,很少对外出售,那些仿制者获得优质钢材的途径就变得很少。

而且岳山和马聪都懂物理,知道发条必须用特制钢材,直接就找工部要了最好的材料,减少了大量寻找材料试错的时间。

那些仿制者可没有这种经过系统培训的物理人才,没有制作手册全靠模仿,估计这个发条就能卡他们许久。

如果不懂这一点的人贸然采用劣质钢片甚至用铁片制作发条,下场估计会很惨。

如果让他们获得了制作手册,就能避免许多陷阱,加快他们制作钟表的进度。

或许有人要说了,不就是一个发条吗,有啥难的。

有些东西就是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难,比如灯泡很简单吧。估计上过学的都知道灯丝用钨丝就可以了。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测试出哪种材料最适合当钨丝,发明家耗费了多少金钱和时间。

虽然那些仿造者们很快就能发现发条材质的问题,但想找到合适的材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岳山摇了摇头,自己天天和一群高级知识分子打交道,下意识的产生了全国高知识人才应该有很多。

却忘记了这里是京城,渭水书院本身就汇聚了大唐各方面的人才,是独一无二的人才中心。

整个大唐的知识普及程度其实并不高,物理方面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这算不算另类的何不食肉糜?

所以长孙无垢那个看起来比较保守的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点子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

最终岳山承认了自己的失误,继续按照长孙无垢的计划制作钟表。

之后岳山就开始计算这一波自己能赚多少钱。

七百五十万贯,成本就按五十万贯计算,净利润七百万贯。

三七分账……

三七二十一……二百一十万贯。

岳山要晕了过去了,这一刻他甚至想站在街上大喊一句,还有谁。

家里的钱多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花,前段时间娶媳妇好不容易送出去几十万贯,这一转眼又十倍赚回来了。

哎,愁呀。

他确实愁,不过不是愁钱该怎么花,而是愁家里的事情。

岳水儿怀孕全家都高兴,岳山本来也很开心,可很快……

岳老四两口子就状似无意的说什么,妹妹都要有孩子了,你这个当兄长的怎么还没动静啊。

不是一次两次,基本上每次回家都会听到类似的话。

李丽质看他的眼神里也充满了幽怨,即便岳山把那份调查报告摆在她面前,告诉她低龄产子很危险都没用。

事实充分证明,在聪明在贤惠的女人钻起牛角尖来都会变得不可理喻。

所以每到下班他都愁。

回家吧,就要面对自家委屈巴巴的小媳妇。不回家吧,估计李丽质能抑郁了。

为此他一度想让长孙无垢提前发动计划,上书朝廷把推迟年龄的议案给确定下来。

得知事情真相的长孙无垢差点没笑死,但坚决拒绝了他的提议。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不是说变就变的。必须先在民间营造出足够的讨论,才能拿到朝堂上来说。

她的计划是利用遍布全国的医疗体系慢慢告诉外界,低龄产子的危险性。等知道的人多了引起恐慌和重视之后,她在联络京中的贵妇人壮大声势,最终一举改变这个陋习。

前不久她刚开始实施第一阶段的计划,估计还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酝酿才能带动话题,此时还不是上书的时候。

岳山还能咋办,只能忍着呗。

男人,难啊。

不过很快他就没功夫操心这些事情了——华夏文明出版了。

经过大半个月的印刷,《华夏文明》已经囤积了可观的数量,岳山直接动用皇商行的力量把这本书铺遍大唐。

而且价格前所未有的便宜,一本只需要二十文钱,真真是只收了成本费,一文钱不赚。

之前就已经炒作起来的巨大热度,全国无死角铺货,超级便宜的价格,让这本书瞬间成为大唐最畅销的书籍。要是有畅销排行榜,它的销量能比得过同时期四书五经的总销量。

几乎所有的文人都会买一本,亲眼看看到底是什么内容,敢用华夏文明为书名。

结果自然不出意料,这本书的内容瞬间就引起了轰动。

这本书让大家明白了华夏文明的概念,知道了华夏文明代表的是什么东西。不管认不认同这本书里的内容,华夏文明这个称呼得到了一致认可。

无数人开始以华夏文明传承者自居。

即便是旧学派也没有反对这个概念,只是抨击岳山的书乃是一家之言,无法代表华夏文明的真谛,甚至其中有很多曲解杜撰之处。

新学派则兴奋的高呼他们才是华夏文明的真正传承者,也代表着华夏文明的未来。

两排再次打的不可开交。

华夏文明的出版再次引起了界站队行为。

少数还抱着纯血汉人血统论的南方世家公开谴责岳山杜撰历史,那些异族怎么会和他们同根同源?别特么瞎扯淡了。

北方世家虽然并不完全认同他们的话,但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还是出声支持。

甚至一些原本对新学有好感,却坚持纯血论的人,也站出来反对。

他们连手抨击,确实给华夏文明的传播带来了不便。

然而很快支持岳山的那些人就站了出来。

之前一直就有强调,华夏文明不是以血统论形成的集体,而是来自于文化认同。孔夫子就说过出则夷狄入则华夏这样的话。

所以对于岳山书中所写的,大唐周边的异族都是从中原文明分离出去的支脉大家同宗同源,他们还是比较能接受的。

在这一点上支持岳山的人反而更多,尤其是本身就是出自异族的读书人不管之前是不是支持新学,这次都拼命的为他鼓吹。

甚至一些经常和异族联姻或者本身就是出自异族的世家豪强,也一改之前的态度,开始支持岳山。

这也是岳山没有想到的,一部华夏文明居然引起了世家的再一次分裂,完全是意外之喜。

争论自然需要一个战场,刚刚创办的渭水学报就借此机会异军突起。

王绩还是很有眼光和魄力的,他早就意识到了华夏文明一出必然会引起界的混战,提前招兵买马扩建了渭水学报的编辑部。

在华夏文明刚刚出版的时候,他就已经约了几十位支持岳山的大儒写文章,印刷组的人连天加夜印刷了五万份。

这本书刚刚引起轰动,五万份报纸就通过各种途径出现在了全国最繁华的州县和城市。

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很好买,大城市的书店都有卖。稀缺的是名家的注释,这才是真正值钱的学问。

平时万金难求的名家注释,现在一次出现几十篇,一份还只需要十文钱。读书人争相购买,很快就抢购一空。

渭水学报一举成为天下知。

因为这一期上刊登的全是鼓吹华夏文明的文章,确确实实影响到了不少读书人的想法,一时间让岳山的处境变少了不好。

某些本应该是旧学派固有地盘的地方,一度让支持岳山的声音占据了上风。

这可把那些反对派给气坏了,这不是作弊吗?

他们也想办一份类似的报纸,可哪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别的不说,成本就承受不起。

渭水学报利用蜡印技术,字体弄的非常小,只有黄豆大小,却非常清晰。所以几十篇文章一张报纸正反面就印完了。

成本被压到了最低,十文钱一张都有的赚。

可蜡印技术别人不会啊,他们想办报纸就只能搞手抄本或者雕版印刷。可不论是手抄还是雕版印刷的字体都比较大,几十篇文章用一本书才能装的下。

那价格就太高了,一般人根本就买不起,除非他们赔钱赚干。

赔点钱他们倒是无所谓,只要能打击岳山抢夺话语权,主要问题是销量。你把书弄出来卖给谁去?

渭水学报可是借助了官方和皇商行两家的力量才把报纸送到全国大部分地方,这些世家在当地能量确实很大,但出了这一亩三分地就不行了。

最可虑的是,人家既然能出第一期报纸就能出第二期第三期,反正成本低,我可以随便出。你们敢随便赔本出书吗?

就在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好消息的消息。

渭水学报居然在夹缝里写了一份约稿启事,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支持哪个学派,都可以给他们投稿。只要作品质量合格,且不违反大唐律法,他们都会免费帮忙刊载。

那些反对岳山的人将信将疑,渭水学报,一看名字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他们真的会刊登反对岳山的文章?

大多数人都不信,但还是有少数人决定试一试。

十天后新一期渭水学报发行,大家无不惊讶的发现,上面真的刊登了驳斥岳山的文章。

而且渭水学报还玩了个骚的,报纸的一面印的全是支持岳山的文章,另一面印的全是反驳他的文章。

各自二十篇,非常的公平。

不光是那些反对派惊讶,就连支持岳山的人也非常不解。渭水学报不是渭水书院创办的吗?这是想干啥?造反吗?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想,渭水学报始终坚持这个做法,每一期都是一面全是支持岳山的文章,一面反对的文章。

见渭水学报真的不偏不倚,那些反对华夏文明的人才算是放下心来,纷纷往报社投稿。

有些人为了方便投稿和及时看到最新一期的报纸,搬到了京城居住。也算是小小的拉动了一下京城的旅游业和房地产业。

因为渭水学报‘煽风点火’,关于华夏文明的争论越来越大,渐渐的只要有读书人的地方必然有关于这本书的话题。

那些反对派并没有意识到,随着这场争论,华夏文明的内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他们更没有意识到,看似不偏不倚的渭水学报,却让支持岳山的声音进入了他们固有的领地。

让那些以前只能‘听’他们声音的读书人‘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他们再也无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堵住’大家的耳朵。

旧学派以家族、姻亲、学问等交织而成的那张大网,被渭水学报给撕开了一道几乎无法弥补的裂口。

新学的思想随着这场争论,正式渗透入他们固有的领地,生根发芽。

很快佛道两家入场,所有道观寺庙都开始宣扬华夏文明的内容。

如果说之前的书籍、白纸只给读书人看的话,佛道两家则是把这本书的知识传递给了亿万底层百姓。

比起地位崇高的读书人和高高在上的世家老爷们,百姓更愿意相信和尚道士。

况且他们本来就大字不识一个,也没读过书,心中没有固有的成见,反而更能接受这本书的内容。

而岳山写这本书的时候采用了半叙述半讲故事的形式,即便百姓们不理解这本书的思想,也能记住里面的故事。

原来我们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原来我们的祖先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原来道教是这么来的,原来佛教也是我华夏文明的一份子而不是外来宗教……

反对华夏文明这本书的世家和普通读书人还没有意识到,就在他们打满鸡血和支持岳山的那些人大嘴仗的时候,岳山已经借助佛道两家的力量抄了他们的家底儿。

就在这吵吵闹闹中时间进入了九月份,这天岳山正例行在六扇门坐班。到了下午的时候,一名力士连滚带爬的跑进来告诉了他一个惊天的大消息:

太上皇驾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